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作为一朵初老娇嫩中年人,我对自己的纤纤弱质柔筋脆骨渐渐有了些B数。由于久坐深闺而疏于锻炼,大大小小的毛病开始频繁造访我日渐枯黄的玉体。

所幸这些毛病中的绝大多数都维持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上。它们冒犯而不侵犯,虽令人不适但并不轻易达到需要求医问病的程度。

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小红书成了我与这些小毛病对抗的最佳搭档。

这个app里最不缺的就是屁大点事儿都往外发的人,我那屁大点儿的小毛病便总能在上面得到对号入座的回应,让我得以在身体自愈之前先发制人,先给自己治上无关紧要的一治。


“左鼻孔塞采用右侧卧”、“把头痛的部位想象成暗紫色”、“咳嗽厉害时在喉咙处抹点风油精”……都是我在小红书上学到的实用妙招。

小小红书,甚慰我心。

可惜好景不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难在这个平台上获取与小毛病周旋的小花招了。

因为这些屁大点儿的小毛病突然有了统一的称谓:新毒株!


无数事实证明,给屁大点破事儿冠上些煞有介事的概念,是很多互联网臭毛病走起来的开端。

一如“老登电影”一词出现后,你看啥片都觉得这是老登;学到了“松弛感”后,你二姐你三弟就开始卖力摆拍天天往大街上躺。

只是我没想到,过去旷日持久的疫情没给网友长什么记性,经由网络传播数轮筛选,竟只留下了“毒株”这种超过不少人认知水平的术语,让兄弟姐妹们如获至宝,身体出了什么毛病都要往上面靠。


不信把你现在身上的随便啥小毛病往搜索框一放,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平白无故网络确诊了甲流新冠。

嘴唇干裂想找点保湿小妙招,我一搜——卧槽!是新毒株!


吃得太饱想看看怎么助消化,我一搜——卧槽!是新毒株!


晚上打鼾想知道怎么能弄好,我一搜——卧槽!又是新毒株!


小红书上,“新毒株”正成为一种被包装成经验互助趋势的流行语,以超出正常人想象的方式传播渐广。

以前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现在眼皮一跳立马去新毒株帖子里报道。


以前过敏了整颗氯雷他定原地睡一觉就好,现在过敏就得第一时间发个帖子问:是不是什么新毒株把全世界都整过敏了只有我自己不知道?


你一搜发现还真是,评论区全都跟你一个症状,然后你开始了宝宝巴士猜想:这势必是新毒株大人驾到,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病情跟我相仿?


事已至此,很多人根本懒得去想:这特么不废话吗?不跟你一个症状谁闲着没事跟你搜到同一个地方?

你知道的,AI图片和视频已经污染了我们的资讯网络,现在“新毒株”流言也开始污染我最爱看的小毛病对症小妙招了。


据我观察,比起有病治病朴素逻辑,热衷传播和轻信新毒株流言的人,似乎更看重一种“毒株之下众生平等”的共鸣感和“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式的集体归属感。

其实稍有常识和求证精神的人,不费力气就能搜到官方发布的毒株类型,轻易就能求证真伪,但便利的互联网世界实则养出了更多见啥信啥的懒人。

懒人思维作祟,将身体问题归咎于难以规避的病毒大流行,便能用最便捷的方式换取心安。


以前运气不好能怪水逆大地磁暴,现在赖天赖地不赖自己的思路迎来升级:就连身体出了问题也能找到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精神寄托。


骇人听闻的“大字报”流言就此得到越来越多流量青睐,信息流推荐机制接着将点击率更高的焦虑揣测推至前排,寻求同类的人纷至沓来——

所有屁大点儿的小毛病,就这样通通被栽赃成了前朝遗毒变异毒株。

信者众,流言自然不径自走。


但话又得说回来,无助之时找同类、寻求精神寄托,实则是人之常情,能理解。粗糙朴素的生活经验问答和分享,也正符合小红书这一平台长久以来形成的受众使用风格。

只是不同于时运等玄学概念,人病了,是真得治的,治错了,是真有可能出问题的。

在这种前提之下,最应该抓出来问罪的,毫无疑问是利用平台特性和人性弱点牟利的“新毒株大字报”发帖人。


能确定的是:由他们发出的这种毫无营养和价值、只传递焦虑共鸣的流言传播和引流动作,正在日渐混淆视听,确确实实地干扰了一部分真有毛病的人的治疗。

造成干扰的逻辑也显而易见:

一则以偏概全,自己身上出现特殊流感症状不会好好说话,非得不经查证广而告之,一个帖子没头没尾,就想告诉全天下:跟我同症状的全是中了同一种病毒。

二则引导错误归因,把啥毛病都赖在毒株头上,整得压根没得流感的人看了帖子也开始吃药、学小花招治流感,耽误正常治疗。


如果不是“新毒株”发帖乱象造成的负面影响无法量化,我觉得这就是能被归类到传播网络谣言级别的行为。

其实说白了,社交媒体上突如其来的失控流行,多半能将原因归结为发这东西有流量且极易模仿,有人能从中获利,于是越来越多人也学着发。

但拿病患相关的事情造梗、引流,我觉得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都得有道德和意图方面的考量。

口罩摘下后立马玩上“确诊文学”,流感季开始在网上传播“新毒株”——娱乐消遣化、利益化疾病和病毒流行,怎么看都让人感觉不舒服。


孩子们,这并不好笑

而从平台角度出发,小红书作为社交媒体,最应该做好和维护好的仍是社交功能本身。分享生活和个人经验的尺度究竟该如何控制,负责任的平台自然会去引导和处理。依我之见,医学相关帖子比什么擦边不良引导更应该加强审核。

但我就是一敲键盘的,能做的只是呼吁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流感多发季,别瞎发这种毒株帖子添乱,热爱引流发大字报的朋友们,还请换个赛道赚流量。这应该不算难吧?

再就是一个我没想到不算众所周知的提醒:医学专业问题并不应该被包含在“你的生活指南”之中,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网友小妙招再好也顶多只能减轻症状,救不了命也治不了病。有发帖搜帖的功夫不如有病看病,实在不行花几块钱线上问诊都比问网友强。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爱发毒株引流的除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