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

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二拨子南路东口

每到下班高峰期

尤其是晚上9点左右

便堵得水泄不通

“进也进不来,出又出不去”

成了附近居民、上班族的一大困扰

长时间的拥堵令出行苦不堪言

抢灯、占道等情况屡屡发生

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

前不久

观里不少细心的居民发现

路口的拥堵情况显著好转

“堵死”的情况不复发生

溯根源,找症结

制定方案破解“拥堵局”

据悉,二拨子南路路况复杂,道路的东口衔接着京藏高速及回龙观西大街,从路口直行一小段右转可进入京藏高速路,从路口直接右转则通往回龙观西大街方向,是进入“观”里的必经之路。

此外,该路段路口较宽但道路狭窄,仅有两条双向单车道,导致右转的车辆与左转、直行的车辆不得不一起等红灯,为复杂的路况又增添了几分“拥堵”。且道路临近社区以及商务楼宇,人流量、车流量较大。

“近年来,回龙观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附近社区居民、商业园区上班族逐渐增多,往来的车辆也随之越来越多了,为道路交通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街道工作人员表示。


二拨子南路

为有效改善道路行车情况,缓解交通压力,回龙观街道充分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携手园区万物梁行服务团队与各公司开展调研分析。对小区、写字楼周边道路展开全面勘察,利用交通流量监测设备,收集不同时段车流量、车速等数据,并组织各公司代表召开交通协调会,了解企业员工通勤规律,如:上下班集中时段、出行方式偏好等信息。

调研发现,近年来,位于二拨子南路路侧的商务楼宇陆续入驻了不少新公司,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部分企业员工每晚9点以后打车享优惠福利,临近9点,大量网约车涌入道路与社会车辆和楼宇员工车辆混行,临街占道停车接人使“超负荷”的道路更加堵塞,因此二拨子南路拥堵时段主要集中在晚上9点前后,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能堵到11点多,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车辆全部“堵死”在路上无法前行。


楼前广场

“怎么让车走起来”成了“破局”的首要难题。为此,街道将目光放在商务楼前的广场上,希望通过“开口”的方式让网约车能够进入广场进行周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部道路的交通压力。

“经过实地勘察,我们在园区东北侧与二拨子南路衔接的地方开设了出入口,以方便车辆进出,同时,在衔接北郊农场桥的园区南侧也增设了出口,每晚7点后开放,网约车可以进入广场等待,接上乘客后再从出口驶出。”园区万物梁行服务人员解释道。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网约车大量堆积在路面上的问题,还能够使车辆避开易发生拥堵的二拨子南路东口前往G6辅路和回龙观西大街方向,免去了等红灯的困扰。

建车场,巧分流

加强引导打通“微循环”

大方案制定好后,为了确保车辆进入园区后有序行驶,临近晚高峰,街道交通警务队便来到广场周边指挥来往车辆,及时劝阻接人车辆占道直停,疏通道路拥堵。

与此同时,园区万物梁行服务团队及企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广场内,利用锥桶和警戒线围成单向行驶车道,引导车辆按秩序通行、靠边停车接人,打通行车“微循环”模式,有效缓解了因车辆乱行造成的拥堵。



行车引导

“这一举措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近期随着在商务楼宇员工人数增多,地下车库的停车位有限,越来越多的员工车辆停放在广场上,阻碍了车辆通行,打破了循环模式”,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为此,我们对广场南侧的一片空场进行了施工改造,建成了临时停车场,供楼宇员工停放车辆。”

建成后的临时停车场能够容纳车辆百余辆,并加装了护栏、监控和照明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企业员工们纷纷自觉将车辆停放在此处,让商务楼前的广场再度空了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晚高峰广场内的行车“微循环”模式。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分流”效果,引导前来接乘客的网约车进入园区,滴滴公司还在打车软件上进行了调整,利用技术手段将停车点定位分布在广场和地下车库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二拨子南路上的拥堵。



停车场施工前后

自停车场建成后,上班族及网约车司机已逐渐适应这一新举措,在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下,广场内空间得以合理利用。 二拨子南路东口高峰时段的拥堵情况从近两个小时,缩短到了半小时以内,且多为行车缓慢,“堵死”的情况得到了有效解决。

“拥堵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我们的通勤条件,还为我们营造了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良好环境。街道付出的努力我们企业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街道的各项工作,为街道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企业员工说道。

目前道路拥堵问题已经得到很大程度地缓解。街道工作人员称,后续将继续与物业、企业进行协调,优化园区内大班车的停放位置和行进路线,使大班车出行更加方便,减少调头和驶离园区的时间,避免高峰期与小车交叉混行引发拥堵。

打通一条、提升一段、畅通一片

多方合力巧用举措

解决了周边居民的“堵心事”

接下来, 回龙观街道

将进一步整合周边资源

不断加强 服务群众能力 建设

将“办实事、解难题”放在首位

增强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归属感

共同铺就民生“幸福路”

文 /本报 记者 韩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