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上海又火了!”
近期,上海的街头巷尾再次因为韩国游客的涌入热闹起来。无论是外滩的夜景、南京路的繁华,还是武康路的风情,都成为了他们的热门打卡地。而昔日的“网红胜地”田子坊也意外迎来复苏,让这座城市散发出久违的烟火气息。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韩国游客的必打卡地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位于上海马当路,是韩国游客心目中的历史地标。在临近新天地的繁华商圈中,这一不起眼的小弄堂,因其历史意义吸引了大批韩国游客驻足拍照。
近日,这里更是成为国内市民追随韩国游客脚步的打卡点。一些上海本地人表示,看到韩国游客来这里拍照后,才注意到这个景点,也开始重新探索城市中隐藏的历史故事。
田子坊复苏:小红书、韩语和奶糖的奇妙结合
田子坊,这个上海的初代网红打卡地,曾因国内游客的热潮一度辉煌,又因同质化的商业冲击逐渐沉寂。然而,2025年,它因为韩国游客的热情“重生”。
- “买大白兔奶糖是标配”
- 田子坊里的店员透露,韩国游客对上海特产“爱不释手”,尤其是大白兔奶糖,几乎人手一包,甚至会成箱购买,成为田子坊最畅销的“伴手礼”。
- 韩国博主的推波助澜
- 田子坊的复苏,离不开韩国博主在社交媒体上的推广。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田子坊的老街韵味、小店故事,甚至还学会了用中文热词“炫耀式打卡”。随着这些内容在网上的热传,又吸引了更多欧美和东南亚游客。
- 跨语言互动升级
- 面对涌入的韩国游客,田子坊的小店老板们也开始主动学习韩语,从以前的“how much you say”进阶到用简单的韩语问候顾客,这种努力增添了不少趣味。
武康路与田子坊:能靠游客“盘活”多久?
尽管韩国游客的到来给上海景点带来了短期的人气,但也有人质疑:当新鲜感褪去,这些景点是否依旧能吸引游客?
- 反复的商业模式
- 田子坊的问题其实是许多“文创街区”的缩影。它们曾因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崛起,但在商业化的浪潮中,个性逐渐消失,产品变得千篇一律,最终失去吸引力。
- 游客的真实体验
-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一些游客也表达了失望:“田子坊与想象中不一样”“商业气息太重”“值得去一次,但不会再来”。
城市魅力的核心:活力与包容
城市的吸引力并不仅靠游客“盘活”,而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可持续的生命力。
- 从人文角度挖掘城市故事
- 比起追求流量,上海更应注重发掘本地文化,保护好老街巷的特色,为游客提供真实、有深度的体验。
- 多元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 韩国游客的涌入,让田子坊、武康路等地成为跨文化交流的舞台。通过优化服务、丰富内容,上海可以借机塑造更加包容、多元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