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受“批林批孔”运动影响,解放军总参部有很多同志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降职或关押,总参部的各项工作由此陷入停摆之中,当时主政军委的叶帅为了尽快改善这一乱象,在请示了毛主席之后,迅速从各大军区抽调人手补充到总参部中,以恢复总参部的正常运转,胡炜将军正是其中之一。



胡炜将军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他出身小商人家庭,家境比较优渥,至少让他衣食无忧,六岁那年,他开蒙读书,十二岁时进入县里的中学进修,期间接触到了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出色的文采和对时政的褒贬让他热血澎湃,于是他便立下宏大志向,以后要成为像鲁迅那样了不起的文学家,狠狠鞭策黑暗的旧社会。

1935年,胡炜前往开封求学,同年他参加了抗日请愿活动,要求国民政府尽快出兵抗击日寇,收回被侵占的东北。可谁料国民政府非但没有接受请愿,反而还出动大批军警暴力驱散了请愿活动,并打伤了一些工人和学生。经此一难,胡炜彻底认清了国民政府虚伪的面目,他觉得国民政府根本不配领导、统治中国,恰好当时共产党正在四处招纳进步学生,于是胡炜便转而投奔红色阵营,自此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



抗战爆发后,胡炜奉上级党委命令,参加了豫南的抗日救国武装,不久后,该部奉命开赴淮北,并入刚刚成立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而胡炜也随即以党员的身份,被提拔为副班长,成了正儿八经的基层干部。1938年,日伪军对我淮北革命根据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扫荡”,而新四军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显得异常淡定、泰然,官兵们先是将无辜的群众转移到偏僻的山区躲藏,随后借助地形之利,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尽量杀伤其有生力量,挫败其士气和锐气。

在此期间,胡炜表现的非常出色,他既勇敢又机智,带着部下将日伪军耍得团团转,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战后,胡炜被破格提拔为连长,同时兼任淮北第三分区党支部负责人。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胡炜听闻新四军主力遭到伏击,一时大惊失色,连忙指示麾下各级党组织、民兵组织以及儿童团,密切注意安徽南部的动向,并伺机接应突出国民党包围圈的新四军余部。除此之外,胡炜还积极派人与淮北的国民政府交涉,警告对方保持克制,维护统一战线,否则后果自负!



解放战争时,胡炜在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担任师政委、师长,他先后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与友军互相配合,顺利解放了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胡炜又奔赴朝鲜战场,并在金城战役中大放光彩,获得志愿军总部的着重表彰。

1955年,胡将军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他又被晋升为少将,兼21军军长,主要负责甘肃、宁夏一带的防务。1971年,胡将军出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彼时正值中苏对峙的高峰期,苏联边防部队经常在我国西北边境地区挑衅,甚至非法越境袭击我国哨所,杀死了数十名解放军官兵。



胡炜得知此事后很是生气,他随即对兰州军区进行总动员,要求所有部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注意苏联的动向,如果苏联再敢“乱来”,就狠狠回击,千万不能再吃“哑巴亏”。1973年,胡将军被调到总参部工作,都说“高处不胜寒”,他刚进入总参部没多久,便感觉到该部门的情况十分复杂,有好几股“力量”在互相纠缠、牵绊。

这让胡将军深感焦虑,他为了稳住大局,同时也为了自保,只得处处小心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1976年,周总理和毛主席相继去世,中央的形势也愈发敏感,“四人帮”在暗处蠢蠢欲动,想要发动政变,抢夺国家最高权力。好在华国锋同志和叶帅及时出手,采取强硬手段粉碎了“四人帮”,一举结束了动荡。



在此期间,胡炜一直明确表态支持华同志和叶帅,同时他也愈发谨慎的处理总参部的公务,有时甚至要熬夜批阅文件,可谓是殚精竭虑。动荡结束后,胡炜因为身体原因,主动申请离休,2018年,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战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时年九十八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