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石家庄1月14日电 (记者祝龙超)“近年来,河北省科学院紧密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融合发展,围绕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空天信息、电子信息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的八大重点产业,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刘春成表示。
据刘春成介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与主中心、天津中心已建立起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在全省布局的236家“传感器”节点,开展需求征集、项目遴选,启动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中试熟化和应用场景等项目14个,带动投资1.2亿元;同时筛选出一批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经济社会效益的储备项目,并向主中心提供了13项颠覆性技术和42项颠覆性项目。
与中国科学院等京津高校院所及中国电科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在低空经济、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项目研究和小试中试;在唐山海港经开区打造全国首个“海洋牧场数字孪生实验室”和国内领先的高标准数字孪生海洋牧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
充分发挥“省地合作+区域协同+产业聚焦+央企赋能”优势,联合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沧州市、沧州高新区、上市公司天津膜天膜、北京航科君富等膜产业链主企业,成功组建了河北省唯一一支膜材料领域科创基金,总规模3亿元,围绕膜材料、膜组件、膜设备制造等技术领域,助力沧州膜产业聚合发力、提档升级,全力推动“膜材料—膜设备—膜应用”全产业链发展。
刘春成表示,下一步,河北省科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两会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雄安中心建立稳定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聚焦区域特色鲜明、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链,实施沧州“未来水厂”“北方膜园”先进膜材料智造示范园等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优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差异化优势服务,通过引入科技金融建设“科创大脑”,筹备燕赵“数字”实验室、河北省中试服务联盟、河北省中试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与省内高新区和重点企业的紧密对接,释放协同创新潜力,实现精准定位、错位有序承接京津科技和产业溢出,促进承接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