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年货市集开进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现场人潮涌动,年味儿浓郁。王 彬 摄

蛇年春节越来越近,大家置办年货越来越忙。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过好春节”成为大家团圆祈福的期盼,更是对厚重文化内涵的传承。

1月7日,“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启动。第一季度活动为“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围绕春节习俗推出一批非遗好物,在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促消费活动。当天,“非遗年货购物月”主场活动在陕西西安举办,将非遗年货市集搬进了大唐芙蓉园,各个摊位人头攒动。记者边赶集边探寻人们的非遗年货清单,感受年节文化消费的新气象。

件件不重样,寓意吉且美

冬日午后,阳光明媚。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酉州苗绣代表性传承人陈国桃把展台的部分展品重新调整了位置,保证主推产品在最醒目的地方。

为庆贺蛇年春节,陈国桃精心制作了红色系列双面苗绣饰品,多是花朵元素,寓意春色锦绣、生机盎然。为呈现心中最亮的这抹红色,她跟团队近一个月尝试了各种植物染料,包括红心火龙果。

陕西咸阳市民肖凡从中选了一款红色苗绣吊坠,又挑了蓝色苗绣胸针。“红色浓而不腻,蓝色静而不沉。造型各异,送给朋友,不会撞款。”已想好礼物去处的他脸上绽开笑容。

得知有非遗年货市集,在读硕士小荷从学校赶来。里里外外逛了两圈后,她选中了一把梳子,上面镶嵌的螺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梳子象征顺心顺意,所采用的温州螺钿制作技艺与梳子的檀木材质十分贴合。小小物件,大有来头。”小荷想将梳子送给妈妈。

这几天,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创作的“金缠缠”香包几度脱销。这款作品以红色为底色,整体造型为小蛇口衔一枚铜钱,嘴角上翘,寓意招财进宝。其他几种经典款绿色蛇形香包也很受欢迎。“很多蛇属相的客人找我加购。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远销欧洲。将其作为年货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年’添彩,很应景。”刘兰芳说。

款款皆精品,质量有保障

相较一般年货,非遗年货价格稍高,但在购买者心中却是超值。

“非遗年货的品质没的说。”西安市碑林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核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小彬在九制黄精制作技艺的展台觅得了心仪好物。了解黄精功效的他试吃了一片,味道很好,就马上买了一盒。

“以药入食,药食互补。我们开发的产品货真价实。”九制黄精制作技艺展台负责人、温州凉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锡勇介绍,除九制黄精系列产品外,养生茶、养生酒也推出了新年款,十分受欢迎。

看到西安缠花技艺和金银细作的展台,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熊彦停下脚步,仔细询问起来。她所佩戴的首饰融入了珠绣、金银烧蓝、银花丝制作等多种非遗技艺,同样引人注目。“无论是四川非遗还是陕西非遗,都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在‘非遗年货购物月’期间各美其美,喜气与文气交织,让蛇年春节更加别致。”很快,熊彦选好了一款摆件作为非遗年货。

融合出新意,引流有神器

今年,“蛇”主题各式产品备受青睐,件件引流。

“谁能想到坚硬的树皮能表现出如此‘萌态’?”几条活灵活现的“小蛇”吸引了“00后”女孩徐薇的目光,树皮画制作技艺令她叹为观止。

树皮画(白狼林俗树皮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红介绍,白狼林俗树皮画源于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主要用于装饰帐篷、器皿等生活用品,擅长制作大幅画作。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彩云和李艳红一起开发文创。题材上,将人物、动物、风景与现代元素融合;手法上,将树皮画传统工艺与素描、油画等结合,还融入了掐丝等技艺;风格上,既有粗犷豪放的写意,也有可爱秀丽的气质。

“我们为非遗年货特供的‘蛇’主题摆件,每件都有定制主题。”谢彩云说,摆件虽小,技艺却不简单,需经过剪、刻、贴、烫等工艺才可制成。

徐薇最终选定的是“长睫毛的小蛇”,这款树皮画名为“好运加持”。

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的非遗年货摊位前人流不息。只见刘钟萍抱着一个红灿灿的“福筒”,上印有“引福归堂”的金色字样,形如爆竹筒,又有“一炮而红”的好彩头。福筒内有年画、春联和红包等多款年礼,与其配套的是现场刷印“福”字。“揭福”与“接福”谐音。

“非遗最好的场景是在生活中。”刘钟萍还为即将到来的蛇年创作了主题年画,取名“蛇来运转”,以蛇为主体,纳入醒狮图案,寓意好运。

在中国,“福”不是“买”来的,而是“请”来的。这一年俗携带世代相传的敬意与年味,沉淀为共同记忆与年节仪式。

佛山木版年画展台前,来自西安的靳先生拿起印章,用力盖下去,每次抬起,手下的卡片就多一层色彩,五次而成型。他“请”了三幅年画,喜迎新春的味道马上就浓了起来。

2025年1月14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非遗年货何以加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