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近期,一件在胸前印刷着“美国制造”的T恤吸引了不少美国人的目光。
这件由沃尔玛订购、纺织商美国巨人公司制造的T恤有红、蓝、白三种颜色的款式,衣服上除了美国制造的标语,剩下唯一的装饰就是美国巨人公司的商标。可以说除了所有原料和工序都来自美国之外,这几乎就是商店中一件最不引人注目的商品。
引发关注的T恤非常朴素
实际上,这件T恤早在2024年8月中旬就在美国沃尔玛上架了,当时就吸引了很多美国媒体的关注。这件T恤爆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一直鼓吹“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很快将重返白宫,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再加上沃尔玛和美国巨人公司一直以来的宣传,小小的一件T恤俨然成了中美制造业竞争新的风向标。
很快,舆论的旋风就从美国刮到了中国,这件号称100%使用北卡罗来纳州棉花的T恤,也点燃了中国网友的吐槽热情。有人惊呼美国难道也有“战忽局”,炮制这样的搞笑新闻是烟雾弹吧?也有人嘲笑美国制造业一方面竭力防止中国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就连造T恤都不愿意放弃,今后攻守易形了!还有一些人单纯地好奇人工成本这么高,纯美国制造的T恤在市场上能行么?
低端制造真的简单么?
事实上,在中国即使到了1990年代中期,家庭自制仍是中国人服装的重要补充,目前仍然有很多中老年人拥有缝补衣物的技能,甚至偶尔还把织帽子或者毛衣作为消遣。在中国一般老百姓心目中,T恤不是正装,而是比较简单的服装,尤其是不能与制造业兴衰相关联。
但是当我们把视角转向美国就会发现,生产一件“纯粹美国制造”的T恤,还要在美国市场销售并盈利,那就很困难了。Kyle Fitzgibbons是一家以“纯美国制造”为卖点的服装品牌Buck Mason的创意总监,他说:“建造和种植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手放在泥土里”。正如其所说,纯美国制造的服装从最上游的作物就有问题。
2020年,印度生产的棉花占全世界的26.1%,居第一位,中国以24.4%紧随其后,美国占比13.2%位于第三,此外占比超过2%的国家还有巴西、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别看美国棉花的生产量是世界第三,但是人工成本比上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高得多,这意味着美国棉花只能通过重度机械生产,极限地减少人工管理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世界棉花产量 wind
这样的棉花生产方式决定了其质量不会太高,因为机械再怎么智能高效,也不可能在质量管理中完全替代人类的作用。有学者在2017年随机抽取了五个批次的棉花进行检验,发现美国棉花虽然平均水平合格,但每个批次内单包棉花质量差距很大的,有的棉花包在生产中如不加以剔除,完全可能产生严重的质量事故。
抽样的美国棉花标准差非常大 作者供图
美国的服装品牌Buck Mason认为美国消费者最看重服装的修身、垂顺性以及质量。其中修身主要看版型设计和剪裁,质量是个综合指标。所以羊毛要取代棉花,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满足服装的垂顺性要求,因为它是西服审美的重要意趣,用肉眼就能看出来。
这使得棉花往往需要采用高纱支的长绒棉,才能与羊毛制造的服装一决高下。中国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产地,既干燥少雨,病虫害难以发展,又不缺乏雪山融水灌溉。不管是水热条件还是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机械化种植。而且中国种植业一直不缺乏劳动力资源。所以新疆在世界长绒棉的产地中是独一档的存在,产量大、质量优异。
中科院南京环科所和新疆的一家企业,在2021年进行了一项有机棉质量的国际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有机棉质量明显好于印度,优于土耳其、以色列、美国。因此,尽管美国近15年来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出口国,2020年占全世界原棉出口量的35%以上,但是美国市场的棉制衣服普遍使用的是中国或者土耳其棉花。
此次纯美国制造的13美元T恤之所以能够面世,离不开多种非市场的有利因素。
2018年美国主动挑起了贸易战,并在美国和世界刮起了一股“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歪风。2021年是中美贸易战日趋白热化的一年,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美国政客集中攻击新疆棉,并通过了一系列涉疆的“长臂管辖”恶法。
同样是在2021年,为了迎合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大量美国企业“主动”承诺要投资美国制造业。其中就有沃尔玛,它承诺会投资3500亿美元振兴美国制造业。同时美国政客攻击新疆棉,也让美国服装品牌的从业者看到了将廉价美国棉卖出高价的可能性。
于是两方人马一拍即合,开始筹备“纯美国制造的T恤”。为了促成此事,沃尔玛还承诺只要按时按量按价供应,在一定年限内,商场的订单不会取消,而且数量只会扩大。除了政治东风和来自买方的销量保证之外,美国保守主义服装品牌还抱团取暖。很长时间内,美国棉花业的主流都是原棉出口,所以美国连生产纱锭的纱厂都几乎没有。
为了避免鸡蛋坏在一个篮子里,前面提到的Buck Mason和13美元T恤的生产商美国巨人以及若干强调“纯美国制造”的品牌,实际上共用一家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州Mohnton镇的供应商。
可以想见这件T恤实际上没有任何性价比,在沃尔玛的线上网站可以轻易地找到1000件5美元以下的T恤,其中最便宜的仅需0.43美元(但是运费需要5美元)。排除这些靠运费赚钱以及质量低劣的款式,在相同的网站上并不难找到5~8美元之间大量质量类似的款式。
非“纯美国制造”更加便宜
正因为这件T恤属于是“爱国主义商品”,也就是美国人在节日和公共活动中用以表达对爱国情感穿着的特殊服饰,相当于美国版的情怀消费,所以不能按照常理评价。
此外,美国“爱国主义商品”服装市场相当扭曲,不仅价格普遍高达20美元左右,而且大部分所谓的“美国制造”指的是在美国设计和印刷,甚至只有印刷标语在美国。有的衣服既不愿玩文字游戏,但又想强调美国元素,干脆印刷的是“使用墨西哥部件在美国制造”。
衣服上的标语“使用墨西哥部件在美国制造”相当魔幻
这么看来,比大部分同类产品便宜、而且“纯粹美国制造”的13美元T恤是找对赛道了,但其成功经验并不可移植。至今为止这个美国巨人公司以及关联的合作公司共用的缝纫工人才有75人,属于标准的小虾米。
之前该公司已经试产过少量的“纯粹美国制造”T恤,相比这些试生产产品,13美元的价格已经最少降低了70%,而且比市场化的竞争对手几乎贵了一倍。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批T恤仍旧要偷工减料,美国媒体已经发现,相比于之前该公司试生产的典型产品,这批T恤要稍薄一些。
美国能有低端制造优势么?
通过服装品牌美国巨人的例子,不难看出美国现在很难拥有低端制造优势。所以有美国媒体提问该公司的创始人如何应对越南和中国工人的低工资,创始人说将通过部分流程自动化以降低成本,并称已经采购了100万美元的自动化设备。
搞笑的地方在于,从披露照片上看,其体现的自动化水平哪怕是中国的乡镇企业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展示。这一幕反映了在重振美国制造业这场闹剧中各个演员的心态,与其拼命地干,不如喊得声嘶力竭,最大化捞取政治资本。
这样的自动化程度令人无语
事实上,美国霸权和美国的低端制造优势是冲突的,提升美国的低端制造业必然面临来自其他部门的挑战,也必将威胁到其他部门。而对于美国这样一个霸权主义国家而言,其他部门的重要性显然更加突出。
众所周知,美国强大的军队和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是其维持霸权的重要支柱和暴力机关。
美军从二战结束后到90年代之前一直表现不佳,先是在朝鲜被中朝联合挫败,对黎巴嫩、古巴的干预和入侵都乏善可陈,长达十年越南战争让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虽然后来因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入侵格林纳达和军事干预多米尼加确实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没能站住脚,很快就撤走了。直到90年代海湾战争,美军的表现才可以说一雪前耻。
针对美军战力的回归,一些美国将军做了很多分析,他们就关注到同一时期有大量小镇白人男女青年进入美军服役,并认为这是美军战斗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在80年代末期,因为“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价格较低(中国当时还不构成明显竞争),加上美国制造业外流,大量缺乏一技之长的美国白人进入了美军,这些人更加相信“美国天命论”,而且更加坚持“传统美国价值”,成为了那个时代美国对外干涉和扩张的坚定支持者。
尽管美军号称自己是中产阶级主导的军队,但这实际更像是操弄统计数据的结果,如用参军者邻居的家庭收入平均值代替参军本人家庭的收入,以及调整五个家庭收入档位的上下限值,让军队中好像每个财富阶层的比例都接近20%。
实际上,美军中充斥着“红脖子”(美国南方贫穷白人偏激男性)已经不是秘密了,美国年轻人参军的逐利性特征相当明显,18~24岁年轻人入伍最多的州与家庭收入中位数偏低的州几乎完全重合。
2021年美国各县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分布(越绿越富裕) 资料图
2018年美国各州年轻人参军代表性(越绿比例越高) 资料图
从上面两图不难看到,除华盛顿特区外,当一个州拥有的年收入表示为红色的县越多,年轻人参军的比例就越大,绿色的县越多,年轻人参军的比例就越小,而图中越绿代表当地越富裕。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有一天美国真的在低端制造领域取得了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从军队回到工厂,那么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更加奉行孤立主义和反战的美国,这未必是美国霸权主义者和既得利益者乐见的。
美国试图恢复低端制造优势,还有可能动摇美国长期致力构建的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现有国际贸易秩序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是几句话、几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但其基本逻辑就是美国“带领”先进国家开放自己的市场,并对外转移相对低端的技术,作为回报后进国家也要开放自己的市场。
这样先进国家的资本就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流动,先进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市场就更大了,还能享受到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商品,先进国家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也有人干。发展中国家因为低技术商品的市场扩大了、接受的投资增加了,对这样的安排也能接受。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觉得自己吃亏了,甚至有所谓的被“威胁”感,于是加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与提防,先进国家与后发国家的“南北矛盾”日益突出。
西方国家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的普遍要求,以环保的名义为号召,在排放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设置了很多“非质量”和“非技术”的壁垒。
目前很多中国人已经能将正常的环保要求与西方以环保为名的贸易壁垒分开了,并认识到他们一石三鸟的企图:一方面继续享受廉价的产品,甚至以环保为名压价;同时借口高排放对生产端而非消费端进行惩罚,阻碍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2023年欧盟推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显著打击了非洲对欧盟的金属出口;最后逼迫发展中国家采购更多使用西方国家技术的环保设备。
西方国家上屋抽梯 新华社
眼下发展中国家几乎被压制到了极点,前几年还有国内低端产业谈论搬迁东南亚或者墨西哥。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这些转移的产能照样面临制裁风险,甚至已经在被制裁,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贸易壁垒问题上和中国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美国致力于摧毁发展中国家的低端制造竞争力,只会引来越来越多的反弹,哪怕各国集体拒绝进口美国商品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总而言之,美国具有低端制造优势与在世界贸易中的领导地位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美国吃不下全部产业链
美国重振低端制造不仅与其他部门冲突,就是在经济领域内也是不现实的。近十年来,很多学者正在研究发现全球人口总数与产业革命之间的联系,甚至有些激进的学者认为,世界总人口10亿对应第一次工业革命,20亿对应第二次工业革命,40亿对应信息产业革命,所以2022年末世界人口增长到80亿,可能对应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要爆发。
这种观点虽然由于具有明显的人口决定论和历史预定论色彩,不值得被认真对待。但人口与产业升级确实具有密切的关系,更多的人口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并且由于人群能够同时记住并熟练地使用更多的知识,让社会的生产更加智能。
可以想象,有100个现代人穿越到石器时代,当然能极大地拉动当时的产业水平,但绝不可能发展到信息时代,因为100人具有的知识总和不足以打造信息产业链,也不会创造出这样的社会需求。
2023年印度有14.38亿人,中国有14.11亿人,美国虽然是第三位,却只有3.35亿人口,这就意味着美国能够参与到工业生产中的工业人口潜力不如中国和印度。
但美国的优势是人口总量不少,而且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2021年25岁以上的美国人有91.1%具有高中学位,23.5%的人最高学位是大学本科,另有14.4%的人最高学历是研究生(包含硕士和博士)。因此2021年美国具有高中学位以上的人不会超过3.02亿,其中研究生不会超过4780万人。
2021年美国人口学历构成 资料图
同一年,中国6岁以上的居民有32.65%的人具有高中学位,最高学位为本科的人已经达到7.16%,但获得研究生学位的较少,只占全国人口的0.82%。从绝对值上说,中国具有高中学位的人在4.29亿左右,较美国多40%以上;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只有1076万,只有美国四分之一左右,而且质量上也不能相提并论。
2021年中国人口学历构成 资料图
可见中美现在的国际分工有人口构成方面的基础,而且美国的高学历人口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大幅增长,但是中国的研究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美国而言,这也意味着那个代表着人类高科技前沿的美国,与具备低端制造优势的美国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原因很简单,美国已经形成了单一市场,不管从事低技术工作还是高技术工作,其工资差距都不可能太大,尤其是不可能像中美、美印工资差距这样大。如果学习年龄更短,但是工资收入差不多,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是不愿意在大学待太久的。高中和专科学位就有高薪工作,没有学历崇拜的美国人不会有太强的动力去读本科和研究生。
在冷战期间,由于美苏竞争,美国仍然保留着相当规模的低端产业,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就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大量低端就业机会流失,加上大学文史艺术学位明显增加,这才导致本科和研究生的入学率明显增加。
与之相对应的是,冷战期间美国的科技优势虽然也很明显,但在第一集团并不突出。冷战后,美国的科技优势相比除中国以外的多数国家是逐渐增大的。因此对美国而言,拥有低端制造优势还是高科技优势,是一道单选题,而且美国只能选后者。
因为越是低端制造,就越接近产业链下游,配套就越复杂,要求的人口总数和工作人口密度就越大。现如今即使是中国也无法吃下全部的低端制造,在中国超市里,东南亚国家生产的副食品、简单电子产品和一般纺织品都已经并不少见了,“纯粹美国制造”是绝对的逆潮流而动。
追求“纯粹美国制造”与今天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要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并且和第二拉开了明显差距。根据Verisk Maplecroft的数据,美国以占世界4%的人口,创造了12%固体废物。一个美国人产生的垃圾量是中国人的三倍多。
在美国人多产生的垃圾中,纺织物垃圾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美国人每年平均抛弃37kg的废旧衣物,差不多相当于同期全世界85%的服装产能。很多被丢弃的衣服仅穿着不到10次。
美国人能够这么浪费,就是被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的商品“惯出来”的,像袜子等小件纺织品,在美国越来越像一次性用品。如果美国不和日益浪费的冷战后生活方式决裂,那么“纯粹美国制造”消耗的成本、资源以及产生的污染,也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正因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已然病态,因此振兴美国低端制造从逻辑上越来越不成立,美国低端制造的发展必然导致美国失业率的降低。从历史上看,美国失业率总是和反映物价增长的CPI趋势相反。
美国同期失业率和CPI Macro Micro
也就是说,美国的失业率一下降,物价很可能就要上涨。对于美国的低技术失业人口而言,叠加美国相对较高的社会救济,微观上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一幕:通过自身努力和美国的产业政策,失业者找到了“低端工作”并努力奋斗,由于工作后日常开支增加,通胀导致的购买力下降,以及领不到失业救济,导致他的生活质量变得更差了。
由于之前无序印钞,现在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大,振兴美国低端制造只会加剧这一趋势,让上面设想的故事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现实中。
13美元的T恤面世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已经说明低端制造回流美国的可笑。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使劲努力,只能让其中的错误更加凸显。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件T恤暂时的成功,不是美国低端制造业的反攻号角,而是挽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