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王家泉村,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新鲜事:120名老人以一人一块钱的方式秘密筹集资金,做了一面锦旗,签上每个人的名字,在重阳节那天送到了村委会。王家泉村村委会还是第一次收到老人的礼物,惊愕之余,更多的是惊喜。平时都是村委会逢年过节给老人谋福利、送礼物,这次“反转”,是什么缘由呢?
王家泉村老人给村委会送的锦旗。
村风村训育乡风
寒冬腊月,跟随王家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国漫步村内,沿河两岸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这是我们村里的小宪法。”王建国介绍,王家泉村历来注重“孝善文化”建设,把孝老爱亲纳入了村规民约,并制定了“孝悌尊睦,仁爱忠恕,信義俭勤,笃学德施,奉公守法,礼让互助”24字孝文化,作为村风村训。
继续徜徉村内,主干道两侧的墙壁上,印有24孝图,既有文字说明,扫码还可以观看背后的故事。走进村委大院,房屋有点陈旧,却每天人来人往,这是村里老人来得频率最高的地方。
就在北面村委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副锦旗,上面写着“关爱老人扬美德 心系百姓献真情”,还有密密麻麻村民的名字,落款是王家泉村七十岁以上老人敬赠。这面锦旗,就是村里120位老人“集资”送给村委会的。
“2023年重阳节,突然收到老人送的锦旗,当时没有思想准备,十分激动,无以言表。”王建国当下跪在地上向老人们磕了3个头,双手捧过来这面沉甸甸的锦旗,“村里老少爷们的认可就是对我们班子最大的褒奖,我们用23年的坚持把别人眼中的‘作秀’变成了‘作为’,更把孝善文化弘扬和传承下去。”
说话间,已近中午,老人们早早在村委会西边房屋的长者食堂排起了长队。“这里可好了,一天两餐免费,早餐包子、油条不重样,午餐有肉有菜也很丰盛。”排队的老人说。
王家泉村村委委员郑方玲告诉记者,69岁及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吃早餐和午饭。之所以定在了69岁,是基于之前做过的调查,发现60岁至69岁的老年人中,仍有不少是村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往往根据农活安排外出打工,因此每日的就餐人数难以稳定,存在着可能出现饭菜不足的风险。“我们征求意见后,统一定成了69周岁。我们农村人平时习惯说虚岁,69周岁,实际就是老人们口中的70了。”
能想到的都给老人准备了
“生日快乐,大娘。”采访那天,正是村民王德芬的生日,一家人早早聚在了一起,准备中午的生日宴。上午11时,蛋糕店就给老人送来了生日蛋糕。“我们招标了一家蛋糕店,全村69周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都免费送蛋糕。”王建国介绍,收到蛋糕后,一家人围在一起,拍一张大合照,都会发到村集体群里,全村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村里老人过生日,免费送蛋糕。
在村里,老人享受到的服务远不止生日蛋糕。村民李崇花在村里开了一家理发店,除了日常营业,她还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为69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村里定的是一个老人一年可以免费理发10次,每个月都可以剪发一次。”李崇花告诉记者,虽然是简单的修修剪剪,但对于老人来说,一个月可以剪发一次,整个人也会干净整洁很多,精气神也提升很多。
村里还为老人准备了洗衣房,两台全自动洗衣机免费用;还有康养理疗室,每周三老人都可以来免费理疗;便民澡堂也是面向老人免费开放。用村委委员李成宝的话说,凡是你能想到的老年人花钱的项目,村里都考虑到了,从柴米油盐到大件的各类生活用品,逢年过节,都给老人发放。
重阳节活动,村里老人欢聚一堂。
而重阳敬老活动,更是王家泉村的重头戏,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23届。“通过晚辈们给老人洗脚、举办集体‘生日宴’、发放生活物资、老年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不断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王建国总结。
互助资金池大病小情全兜底
在王家泉村,还有一项特殊的福利——村里人看病实现了村里兜底。“村里建有互助资金池,目的就是扶贫助困,全力兜底民生。”王建国告诉记者。
关于这个资金池的缘来,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村委委员郑方玲介绍,村里曾有位烈士子女,也是五保户,名叫陈洪良,年老病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其仅有的几个本家人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对其照料。经开会商议,由村集体雇护工照料其饮食起居,并代管其账户资金。
“3年后,陈洪良因病去世,其账户除日常支出还结余了6万多元钱。”郑方玲说,这个钱本可以直接充公,但是我们想到他生前的经历,决定做件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实事。“2024年5月,我们把这钱作为‘引水’,发动党员、村民、乡贤企业及社会爱心力量筹集慈善资金550多万元,在原来互助资金池的基础上成立了医疗互助资金池。”
互助资金池,爱心在传递。之后村里无人照顾的几名老人,皆由这个资金池出钱,雇村民进行照顾,洗衣喂饭一日三餐,洗洗涮涮个人清洁,全都负责。除此之外,村民在新农合、福村宝及其他商业保险报销后,互助资金池可以再次进行兜底报销。目前在资金池的帮扶下,王家泉村村民实现了医疗全免费。
村民孙启海的家庭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本人肢体残疾,妻子又高位截瘫,母亲双目失明,皆需人照料,是村里的低保户。2024年11月,孙启海在一次外出中不幸遭遇车祸,伤势严重,情况危急。为及时救治,村里果断帮助其转至齐鲁医院进行手术,并利用互助资金池先行垫付十余万元,解其燃眉之急。
众人拾柴火焰高。王建国介绍,王家泉村互助资金池目前已帮助村民支付医疗费用50多万元。免费医疗这项民生兜底保障工程,王家泉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这也会让很多老人免除后顾之忧,度过一个愉快的晚年。
孝善文化已经融入了王家泉村的点点滴滴。村里搭建“红黑榜”展示平台,每月将村内热心公益、孝老爱亲等各方面典型或不文明现象,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通过村户外电子大屏进行公开播放,在传播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将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将美德信用积分同“美家超市”相结合,并设置了较为完备的积分获取和兑换制度。
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如今290户、830口人的村庄,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养老敬老风气,构建了孝老爱亲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了婆媳矛盾少、邻里纠纷少、上访问题少,群众参与度高、群众支持率高、群众幸福指数高的农村新气象。
记者手记:孝善文化有实力 更要有心意
吃饭不花钱、看病不花钱,生活用品随时送。在采访中,老人们笑着说:“我们过上了共产主义生活。”
走进村里,细细观察,老人口中的幸福生活,其实要求也不高,这也许是与老人以前过过苦日子,知足常乐,懂得感恩有直接关系。
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家里都有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的责任,王家泉村村委的做法,无疑是勇于担责的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王家泉村有这份实力,村里征地后村集体有征地款,所以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村里有钱这固然不假,经济条件是基础,但不是决定条件。
在征地前,王家泉村尊老敬老的村规民约也一直在倡导弘扬,没有间断过对老人的关心,只是现在与那时相比,物质上有多有少,逢年过节礼物上有重有轻罢了,这份心意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不断传承的。
可见,有这份实力,更有这份心意。如果村集体收入不加节制地应用到大拆大建上乱花钱,而不是有规划、有步骤一点一点地用到老人身上,相信老人也不会感受到眼前的幸福生活。
孝善文化,孝是老幼扶持,善是内心存在感恩。双向奔赴的孝善文化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具有生命力。看完这些,老人们“倒转天罡”,给村委会送锦旗,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郑子鹏 董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