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976年,奥地利医生和自然科学家洛朗偶然来到朗喀尔巴阡山脉一处幽暗的地下洞穴。
在洞穴中观察的时候,他发现水中好像生活着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
它的脑袋看上去扁扁的,脸部两边还长着红色的角一样的东西,修长的身体上长着四条腿。
它游动起来很是丝滑,四条腿也会跟着游动,看上去就像是传说中的“龙”一样。
洛朗觉得这种动物很是神奇,而且非常有趣,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普罗透斯”。
“普罗透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海神,可见洛朗当初见到它的时候,估计是觉得自己可能是见到了某种神话传说中的奇特动物。
那么这生活在洞穴中的生物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被人们认为长得像龙呢?
«——【·形似神龙的动物·】——»
这种长相神奇的生物的名字叫做洞螈。
它的身体打眼看上去和蛇非常相似,细长而柔软。而且在它的身体两侧,分布着还长着4个小巧玲珑的爪子。
这些爪子看上去挺小的,但是却十分有用。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洞螈在水中灵活地游动,还能帮助它们在洞穴的石壁上稳稳地攀爬。
洞螈的皮肤如同细腻的丝绸,呈现出一种洞穴生物特有的粉红色或白色,这种颜色纯净而柔和,没有一丝杂质。
在灯光的映照下,它的皮肤还会散发出淡淡的光泽,使其看起来更加神秘而美丽。
成年的洞螈的体长通常在 30 厘米左右,它的头部相对较小,吻部宽阔而末端钝圆,给人一种憨态可掬的感觉。
它的头部两侧各有三对羽毛状的外鳃,这些鳃就像是洞螈在耳朵两边簪了花一样,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十分显眼。
洞螈的尾巴也别具一格,它比较短且扁平,周围环绕着一片薄薄的透明的鳍。
这尾巴的作用和大多数水生生物也差不多,能够帮助它在活动的时候保持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当它需要快速转向或加速时,尾巴会迅速摆动,产生推力帮它前行。
由于生活环境限制,洞螈的眼睛已经逐渐隐去了,所以它没啥“眼神”,是看不见东西的。
不过,大自然总是公平的,洞螈的听觉和嗅觉相当不错。
洞螈能够凭借敏锐的听觉,捕捉到周围环境中极其细微的声音变化。
它的嗅觉同样令人惊叹,能够在复杂的洞穴环境中,准确地根据各种气味指导生活。
通过嗅觉,洞螈可以追踪猎物留下的气味痕迹,找到隐藏在暗处的食物;还能识别同伴的气味,进行社交和繁殖活动。
除了听觉和嗅觉,洞螈能通过身上的感受器来捕猎。
这种神奇的能力使它能够感知到周围水体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从而判断水质的好坏,以及是否有适合生存的环境。
在黑暗的洞穴世界里,这些独特的感官能力成为了洞螈生存的关键。它们相互配合,使洞螈能够在这个看似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生活,繁衍生息。
洞螈对栖身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它们主要生活在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脉中。
这些地下水脉犹如一条条隐藏在地下的神秘通道,水温常年保持在 5℃至 1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为洞螈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水质清澈且富含氧气,这对于洞螈的生存至关重要,充足的氧气能够满足它们的呼吸需求,使它们在水中能够自由地呼吸。
而且石灰岩溶洞中的地下水脉还生活着一些其他的生物,为洞螈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水中的小型动物、昆虫幼虫以及偶尔被水流带入的小型水生生物,都是洞螈的美食。
此外,洞穴中的石壁上生长着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也为洞螈提供了一定的食物补充。
不过洞螈身上最出名的地方还要数它的“慢性子”。
2010 年,英国和匈牙利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研发团队,他们对一个洞穴里的十几只洞螈开始了数年的观察。
在这多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洞螈的移动速度极其缓慢其中,最活跃的一只洞螈在10多年的时间里面,也仅仅移动了不到10米。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洞螈个体展现出了一种近乎“静止”的生活状态。
有一只洞螈,竟然在长达 2569 天的时间里,就没怎么活动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有7年了。
它就那样静静地待在原地,仿佛时间已经停止,然后过着一动不动的日子。
甚至,在这7年的时间里它都没吃饭。
它如同一位已经入定的老僧,对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只是默默地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体征。
洞螈之所以养成立刻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习性,本质上与其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
在洞穴中,食物匮乏是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这里缺乏阳光,自然就没法长出一些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这就导致了它们经常有可能吃不上饭。
洞螈的食物来源主要依赖于水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昆虫幼虫等,而这些食物资源在洞穴中并不丰富。
为了生存下去,洞螈想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减少活动,降低新陈代谢。
洞螈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如缓慢移动、长时间静止不动等方式,尽可能地节省能量。
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也变得极为缓慢,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在以一种低能耗的方式运行。
这样,洞螈才得以好好生活下来。
这种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独特适应性,让洞螈在黑暗的洞穴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传奇。
除此之外,洞螈对于繁衍后代也没啥特别高的兴致。
它们大约每12.5年才进行一次交配。
长时间的交配间隔,意味着洞螈在繁殖过程中无需消耗过多的能量用于寻找配偶、求偶以及交配等行为。
它们可以将有限的能量集中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应对食物短缺的困境。
然而,这种超长的交配周期也给洞螈的种群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由于基因更新换代的速度极为缓慢,洞螈种群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如果环境变化的速度超出了洞螈种群通过缓慢的基因更迭所能适应的范围,那么洞螈很可能会陷入生存危机。
不过洞螈相当长寿,它们的平均寿命可达70年,而其寿命上限甚至可能突破100年。
与其他常见的两栖动物相比,洞螈的长寿显得尤为突出。
洞螈的长寿现象,为人类的抗衰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如果科学家们能够成功解开洞螈长寿的密码,那么,或许有一天,人类可以借鉴洞螈的生存智慧,开发出有效的抗衰老方法,延缓衰老的进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
北京科协《宅家一个月就受不了?来看看七年不挪窝的“宅界楷模”》2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