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桥梁建设中,茅以升是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他主持修建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无一不是全国知名的建筑,世人尊称他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当我们将目光从他辉煌的事业成就上移开,转而投向他的私人生活,却发现这位在桥梁领域叱咤风云的巨匠,在情感与家庭生活中竟布满了坎坷。



茅以升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

少年立志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茅谦是举人,创办了《南洋官报》,在当地颇有名望,而茅以升也是天赋异禀,他记忆力超群,能轻松背诵祖父教授的经典古籍,家人惊叹不已。



10岁那年的端午节,本应是个欢乐的日子,却成为了茅以升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乡南京举行龙舟比赛,人们都聚集在文德桥上观看,然而,由于人群过于拥挤,文德桥突然坍塌,许多人不幸落水伤亡。

目睹了这样的悲剧,茅以升便开始学习桥梁知识,他阅读各种与桥梁相关的书籍,终于在1911年,15岁的茅以升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唐山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系。



在学校里,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一次桥梁模型制作比赛中,茅以升凭借自己扎实的知识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了一个结构精巧、坚固耐用的桥梁模型,获得了全校第一名。

1916年,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由于成绩突出,他获得了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的资格,出国留学的时候茅以升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完成了康奈尔大学的学业。



紧接着,他又进入卡耐基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经过自己的多年的努力,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被誉为茅式定律,直接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1919年,茅以升成功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工科博士,此时的他已经在桥梁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他日后回国建设桥梁事业做好了充分准备。



1933年3月,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收到了一封来自老同学杜镇远的信,杜镇远担任浙赣铁路局局长,他受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所托,邀请茅以升前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情。

当时的浙江交通发展因钱塘江的阻隔受到了极大限制,虽然上海到杭州的铁路已通车,浙赣铁路也在积极修建中,但钱塘江这样一道天堑将浙江分成两半,使得铁路和公路无法贯通,在钱塘江上架桥迫在眉睫。



曾养甫希望这座桥能由中国人自己修建,这样可以打破外国在桥梁建设的垄断,提振我们的民族自信,茅以升自回国后也一直渴望能有机会主持建造一座大桥。

茅以升也明白这个工程的难度,钱塘江的凶险、大潮闻名天下,是世界上最凶猛的三大潮之一,加上钱塘江地处入海口,江面水流汹涌,江底40米深的泥沙没法固定,没办法让桥墩与河床固定。



这些难题使得在钱塘江上建桥成为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连茅以升这样的权威桥梁专家,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不过茅以升最终还是决定迎难而上,他向学校请了假,直奔杭州。

1934年11月,钱塘江大桥工程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茅以升带领着团队开始攻克难题,为了使桥基稳固要穿越四十多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且木桩要立于石层之上。



但钱塘江底的泥沙又厚又硬,传统的打桩方法根本行不通,茅以升每天在江边观察,思考着解决办法,后来他看到工人们用抽水机抽水,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射水法。

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打桩的效率,原本一昼夜只能打1根桩,现在可以打30根桩,工程进度得到了显著加快,解决了打桩问题后,就要处理水流湍急、难以施工、架设钢梁等问题。



茅以升再次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发明了沉箱法、浮运法等,解决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而且在整个建桥过程中茅以升始在工地第一线,亲自指挥每一个施工环节。

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飞机空袭了上海、南京和钱塘江大桥工地,当时茅以升和罗英正在距水面30米深的6号桥墩沉箱气室内作业,险些丧命。



就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环境下,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在建成,有了这样便利的交通加持,很多军用物资开始大量被送往前线。

可局势还在不断恶化,12月日军逼近杭州,为了不让钱塘江大桥落入日军手中,茅以升接到了炸桥的命令,这座大桥倾注了他无数的心血,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茅以升毅然执行命令。



包办婚姻

和茅以升在桥梁建筑上的传奇不同,他在17岁的时候就在家人的安排下,与18岁的戴传蕙结为夫妻,这是一场传统的包办婚姻,但两人却意外地情投意合。

戴传蕙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温柔贤淑,茅以升对她一见倾心,婚后两人的感情十分甜蜜,戴传蕙全力操持家务,让茅以升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追求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在茅以升出国留学的日子里,戴传蕙更是要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她的默默付出和坚定支持,让茅以升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可就算茅以升学成归国,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经常出差,辗转于全国各地。

戴传蕙则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带着孩子们跟随他四处奔波,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搬家多达27次,搬家前后大量的杂务都由戴传蕙解决,尽管如此,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总是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



可1946年,茅以升前往上海开始钱塘江大桥的修复,在上海的这段日子里,他邂逅了一位年轻女子权桂云,彼时权桂云仅21岁,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权桂云怀孕了。

戴传蕙还有孩子们和他的关系渐渐恶化,而茅以升还是决定承担起对权桂云和孩子的责任,1947年,权桂云生下了一个女儿,茅以升给她取名为茅玉麟。



戴传蕙的病情在得知丈夫的背叛后,迅速恶化,她原本就因长期的操劳和精神压力,身体状况不佳,如今又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整个人变得神情恍惚、郁郁寡欢,最终于1968年郁郁而终。

在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不顾子女反对,将权桂云和女儿茅玉麟接回了家中,结果孩子们对茅以升的怨恨加剧,权桂云在茅家承受着来自子女和外界的压力,最终也患上了抑郁症,于1975年去世。



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身边只有小女儿茅玉麟陪伴着他,原配戴传蕙所生的六个子女无一到场,这个曾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桥梁专家,没有处理好家庭问题,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遗憾。

信息源:回眸丨著名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幸赖桥梁以渡 北京科技报 2025-01-09 茅玉麟女士向学校惠赠父亲茅以升老校长珍贵老照片 2025-01-09 澎湃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