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让欧洲许多国家的王室岌岌自威,而法国原有的国王路易十六被拿破仑打败后居然被处以死刑,这是许多以国王为权威的欧洲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欧洲的许多国家自愿组成了反法联盟来试图消灭法兰西共和国。而这时法国出现了拿破仑这样一位天才,成功地保住了大革命的成果。
拿破仑在第一次反法联盟中的土伦战役中大显身手,崭露头角,年仅24岁的拿破仑从一个上尉被破格提拔为准将。土伦战役后的第二年开春,拿破仑以准将军衔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司令。
法国督政府为了彻底打败奥地利、萨丁王国、俄国、普鲁士和英国结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决定展开积极主动的军事行动,从根本上解除外来的军事威胁。主动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奥地利占领的意大利北部地区。
1796年4月初至1797年2月,拿破仑奉督政府之命,率军在意大利境内连续作战。在敌众我寡且完全没有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取得一连串胜利,击败三位奥地利名将,奥地利的军队全部被逐出了意大利北部。而后又入侵奥地利,向维也纳进军。奥地利被迫与拿破仑签订了合约,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同意将比利时和荷兰以及莱茵河西岸、尼奥亚群岛全部划归法国。
远征意大利的巨大胜利使初生的法兰西共和国终于站稳了脚跟。拿破仑的名字也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他立刻成为了举国皆知的英雄。
1798年,拿破仑用率军远征埃及,目的是要征服埃及,为袭击英国在印度的领地准备基地。在埃及作战的初期,拿破仑再次获得巨大的胜利,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在埃及作战的初期,俄国沙皇联合欧洲其他反法各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势要将法国的大革命铲除。国内的保王党们也蠢蠢欲动起来,试图恢复原有统治。而五人执政的法国督政府软弱无能,法国再度陷入危难之中。
远在埃及的拿破仑得知国内状况后,秘密带领少数随从经历了40余天艰难的海上航行回到国内。他刚一踏上法国的土地,就被闻讯赶来的老百姓们抬了起来,街道上挤满了欢呼的人群,仿佛在迎接救世主。人们高喊“拿破仑万岁”,还有人高喊“如果你愿意,我们愿意拥戴你为国王。”当时正在开会的督政府接到报告:拿破仑将军也已回国,即将抵达巴黎。于是会议宗旨,议员们全体起立,整个会场顿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掌声。
拿破仑实行了不流血的“雾月政变”,1799年11月10日,年仅30岁的拿破仑成立的执政府,并担任了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另两位执政官不过是摆设,由此开始了他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雾月政变
此时的反法联盟正在步步逼近。强大的奥地利王国的部队已经把意大利北部的法国军队差不多赶到了法国的边境上,并且已把它钉死在了意大利的西北角上,法军龟缩在热那亚的要塞内死守,情况危急。而且英国的军队也正在准备登陆对法国进行攻击。
拿破仑仔细研究了地图,决定自己带支军队从瑞士经过大圣伯纳德山口穿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到达奥地利的后方,夺取奥军的仓库辎重库和医院,然后逼着奥军进行会战。当时,法国的国运已降到了最低点,野战军已疲惫不堪,国库一空如洗,而征兵也无法足额。拿破仑成立了一个预备兵团,把所有能搜罗到手的地方部队都编了进去,一共有6200人,编为四个步兵师。
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
拿破仑命令在意大利热那亚要塞内的法军,至少要坚持到1800年5月30日,以拖住奥军。同时,他秘密的亲率预备兵团,用了近一个月时间穿过了阿尔卑斯山,来到了奥军的后方。
奥军司令梅拉斯猛然得知自己的退路和补给线已被一支突然出现了法军切断,就命令已攻下热那亚要塞的奥军前去阻击(那里的法军坚持到了6月4日,比拿破仑的命令超出了五天)。这支奥军与法军的一个前锋师在喀斯特摩奥这个地方遭遇,爆发了一场持续九小时的激战,奥军大败并被迫撤退。
法军继续前进,向奥军司令部所在地亚历山大里亚挺进。6月13日下午,法军左翼先头部队在距离亚历山大里亚东南5公里处一个叫马伦哥的小村附近与一支奥军相遇。经过八小时的激烈战斗,奥军支持不住向亚历山大里亚方向撤退,由于天色已晚,敌情不明,法军停止了前进,在马伦哥附近就地宿营。
13日一整天,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统帅部都在考虑对策,经过激烈的讨论,梅拉斯决定趁拿破仑兵力尚未集中之际,主动向其发起攻击,重新打开与维也纳的交通。
拿破仑于天黑之际,赶到了马伦哥。这时他尚弄不清楚奥军下一步的作战意图是要从亚历山大里亚撤退,还是要就地展开会战。如果奥军从亚历山大里亚撤军至热那亚,那样就可以获得英国海军的支援和补给。
拿破仑派出一名参谋去查看博尔米达河上的桥梁是否完好,奥军要是撤军必过这条河。这位军官回来谎报说,该桥已遭破坏(后来据说此人是一个双面间谍)。拿破仑据此断定,敌人正在撤离亚历山大里亚,而且这天夜里,马伦哥平原上死一般的寂静,也使拿破仑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梅拉斯已溜之大吉了。
他赶忙安排部署,派大将德赛,率领一个师去切断从亚历山大里亚到热那亚之间的道路。同时又派出一个师和一个骑兵旅进行搜索侦查,也是为防止奥军向其它方向逃窜而去。而他自己手里只剩了1800人,就在此时,拿破仑被敌人所乘,遭到了优势兵力的攻击。
6月14日上午9时,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奥军31000人倾巢出动,像潮水般地涌过了博尔米达河。河上的桥梁不仅没有破坏,而且又出现了两座新的浮桥。三路奥军并驾齐驱,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法军阵地,很快便把法军前卫逼退到了马伦哥。
双方的主帅都是在第一线直接指挥战斗。拿破仑一面决定已经南下的德赛迅速回援,一面率军顽强抵抗着奥军优势兵力的猛烈进攻。到了上午10时,法军终于不能抵挡,节节败退。当拿破仑看到自己的部队正处于正面受挫,两翼被围的境地时,立即命令自己1000人的近卫军迎击奥军正在获胜的部队,自己则率半个旅亲自参加右翼战斗。同时,他还将为唯一供使用的预备队全部投入了战斗。
奥军主将梅拉斯也是奋不顾身给全军做表率。他所乘的战马连续两匹被被炮弹击毙,但终于攻下了马伦哥。法军先后组织了四次反击,阵地几次易手,但在敌人的大炮来击和骑兵冲杀之下,逐渐不支,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忍痛放弃马伦哥。
下午2时,法军终于溃败,全军陷入混乱,平原上布满了法军的尸体。许多人恐慌呼喊:一切全失败了。到了下午3时,法军剩余部队全线溃逃。梅拉斯欣喜若狂,认为大局已定,此战役已结束,就立即派出一名信使,前往维也纳报捷,报告奥军在马伦哥平原大获全胜,缴获的战利品和捉到的俘虏很多,目前尚未计数。而后他将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察赫开了战场,回到了亚历山大里亚。
奥军参谋长查赫并没有下令对法军立即追击,却让奥军整批整批的休息和用运。酒足饭饱之后,派出5000军队,排着密集队形,打着军旗,吹着军乐不慌不忙地去追击溃逃的法军。
奥军的指挥官们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他们是以往的经验来断定法军已经失败,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因素:这次的对手是拿破仑!
拿破仑并没有在奥写暂停追击的时候赶忙逃命去,而是收集残兵重新列队,对士兵们慷慨激昂地作了一次演讲,鼓励他们要坚持下去,并告诉大家,德塞的部队马上就赶回来了。士兵被他的镇定自若和勇敢所感染,都洒下了热泪,齐声向他保证,绝不再退一步,就战死在这里。这时拿破仑和他的残兵手中只剩下了五门大炮。
下午5时,就在千钧一发的最后关头,德帅终于帅部队赶回来了。拿破仑和德赛及其他将领就在马上紧急会商对策。德赛建议,在发起反攻之前,必须集中炮火向敌人进行猛烈射击,阻止奥军继续前进。拿破仑采纳了这个意见,立即命令将德赛带来的十三门火炮和原剩的五门火炮集中在一起,先向敌人进行射击。同时,指示德赛率领部队隐蔽在附近一座小山后面,同时将兵旅配置在左边。只等时机一到,立即发起反攻。
奥军这时已是骄军,完全没料到法军会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在法军火炮的猛烈轰击之下,奥军的队形顿时大乱。德赛趁此时机,立即率领部队从正面猛扑过去。奥写一下子就被切为两段。法军大将德塞身先士卒,在混战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心脏,当场毙命。不到半小时,奥军便由一支神气十足的胜利之师,变为狼狈逃窜的溃军。他们有的中了霰弹,有的被马刀砍倒;没有倒下去的奥军士兵或者拼死逃命,或者成百上千的举手投降。
钢画《德赛之死》
奥军这个突然的失败,马上导致全线溃退,他们被迫放弃了马伦哥,且而拥向博尔米达河,争相逃命。法军一鼓作气对奥军连续追击,直到夜幕降临才停止。
战斗结束以后,拿破仑悲痛不已地说道:“如果现在能够拥抱德赛,这一天该有多好啊!”据拿破仑身边的人说,在多年的征战中,他们只看见拿破仑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在马伦哥战役中,德赛将军被敌人击毙的时候;另一次是若干年后,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拉纳元帅被炮弹炸断了双腿,在拿破仑怀中死去的时候。
6月15日上午,梅拉斯见大势已去,就派出使节向拿破仑求和,于是双方签订了《亚历山大里亚条约》。整个北部意大利回到法国手中,河西地区包括堡垒等一切军事设施全部让给法军,奥军还交出了围攻了好几个月才拿下的热那亚。
6月24日,拿破仑启程回国,他的部队踏上法国土地后,所到之处,万众云集,欢天喜地,沿途每个城镇的人都建起了凯旋门。奥地利王室和维也纳人民在刚刚收到马伦哥全胜的消息后,转瞬又收到了惨败的消息,一下子从兴高采烈变为垂头丧气,演了一场引起莫大轰动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