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曝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投资”“退费补贴”“消费充值”“证件办理”“期刊征稿”等幌子,假冒有关部门、单位的官方网站平台,实施诈骗活动,迷惑性很大,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办假证、搞“山寨”就像“牛皮癣”,过去活跃在路边墙上张贴的小广告里,如今借电商平台大肆蔓延。任何有“需要”的人,几乎都可以无障碍、零门槛地找到所谓商家。杂志社“官网”宣称能“走关系”发表论文,等钱财落袋后对方就玩消失、变成“查无此网”;公开售卖的职业、学业证书号称“终生可查”,结果按提示操作进入了“特供”山寨官网……无孔不入、假假相护,造假一条龙服务令人细思极恐。倘若没有一双火眼金睛,还抱有投机取巧的心思,消费者一不当心就可能被骗子掏了荷包。
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加大、宣传普及更广,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但造假商家也没闲着,办假证的灰色产业链正在“进阶”,在硬件上以假乱真不说,还搞起配套、精心设计出服务“闭环”——不仅证是假的,查验证书的网站也是假冒的。用假网站验证假证书,就如同“照妖镜”失了灵,真真假假谁还能分清?如此一来,假证买卖欺骗性、隐蔽性大大提升,为害甚巨。
山寨官网是假证产业链的关键一环。遏制造假一条龙,须严打狠治山寨官网。那么谁在制作?谁在贩卖?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把拔出的“萝卜”、带出的“泥”一网打尽,绝不能让山寨官网大行其道,不能任由这门不良生意做下去。尤其,作为信息集散地的电商平台应更加有为。理论上讲,只要掐断“信息源”,让违规商家的页面无法展示,消费者刷不到商品信息,买卖假证的生意就做不成。但网上假证交易仍然泛滥,这跟违规商家花样翻新、逃避监管有关,也侧面表明电商平台想要守好“第一道关”,亟待升级技术识别、强化相关规制,并加强平台间信息共享、联合围堵。无论如何,都要扼住山寨造假这只敛财黑手——这是电商平台自身发展所需,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题中之义。
赶紧关注我们的官方账号吧~
清朗网络空间,我们共同守护!
扫码进入举报不良信息页面
来源丨广州日报
编辑|李洋
柳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