一、“我们以粥代酒,给你们壮行了!”

2008年5月13日傍晚,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克枯乡下庄村,一个群山包围中只有30几户人家的小村子。

此时距离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已过去了快29个小时,下庄村距离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只有不到70公里,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使得这个小村子在顷刻之间就遭到重创。

一时间,村里所有的房子不是当场倒塌就是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水电断绝,信号塔也倒了,有手机也打不了电话。

下庄村就这样成了似乎被全世界遗忘的角落,人们在焦急地等待着来自外部的救援,哪怕是救援的消息也好。

因为害怕随时会发生的余震,村民们不敢再呆在房子里,只能在露天用编织袋、毡布、雨衣搭起一个个简易的帐篷,偏偏不开眼的老天又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

这就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汶川灾区现场

对村民来说,别提一个小时,就算每一分、每一秒都成了煎熬。但仍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他们的信心。

他们笃定:就算全世界都忘记了他们,也有一群人很快就会到来。

“该放军赏来咯!”

就在几乎所有人的心情跌落到谷底的时候,突然有人惊喜地喊了一句。

他们真的来了?时任下庄村村长的杨国成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阴霾下面,突然出现了一个身穿迷彩服的男人。

随后又是第二个、第三个……

他们背着救援工具,一脚深、一脚浅地在已经被地震搅成一堆乱石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不少人的裤子已经被灌木和碎石剐成了布条条,看起来有些狼狈。



挺进震中的解放军战士

已经是一片死寂的山谷里,突然传出了一声声惊喜中带着哭腔的喊叫,每个人说的都是这句:“该放军赏来咯!”

村民们纷纷围了上去,围着战士们问这问那,不知不觉间泪水模糊了双眼。

从带队的武警部队某师参谋长王毅那里,他们得到了两个振奋人心的信息:

第一,现在全国都知道了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立即做出部署,调动几十万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震中,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连夜打通通往灾区的道路;

第二,他们这只是先遣部队,后面有更多的大部队会沿着他们开辟的道路上来,大批救灾物资很快就会送到!

而王毅带领的这些小伙子们是从250多公里外的马尔康连夜赶来的,他们的目的地是震中汶川。

由于遭遇山体滑坡,他们不得不放弃车辆改为步行,一连走了80多公里最危险的山路,为了减轻负重,很多战士把干粮、水壶都扔掉了。



时任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

大家从出发到现在已经20多小时没有吃一口东西,加上大雨把全身打得透湿,不少人都已经冻得嘴唇发白。

下庄村的村民一听战士们都饿着肚子,说什么也不肯让他们再往南走了。

村里虽然没什么东西,更没有钱,但是给子弟兵煮一顿面的条件还是有的!

于是,家家户户把自己储备的本就不多的物资拿了出来:张家拿了五十斤面粉,李家拿了几大块腊肉,王家拿了一缸子酸菜……

村里的男人女人们全部出动,没一会就做了150多碗香喷喷的酸菜腊肉面,有的大爷大妈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吃食,就把提前给端午节准备的粽子也拿了出来。

一个羌族的老大妈,非要让先遣队里的两个女兵把自己家的粽子吃下去,王毅却分明看到,老大妈背过身去,趁女孩子们不注意悄悄地把粘在自己手背上的糯米舔了吃掉。



见到解放军官兵后激动的灾区群众

剩下还有四十多个战士也没耽误,村民们很快煮好了一大锅米粥,热腾腾地就端来了,大家眼看快把村民自己储备的粮食吃完了,怎么也不肯喝。

杨国成带着村民把路拦住,对王毅说:来了天灾,大家都在往外逃,你们当兵的却不要命地往里走,咱们没有酒,就以粥代酒给你们壮行了!

小伙子们只好端起碗,眼泪却不听话“哗”地流下来。

反正王毅已经记不得自己那碗粥是怎么喝完的了,他是事后才知道,等到先遣队吃饱再次出发之后,下庄村的群众们整整喝了两天的稀饭……

二、“女儿,如果爸爸回不来了,你一定要坚强,替爸爸照顾好妈妈”

王毅是5月12日下午4点钟接到武警总部要求紧急救援汶川的命令的,从收到消息到集合出发,他们只用了半个小时。

通往灾区的道路充满危险,那只有几米宽的道路上全是碎石,旁边就是十几米高的悬崖,下面是滔滔奔涌的梭摩河,从车窗玻璃往下看一眼,足以令人头晕目眩。



这路有多难开,给大家一个概念

一路上余震不断,邛崃山脉如同一把悬在车队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随地都会掉下从拳头大到水缸一样大的石块,坐在最前面那辆车里的王毅和驾驶员时时刻刻都绷紧了弦。

幸亏一路上有惊无险,眼看距离震中还有100公里了,余震却好巧不巧地再一次来临。

霎时间,整个车子都像得了疟疾一样剧烈抖动不止,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一块拳头那么大的石头打破挡风玻璃砸进驾驶室,玻璃碴子溅了人满头满脸。

眼看前面的山路就要塌方,王毅不顾一切地抓起对讲机,大声命令:加速前进!

车速飞快,前面却出现了一个大拐弯,眼看车就要冲进河里,驾驶员猛地一打方向盘,全车的人差点撞到了车门上,大家感到吉普车的外侧车轮都悬了空。

也是司机艺高人胆大,竟然硬是从鬼门关里闯了出来,全队过去之后不到一分钟,只听得震天一声巨响,有人回头望去,看到半座山都垮了下来,烟尘直冲半空,那条路顷刻就被淹没不见。

好家伙!大家的汗衫不知何时早就湿透了。



发生山体滑坡后的一幕

又开了一段,车队到了距汶川县城还有92公里的古尔沟,已经没法再开了,因为前面全是滑坡造成的碎石堆,道路彻底被冲垮。

在这里,大家看到被砸毁的汽车和遇难者的遗体比比皆是,残肢断臂血迹斑斑,惨不忍睹。

怎么办?眼看夜幕就要降临,如果步行前往,莫说夜路难行,一路上肯定是不计其数的塌方滑坡,说不定全队人都会被冲进江里。

但若是等在这里,震中的人民群众怎么办?党和政府的托付怎么办?

王毅不假思索地决定:克服一切困难,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赶到汶川!

很快,他选出200名身体素质过硬,擅长攀爬的精兵,扔掉吃喝等一切暂时没用的东西轻装出发,在200位勇士中,还有10名精通医护急救技术的女兵。

出发前,王毅给大家做动员:“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当年解放军官兵火速驰援汶川

他们攀藤附葛,冒着碎石雨落、失足坠江的巨大危险足足用了3个小时走出了古尔沟,就在路上,走在最前面的王毅差点被脸盆大的石头砸中,算是捡了一条命。

想到人不可能永远走运,如果这样的危险再来一次自己也许真的要“壮烈”了,王毅也不由得后怕,趁大家休息的片刻他悄悄地掏出手机,给女儿编辑了这样一条短信:

“女儿,爸爸正在去汶川的路上,走的时候没来得及告诉你们,如果爸爸回不来了,你一定要坚强,要替爸爸照顾好妈妈。”

王毅还记得,在下庄村吃饭的前一顿,大家是出发后7小时在理县甘堡乡被藏族老乡“强迫”着吃的。

甘堡乡是有名的“藏寨之乡”,数千被称为“嘉绒人”的藏族同胞在此聚居。当地以大量独具特色的藏族建筑著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5·12大地震中,藏寨遭到严重毁坏,藏族乡亲不得不临时聚集到马尔康—汶川公路两侧避难。

也亏得地震发生时是白天,孩子们都上学去了,老人也大多出门歇凉,寨里的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到田地里帮忙搬运蔬菜上车。



被地震严重毁坏的甘堡藏寨

他们刚刚装完蔬菜地震就突然发生,一阵天摇地动之后,全寨800多人,只有一人不幸遇难。

当时老乡们一听武警战士要去汶川救援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干粮:煮玉米、青稞糌粑、馍片等等,塞满了军车的座舱。

他们的理由是:汶川离我们这还远着呢,饿了先吃我们的,多带点吃的准没错!

后来他们想着只有干的不行,又张罗着要煮点青稞糊糊,有人这就要回去拿装青稞的口袋。可甘堡乡的房子早都成了危房,说不定下一秒就塌了,战士们急忙劝阻:别去,太危险!

藏族汉子哪里肯听这个,有两个大叔直接冲进危房里抢出两袋子青稞。说时迟,那时快,他们刚刚背着袋子出来,那石头砌的房子就轰然倒塌,把众人吓得大呼失声。

武警官兵们出发之前,再三叮嘱甘堡乡的书记和乡长:千万不要再冒险回屋子里拿东西了!

看到两位老人连连点头,大家这才放心出发。



桃坪羌寨一百年来经历三次大地震,却奇迹般屹立不倒

车队的下一站是桃坪镇,这里是羌族同胞聚居的地方,有别具特色的民族建筑“碉楼”,形成了另一个国家4A级景区“桃坪羌寨”。

王毅看到不少人的水壶都已经所剩无几,就让大家去寨子里打点水。

说起羌寨的水源那是别具一格,这里的地下流淌着羌族先民们用智慧从高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可是地震发生后碉楼也已经岌岌可危,大家都聚在寨子外面,谁也不敢回寨子里打水。

这可怎么办?

寨子里的羌族老人听说是去汶川救援的武警官兵来取水,想了想说:“不要急,我们有办法!寨子前面还有一口‘圣泉’!”

原来当年祖先们修建地下水网时为了以防万一,在寨子外面还留了一个泉眼,那可是发生灾难时的救命水。

当下他们领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古羌圣泉”一看,谢天谢地,清澈的泉水依然喷涌而出,这下不仅武警官兵的水壶灌满了,在后续的半个多月里,“古羌圣泉”也成了全寨人和邻近村寨人唯一的水源。



桃坪的地下泉眼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吧!

桃坪村的羌族群众多么希望武警战士们能在这里多呆一会,只要战士们在,他们也就什么都不怕了!

车队很快就重新出发了,桃坪的羌族群众用藤编篮子装来了这里盛产的大樱桃。

“拿着,路上解渴!”

水灵灵的羌族妹子硬是把自己做的鲜艳羌绣塞到战士们怀里。

“累了可以拿它擦擦汗!”

在做羌绣的女孩

在路上,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硬把一支棉花糖塞到女兵胡美玲手里,只是反反复复地说着:“好孩子,好孩子……”

三、“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掌声”

从下庄村出发时,一个胳膊上缠着黑纱的中年妇女突然冲到了王毅面前,她是自告奋勇来给战士们带路的。

大家问了她的情况,她再也忍不住,一边哭,一边说:“我的丈夫和孩子都没了……我没有家了……”

大家想劝劝她,可是喉咙口却像堵了什么东西,一时说不出话来。

她把泪水一擦,坚决地说:“我给你们带路,你们就能走快一些,多救出几个人,多保住几个家!”

人们瞬间明白:在这里,只有她没有后顾之忧,也无惧生死,所以她才能心无旁骛地给子弟兵带路!



汶川灾区向解放军致谢的孩子们

这样的理由,战士们无法谢绝。从红军长征时算起,岁月已过去了七十多年,山会变,水会变,但中国的人民依然是子弟兵最大的靠山。

王毅暗暗下定决心:是四川的群众养育了我们,支持着我们,如今人民有难,我们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人民!

夜幕降临了,在群众的指引下,先遣队直插汶川,赶到了距离汶川不到5公里的桑坪镇,这里是桑坪水电站的所在地,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人触目惊心。

地震将周围山上的输电铁塔破坏殆尽,地上现在全是电线和断裂的钢结构,一片狼藉。

同时,由于地震引发的严重山体滑坡、飞石等次生灾害彻底堵死了水电站的进水口,水电站已经浸泡在杂谷脑河的激流之中,暂时失去了发电功能。

此时大雨不绝,多处泥石流爆发,道路被自然的狂暴之力撕得稀烂,虽然距离只有那短短的5公里,先遣队却再一次无法往前走了。



震区的电力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当地的老人打听有没有去汶川的小路,因为按照经验:除掉大路,一般村和村之间往往都会有猎人、采药人走的偏僻山路联通,只不过现在走的人不多。

于是先遣队赶紧分组到桑坪镇的老人长者那里打听:从这里到汶川有没有近路、小路、野路?

让人喜出望外的是,果然还有人知道去汶川的小路!

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王毅说:从桑坪到汶川,如果沿着杂谷脑河东岸走下去,其实有一条古时候修的栈道。

只不过自从近几年公路通车之后那个古栈道就没什么人走了,因为没人走,也就没人维修打理,这么多年下来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栈道是陈年的木头修的,如果烂了的话从外表看是看不出来,可人踩在上面马上就会断掉,因为全线停电河两岸又是这样的一片漆黑,那么掉到水流湍急的河里就是十死无生,救都没法救。



重修后的克枯古栈道

老人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我劝你们还是别走了,弄不好要丢命的!”

王毅笑了笑,毅然决然地说:“只要是路,我们就敢走!”

谢过老人,先遣队再次出发。

虽然老人家早已给战士们打了“预防针”,但见到这条栈道时还是让人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

都说剑门关的栈道是天险,这个栈道比剑阁的栈道还要危险!因为当时修筑的条件有限,用来修栈道的木头都是参差不齐的。

木头上为了方便行走原来铺着一块块石板,现在都被地震震得七零八落,有的碎了,有的掉到河里去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木头。

这个栈道挂在距离河面四五米高的半空中,王毅用手电一照,那个木头最短的地方才一尺多宽,人根本无法正着走,得背靠崖壁贴着慢慢地走过去。



率部前往汶川救灾途中的王毅

栈道下面河水都已经渐渐地漫上来了,“哗哗”的水声大得连队员们说话都听不明白。

更糟糕的是黑夜里根本看不清楚,等到踩上去才知道,栈道上全是山里面冲下来的泥巴,被雨水一淋之后黏黏滑滑的,就算穿着钉底的胶鞋都一直打滑!

因为确实不知道哪根木头是好的,哪根木头已经朽了,只能慢慢一点点地挪,先拿一只脚踩上去试试劲,确定没问题之后再把另外一只脚放上去。

大家的前进速度如同蜗牛,每走一步,都好像是把一只脚踩进了阎王殿,但好在这段栈道也就不到两公里长,等到过了泥石流冲垮的路段就可以走全是碎石的公路了。

也亏得是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武警战士,要是换成普通人,估计看一眼这样的栈道就会吓得心胆俱裂,双腿发软,连一寸都不敢挪动。

作为全队的负责人,王毅毫不犹豫地走在最前面,这是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从红军时期就保留下来的光荣传统:有困难、有危险指挥员先上、党员先上,一定要保护好普通战士。

尽管已经连续跋涉了快20个小时,但在这生死攸关的当口王毅还是拼尽全力打起精神,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还关系到身后的200名战友!



君不见我一身戎装保河山

还有五百米、两百米、一百米……这一个多小时对王毅来说就像是走了半辈子一样漫长,眼看还有最后的几十米,他原本紧张的心绪渐渐地平复下来,连呼吸都变得顺畅起来。

可就在这即将胜利的关头,险情突然发生了:

王毅一脚踩在一根已经朽烂的木头上,那根木头应声折断,连带着前面铺的石板一起掉到了下面的河水里,王毅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眼看就要跟石板一起坠河。

多亏王毅是百炼成钢的精兵,平时的苦练绝非小可,就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他本能地伸手一抓,竟然给他抓到了一根从悬崖里面伸出来的老树根须。

真是老天爷帮忙呀!这老树根须原来也是深埋在土里的,要不是今天被泥石流冲了出来,估计王毅得交代在杂谷脑河里了。

在队员们的一片惊呼声中,王毅的身子半挂在悬崖上如同一根钟摆,他一只手紧紧地拉着树根,另一只脚拼命地往前够,想要踩上前面那根木桩。



岷江流域水流湍急,人如果落水很难幸免

在那千钧一发的短短几十秒,王毅仿佛回到了还在树上居住的远古时代,他的身体完全靠本能来支配,在生死之间来回晃荡。

一次,两次,他使出了吃奶的劲总算踩到了下一根木桩上,再接应后面的队友过来,一个带一个,等到走出这段栈道之后王毅整个人好像精气神全被抽走,几乎提不起一点力气。

谁也没料到,这短短不到两公里的栈道成了先遣队最后一道生死难关,他们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

5月13日午夜23点15分,先遣队终于走进了已成一片废墟的汶川县城。

在沿途藏、汉、羌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大力帮助下,他们仅用了21个小时就穿插92公里,硬是从损毁超过一半,随时都在发生落石、泥石流和滑坡的死亡之域中闯了过来。

这里墙倒屋塌,电力断绝,一片漆黑,到处都是疲惫、惊恐、无助的群众,他们有的坐在大街上,有的坐在废墟上,全身上下都被滂沱大雨淋得透湿。



成为废墟的震中地区

突然,有人鼓起掌来,接着他身边的人也开始鼓掌。有的人坐着鼓掌,有的人强自支撑着站起来鼓掌。

掌声很快响成一片,原来他们精疲力尽,连欢呼声都喊不出来了,只能用掌声来表达心中的欣喜和感激。

后来王毅回忆起这一幕时依然情难自禁:“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难忘的掌声!”

武警救援部队来到汶川的消息像闪电一样传遍了全城。大家用尽力气奔走相告:“部队来了,部队来了!”

王毅他们没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清理废墟、开辟空投场的紧张工作中,不到一个小时,一个足球场大的空投场就被平整好!

完成开辟空降场的任务后,他们随即又兵分6路,开赴龙溪镇、映秀镇等乡镇运送粮食、帐篷等急需物资。



武警在汶川灾区紧急救援

有人动情地回忆说:“作为一名幸存者,我清晰地记得漆黑的夜里当部队的手电照来,灯光亮起,那种光是我这一生见过的最温暖的光。”

向14年前参加那场伟大的抗震斗争的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向所有无私支持过灾区抗震救灾行动的人们致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