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是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军机大臣,乾隆的“十全武功”,有一半都是在傅恒主持军机处时打下来的。不过,因为他的姐姐富察氏是乾隆的孝贤皇后,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傅恒被重用,是因为姐夫乾隆疼自家小舅子。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那么,历史上的傅恒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坎坷童年

富察·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家庭显赫,自傅恒往上的三代人,代代都位高权重。

曾祖父哈什屯是顺治朝内大臣;祖父米思翰是康熙朝的议政大臣兼户部尚书,主管财政;第三代,傅恒的父亲这一代,更是涌现出4位大官。

大伯马斯喀是康熙朝的内务府总管兼领侍卫内大臣;二伯马齐是康雍两朝的殿阁大学士;三伯马武雍正最信任的领侍卫内大臣;父亲李荣保稍差一点,只正三品的察哈尔总管。

虽说出身满洲贵族、家庭显赫,但傅恒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因为傅恒自幼丧父,难免会受到别人的冷落。



傅恒6岁那年,傅恒最亲近的姐姐富察氏嫁给了皇四子弘历,此后,傅恒也时常被叫进宫中玩。某种程度上,傅恒就是姐姐富察氏一手带大的。

乾隆和富察氏感情深厚,因此爱屋及乌,他对幼年傅恒很关注。只是这种关注在最初并没有改变傅恒年少时的处境。

直到傅恒19岁那年,被任命为正六品的蓝翎侍卫。不久便升为三等侍卫。傅恒虽然是皇后最亲近的弟弟,但从不骄纵,为人处事既勤快又谨慎。

乾隆在执政之初,最大的困难就是无人可用,毕竟朝堂上都是老爹的旧臣,他都不太喜欢。所以,当时的乾隆非常想培养专属于自己的亲信大臣。傅恒就是他的任员之一,傅恒的命运也也就此改变。



于是,乾隆把傅恒带在身边亲自调教,乾隆对傅恒很严厉,傅恒哪怕只犯了点小错误,乾隆都会劈头盖脸一通骂。

傅恒也很争气,没多久,他就从一个正六品的蓝翎侍卫连升六级,当上了正三品的头等侍卫。

乾隆觉得傅恒的办事能力差不多可以了。于是,决心让21岁的傅恒到真正的官场上去好好历练一下了。

那么,离开乾隆的傅恒,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喜忧参半的崛起

说起来,乾隆面对自己亲自培养的傅恒,真是相当偏爱,每次提拔时,都是连跳几级。

不过乾隆生性多疑,他没有确定傅恒绝对忠心的时候,即便傅恒官职已经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了,乾隆也只让他负责管理圆明园。

很明显,此时乾隆对傅恒其实还不够放心的。只管圆明园事务,意味着乾隆想把傅恒放到眼皮子底下,还想再多观察观察,或再考验考验他。

傅恒在圆明园干了一年,从没出差错。乾隆又忍不住给他提拔了。让傅恒去当正二品的户部侍郎,跳去了财政部门,管钱去了。而这一年的傅恒,才22岁。

后来,户部在傅恒刚接管下,到户部时,国库的存银是2912万余两,他接管一年之后,国库的存银就变成了3190万余两,多了近300万两银子。



更是让乾隆刮目相看了,觉得小舅子能力属实不俗,朕必须提拔他,于是,24岁的傅恒先是以户部侍郎的身份被任命军机处行走。

乾隆十三年,为平定四川金川地区的土司叛乱,此时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的讷亲带兵平叛,鄂尔泰已经去世了,张廷玉准备退休,乾隆便将年仅27岁的傅恒提升为一品的保和殿大学士。

而这样的跃迁,令人妒慕是难免的。如稍有不慎,下场可能极其惨烈。

比如讷亲因为升职太快招人嫉妒,他做官虽然清廉,但做事却太过死板。有一回因与乾隆的弟弟弘昼在朝堂上发冲突,被弘昼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暴打他,一旁连个拉架的都没有,后来讷亲转年就被乾隆赐死了。讷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也许会有人说,傅恒不一样,他是乾隆的小舅子,谁会没事招惹他呢?



错!25岁的傅恒进军机处未到一年,还没当首席大军机之时,就被御史万年茂举报了。理由是,在宫廷宴会上,有两个翰林学士给傅恒下跪请安,而傅恒没拒绝。翰林院的官员,基本都是天子门生,傅恒受了他们的跪拜,那就是绝对的僭越。

最后结果如何呢?乾隆一边说这件事查无实据,是诬陷;另一边也公开敲打傅恒,说假如傅恒真的膨胀了,朕是一定会治他罪的。

那么,傅恒该如何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呢?不得不说,他的表现,可以说出人意料地成熟。傅恒的一句:“敬礼士大夫,翼后进使尽其才”既稳住了官场,又保全了乾隆的面子。

除了会处事之外,更加让满朝百官对傅恒心悦诚服的,是傅恒在军事上的赫赫战功。

由此,我们也来到了傅恒人生的最后阶段。



戎马一生

傅恒第一次上战场,是乾隆十三年。金川地区爆发了土司叛乱。乾隆先后派了四川巡抚纪山、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庆复和首席军机大臣讷亲4位统帅领兵去平叛。朝廷动用了5万大军,砸了近千万两银子,打了快两年,非但毫无胜算,就连军队的士气也日渐衰退。

乾隆对此怒火冲天,决定要派年轻的傅恒领兵到金川去试一试。虽遭到群臣劝告,但乾隆并没有听劝告。毅然决然让傅恒去决一高下。

但事实上,其实乾隆自己心里也没底,谁知道傅恒到底行不行呢?不过,乾隆为了让傅恒一战成功,乾隆对他做了三个方面的保护,两个军事上的,一个生活上的。

军事上,乾隆一方面给了傅恒一支35000人的军队,增添了大量兵力;另一方面,又专门给傅恒安排了约400万两的物资。要的就是一次性解决战斗。

在生活上,乾隆直接把吏部尚书达勒当阿派去了前线。派他去干嘛呢?



他的主要任务是时刻关注和提醒傅恒的作息和身体状况。乾隆甚至还专门派出了自己的御前侍卫达清阿到前线去,负责盯着傅恒按时吃饭。

乾隆为什么会有这么邪门的安排呢?是因为乾隆太了解傅恒了,大家都以为傅恒做到如今位置,完全是小舅子的缘故,其实其中只有乾隆清楚。

傅恒年纪轻轻就能在朝廷身居高位多年,愣是一点差错都没出过。这是傅恒夙兴夜寐、事必躬亲,熬夜熬出来的。所以,乾隆是真怕傅恒身体出问题,才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就这样,傅恒带着军队,每天清早起床后便拔营前进,行至半夜才安营扎寨进行休整。傅恒一路上始终和士兵们同吃同住。

在傅恒的影响下,这支3万多人的部队到四川时,虽劳师远征,但始终斗志昂扬。



更厉害的是,在这么艰难的行军路上,傅恒居然还能一宿一宿不睡觉,勘察沿途的吏治民情,汇总并做成报告发给乾隆。

乾隆看到后,有多高兴就有多焦急。傅恒自从离开京城,一路上,乾隆的慰问信不断,没事还命人带点人参之类的,想给傅恒补身体。

乾隆对傅恒如此这般,哪像是君臣,倒像是父子。

抵达金川之后,傅恒的表现更是空前地优秀。无论是情报工作,还是战略战术,都做得异常细致。

不出意料,自傅恒挂帅后,一上来就打掉了敌人的几处碉堡,士气大振。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乾隆却突然想打退堂鼓。原因有二,一是国库没钱;二是傅恒的身体状况似乎出了一些问题。

但傅恒并没有打退堂鼓。后来,不知道金川叛军的粮草出问题了,还是傅恒能力太强,几场胜仗把金川打懵了,金川就投降了。乾隆十四年,平定大、小金川的战争彻底结束。

最后这场“一平金川”战争,成了乾隆著名的“十全武功”里的第一功。

等傅恒得胜还朝时,傅恒被封了一等忠勇公的爵位。不过在官位和爵位双双登顶之后,傅恒却仍然保持着他一贯的谦卑,从不居功自傲。

后来,准噶尔爆发内讧数年,时机成熟,乾隆欲出兵西北。满朝文武都拦着他不让打,但傅恒挺身而出支持乾隆的决定。并且请缨亲自部署。



在傅恒的部署下,清军长驱直入,几个月就攻下了伊犁,一举平定了准噶尔。然而就在乾隆欢欣鼓舞的时候,准噶尔又叛变了,而且还趁清军主力撤军的时候,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鄂尔泰的长子鄂容安就是这个时候死在新疆的。于是,朝堂之上,议和的声音再次响起。关键时刻,傅恒再次站了出来,主动请命办理军务。这一年,傅恒34岁。

乾隆二十一年,傅恒奔赴前线。不过,傅恒刚动身离开京城没多久,乾隆审度局势,决定换将。乾隆一边叫傅恒回来,一边则表示自己也不打算撤军了,要直接在新疆建立起全面统治。乾隆先在乌鲁木齐、乾隆就此彻底平定准噶尔,收复新疆。而这,也实现了康雍乾三代的毕生夙愿。

战后,乾隆再次对傅恒大加封赏。如果没有傅恒的支持,就没有平准战争的胜利。只可惜,自古名将难见白头。戎马半生的傅恒,最终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清缅之战。

当时,缅先是骚扰我国的西南羽翼,长期进行小规模的烧杀抢掠,后来看清廷没反应,变本加厉地入侵,乾隆三十年的时候,缅军队大举进攻,几乎要打到云南的腹地了。乾隆忍无可忍,决定对缅进行全面反攻。



可谁也没想到,清军却因为前方将领的指挥失误、谎报军情以及各军的配合失误而三战三败,严重损兵折将,连傅恒的亲侄子都死在前线了。

打了两年多后,58岁的乾隆问47岁的傅恒:你能亲自去云南一趟吗?都知道,傅恒一辈子都没有拒绝过乾隆。他答道:没问题,我去。

于是,乾隆三十四年,傅恒南下,他在勘察地形后,立刻就下令砍树造船,打算水陆并进,围攻缅。在傅恒的部署下,战事起初还是相当顺利的。

在傅恒就要打到缅的首都阿瓦,但在攻打最后一道堡垒老官屯时,出意外了。



因为缅气候炎热、士兵水土不服,清军军营内爆发了大面积的瘟疫,不少人染病而死,剩下的人战斗力也大为减退。最终,清军在老官屯久攻不下,3万多人的部队,打到最后不足2万人,损失惨重。许多将领不同意再打下去了,他们主张撤兵。

但傅恒坚决不同意。但没多久,傅恒他自己也感染了瘟疫,上吐下泻,一病不起。

乾隆得知后,立刻下令,叫傅恒马上撤出缅返京,留阿桂全权主持前线军事,准备议和。万幸,此时缅那边也扛不住了,主动发起了和谈申请。最终,这场战争以双方和谈为结果结束了。



只可惜,战争结束了,傅恒的病却没有好,回到京城后没多久,傅恒就一病不起。乾隆三十五年,傅恒于家中去世,年仅49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