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淑芳,今年四十五岁,出生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村子背靠大山,前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小时候,村里没有通电,晚上全靠煤油灯照明。后来,我嫁到省城,生活虽比小时候好了不少,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现在,我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每天工作不算太累,收入也能勉强补贴家用。家里还有个上高三的女儿,丈夫老黄在一家工地开挖掘机,生活虽平凡,但也过得去。
昨晚,我的侄子陈浩来我家吃饭。陈浩今年二十五岁,是我大哥家的儿子。大哥前些年去世了,嫂子一个人把陈浩拉扯大,日子过得很辛苦。
陈浩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省城,听说做的是销售工作,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平时也少来我家。
上周他主动打电话说要过来,我心里还有点高兴,想着这孩子终于懂得念亲情了。
吃饭的时候,陈浩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饭吃得也不多。
我问他:“浩子,最近工作忙不忙?
你妈身体还好吧?”陈浩笑了笑,说:“还行,姑,工作忙点才好嘛,我妈挺好的,前两天还让我问问你家过年缺不缺年货,她说可以从老家寄点过来。”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暖了不少,心想这孩子还是惦记着我们。
饭后,陈浩拎着一个红色的袋子递给我,说:“姑,这袋子你先放着,等我走了再打开。”我愣了一下,问他:“这里面是什么啊?”
他摇摇头,神秘地笑了笑:“你看看就知道了。”我没再多问,把袋子随手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
陈浩走后,我收拾好碗筷,准备休息时,才想起那红色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摞厚厚的现金和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给姑的一封信”。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赶紧打开信封,细细地读了起来。
陈浩的信里提到了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从小就羡慕我家,因为我们家条件比他家稍好一些。小时候,他经常到我家来玩,每次都会偷偷把我女儿的零食分给他吃。我那时候并不知道这些小细节,觉得他家穷,偶尔给他几块钱买糖吃是应该的。
信里还提到,他做销售的工作并不顺利,压力很大,有时候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会想起小时候我带他去镇上买糖葫芦的事情。
他说:“姑,你是我小时候唯一一个让我觉得生活还有点甜的人。”看到这句话,我的眼眶一下子湿了。
信的他告诉我,这些钱是他攒了很久才存下来的,说是留给我们家过年用的。
他知道我和老黄的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女儿马上就要高考了,学费、补课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在信里一再叮嘱我:“姑,这钱你一定要收下,别觉得不好意思。等以后我赚了更多钱,会再来看你们的。”
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突然想起了陈浩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记得有一年过年,他和大哥一家来我家吃饭。那时候农村过年讲究,桌上要摆满十几盘菜。我特意做了一盘糖醋排骨,想着孩子们都爱吃。结果我女儿刚夹了一块,陈浩就眼巴巴地盯着那盘排骨,筷子在碗里转了几圈,却不敢伸手。
我看到后,笑着夹了一块给他:“浩子,吃吧,这排骨是专门给你们小孩子做的。”他当时接过排骨,嘴里还不停地说:“谢谢姑!”那种满足的表情,我到现在都记得。
还有一次,我去大哥家看望他们,带了一袋水果和几包零食。陈浩当时正在写作业,看到零食后眼睛一亮,但却没有立刻拆开。
他小心翼翼地说:“姑,这么多好吃的,我能留着慢慢吃吗?”我笑着说:“当然可以,浩子喜欢就好。”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第一次吃进口的巧克力。
这些回忆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给陈浩打了个电话,想把钱还给他。但他没接电话,只发来一条短信:“姑,这钱你要是不收,我就不回来了。”看着这条短信,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晚上,我和老黄商量了这件事。老黄沉默了一会儿,说:“浩子这孩子有心了。钱你就收下吧,等以后咱家日子好过点了,再补偿他也不迟。”
我点了点头,心里还是觉得过意不去。陈浩才刚刚参加工作,自己还要租房子、吃饭,这么一大笔钱肯定是攒得很辛苦。
我给他回了一条短信:“浩子,钱姑收下了,但你以后别再这样了,有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说。”
接下来的日子,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想找机会再帮帮陈浩。过了几天,我突然想起,老家地里的柚子熟了,陈浩小时候最爱吃这种柚子。我立刻打电话给嫂子,让她寄一些柚子过来。
嫂子在电话里笑着说:“这孩子前些天还让我给你寄年货呢,没想到你倒先惦记上他了。”
柚子寄到后,我让老黄给陈浩送了过去。老黄回来后说:“浩子还是那个样子,嘴上总说不缺什么,但眼睛里全是感激。这孩子,心里真是记着咱们好啊。”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腊月。陈浩带着嫂子一起来我家吃饭。饭桌上,嫂子感慨地说:“淑芳,这些年,浩子一直惦记着你们,说你们是他最亲的亲人。这孩子嘴笨,不太会说话,但心里记得你的好。”
那天的饭吃得很热闹,也很温馨。
陈浩喝了点酒,趁着醉意拍着胸脯说:“姑,等我再努力几年,给你们换个大房子,到时候你和姑父就在家享福,别再辛苦了!”我听了,笑着说:“浩子,姑不图别的,就盼着你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那一夜,我睡得特别踏实。窗外的风吹过,仿佛带来了些许春的气息。春节还没到,但我的心已经被温暖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