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综述性研究,探讨了运动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发现及预防策略。这项由比利时、荷兰等多国专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对长期高强度耐力运动与冠状动脉疾病(CAD)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
研究起源于一个44岁前环法自行车运动员的病例。这位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左肩疼痛,尽管具有良好的心血管风险状况,但最终被确诊为前降支动脉近端严重狭窄(狭窄程度>70%)。这一病例引发了研究者对高强度运动员冠状动脉健康的深入思考。
颠覆传统认知的关键发现
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推翻了过去“马拉松运动员对冠心病免疫"的观点。数据显示,运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反向J形曲线"关系。这意味着适度运动确实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但过度的高强度耐力运动反而可能加速冠状动脉钙化。
男性运动员耐力运动强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曲线
研究者通过分析多项大型临床研究数据,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现象:在MARC(运动员心血管风险测量)研究中发现,每周运动量超过2000代谢当量(MET)分钟的运动员,其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显著高于运动量较少的人群。这一发现在多个独立研究中得到验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运动训练关系的研究综述
斑块特征分析:令人深思的是,在无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虽然男性长期耐力运动员的冠状动脉斑块患病率(44%)显著高于对照组(22%)。然而,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斑块主要呈钙化性质,而非不稳定的混合型或软斑块。这一发现暗示高强度运动可能通过促进斑块钙化来实现某种"稳定化"作用。
运动训练与斑块组成和管腔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还揭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对196名女性运动员的研究中发现,与男性运动员不同,女性运动员的冠状动脉钙化和斑块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当,未见明显增加。研究者推测这种差异可能与雌激素的血管保护作用、训练强度差异以及血流动力学应激的不同有关。
年龄与运动量的交互作用
研究也关注了年龄因素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在Master@Heart研究中,对558名参与者,以30岁开始训练为界区分,进行了为期8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极高强度运动(>9 METs)与更快的冠状动脉钙化进展相关
中等强度运动(<9 METs)反而可能减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一套创新的预防和管理策略。首先是改变对35岁以上“大师级”运动员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方式。除了考虑传统的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还需特别关注运动员特有的非传统风险因素,包括饮食营养摄入、炎症指标、矿物质代谢状况以及训练特征等。
对于研究结果中的极高强度运动(>9 METs)可能加速冠状动脉钙化的进展,而中等强度运动反而具有保护作用。这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专家建议采用周期性训练方案,合理安排高强度训练的比例,确保充分的恢复时间。
在机制探讨方面,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冠状动脉健康。运动时心率、血压和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会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剪切力,可能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此外,运动过程中钙磷代谢的改变也可能参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
这项开创性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运动医学的认识,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会对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为运动员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方案。
研究者说
我们的研究表明,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远比想象的复杂。关键不在于简单地限制运动,而是要找到每个人的最佳平衡点。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帮助运动员和医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Guido Claessen, Thijs M H Eijsvogels, Christine M Albert, Aaron L Baggish, Benjamin D Levine, Eloi Marijon, Erin D Michos, Andre La Gerch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athletes: emerging concepts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 ehae927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