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人所见契丹早期史实为三重滤镜下的图景:中原史籍立足华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后世史官将前两者拼合、掺以己见而形成的线性追溯。三者层累交叠,最终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反映着过往的真实?本书基于对相关历史文献源流的批判性分析,透过权威经典文本的缝隙,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力图呈现历史叙述复杂多元的生成衍化过程,发掘出此前罕为人知的历史情境与学术议题。藉此典型个案,可望对中古民族史的研究理路加以新的反思。
02
☆一部影响世界四代人的全球史
☆史学大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经典著作
☆人大、清华知名教授新注新译,原貌重现
☆全球突破2000万读者,20年销量遥遥领先
☆豆瓣9.0+,全网百万读者高分评论
☆20世纪影响世界的10本书之一
☆北大历史系主要参考书☆清华学生借阅榜常客
☆ 阿诺德·汤因比、钱乘旦、葛剑雄、阎步克、戴锦华 倾情推荐
☆新版附赠历史思维导读手册与北大限定书签,让阅读更深入,理解更透彻
☆全球局势越复杂,越要读《全球通史》!
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 家汤因比和巴勒克拉夫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第7版融入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数百幅图片,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03
享誉世界的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这是他30多年孜孜矻矻的研究结晶,也是他的人生收官之作。
罗伯特 贝拉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 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杜维明:“这本书受到了哈贝马斯、查尔斯 泰勒、汉斯 约亚斯和贝拉学生萧阳的高度赞扬。我们一致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自马克斯?韦伯以来,对宗教的历史和哲学的研究至为重要的原创性著作之一。”
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评论道:“这部巨著是一位领军性的社会理论家的丰富的学术生涯的思想大丰收,他在从事这一令人讶异的项目的过程中,吸收了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贝拉首先要探寻的乃是在我们人类的自然进化中,仪式与神话的根源,随后则探寻直到轴心时代的宗教的社会演化进程。在该书的第二部分,他成功地对留存下来了的一些世界宗教甚至希腊哲学的起源做了独特的比较。在这一领域,我还没有见过与之同样雄心勃勃和包罗万象的研究。”
04
本书别出心裁地以书信体方式,通过一位法科生和一位社会学教授的对话,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法社会学的专业概念、理念和脉络。也展示出年轻学人在求学、治学中所经历的种种困惑、挑战、挣扎与努力。本书既是法律社会学"路线图",更是充满力量和情感的学术探索之旅。
05
数字连接给了每个人连接世界的机会,也让人们的社交从此不同。运用数字媒介,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建立联系。即使如此,人们的社交关系依然只有四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关系。当然,每一类关系都有着异常复杂的维度。删繁就简,《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在每一类关系中选择了四类典型场景,用案例呈现场景,在场景中捋出案例内含的社交关系重构,探讨数字社交带来的社会关系革命——从个体围绕社会的社交转向个体汇聚关系的社交。
06
作为人类想象力的早期呈现,神话蕴含着民族精神的密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本书是一部包罗丰富的世界神话入门读物,它既以生动的笔触娓娓讲述了希腊罗马神话及其祖源——克里特和迈锡尼神话、古埃及神话,以及北欧神话、印度神话、凯尔特神话、韩国神话、日本神话和原住民神话等,也以新视角解读了鸿蒙盘古、伏羲女娲、后羿射日等中国神话,涵盖广阔,洋洋大观。
本书也是对世界各悠久古文明的精神溯源。作者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结合大量新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知识,穿越时空隧道,探索了各民族神话深厚的文化蕴含,以及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背后深远的神话渊源,如新年与饺子、端午与中医、七夕与织女等礼俗背后的神话观,进而揭示出丰富多彩的神话宝库中潜藏着的各种文明密码和文化“潜规则”。
07
敦煌壁画绚烂多姿,是分工合作的产物,画师如何作画?僧侣、供养人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敦煌壁画原来是千年前的《秘密花园》般的“填色书”?
敦煌壁画的画稿和后期被文人追捧的线条优美的“白描”单色画有何关系?……
敦煌画稿作为画师记录创作构思的草图,是中国艺术中非常罕见的直接来自生产创作过程的材料。本书是知名东亚艺术史学者胡素馨教授关于敦煌画稿的著作,书中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纸本画稿为中心,全面分析了敦煌画稿及其相关供养人的经济社会网络,是首先系统讨论敦煌画稿与工坊中的绘画实践、供养人关系及洞窟营建之间关系的著作。本书还涉及了唐代画史画论对绘画创作的品评,分析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对即兴自发的推崇及其关联的书法理论、道家思想,讨论不假外物的壁画家何以成为唐代绘画的主角。
本书收录100余幅其他书几乎未见的敦煌画稿、壁画等,其实彩图40余幅。更有作者手绘敦煌立体图20余幅。
08
本书叙述了秦汉时代游士与游侠兴起又渐趋消亡的过程,描绘了这一时期广阔的历史图景和多彩的社会风尚。在关注历史运动的大背景和大关节的同时,将学术研究和非虚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范雎、张良、韩信、刘敬、贾谊、汲黯、郭解等前人虽有了解但又缺少细致解读的人物,由心理历程到生命历程,做了深入挖掘和解析,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对于诸如战国变法运动的开展、秦国的主客矛盾、汉初的王国、汉文帝的历史形象等学界虽有讨论但尚无定论的问题,本书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
09
《红楼梦》状写“吃喝玩乐”之精彩,古今中外小说无出其右者。著名红学家周岭从《红楼梦》饮食文化说开去,透过虚实食单、南北食材、茶事析疑、饮具鉴真、酒与酒令等妙趣横生的单元,品读红楼滋味,重温中国传统文化醇厚丰富的细节。
原著中的一饮一馔,不为“炫吃”,是为了写人物、写故事、造气氛、讲道理;吃的用的有真有假,并非“疏漏”,而是蕴藏着独具匠心的艺术意图和哲理意图。
10
《数学史(第三版)》由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卡尔·B.博耶和哈佛大学数学与科学史博士尤塔·C.默茨巴赫所著,博耶和默茨巴赫按照时间、空间和学科演化三个维度,把数学几千年的发展浓缩为这本引人入胜的编年史。本书涵盖了数学发展的整个历程,可以对数学获得一个完整的认知。从希腊人到哥德尔,数学一直辉煌灿烂,名人辈出,观念的潮涨潮落到处清晰可见。而且,尽管追踪的是欧洲数学的发展,但作者并没有忽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贡献。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数学及创造这门学科的 数学家们的单卷本历史著作。进入21世纪,数学高速发展,很多学科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本书的第三版同时做了更新,使得数学史更加完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视野开阔,并没有局限于西方视角,对于古代中国的数学发展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和颇为中肯的评价。
本书获得了学界高度的认可,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同时,由于本书的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强。我们为书中的史实、观念、精美插图以及引领我们走过数学发展长河的大师们所折服,遂决定把它引入中国,以飨中国热爱数学,崇尚科学精神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