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的死在民国时期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本人也是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

在他去世多年后,何应钦曾谈论过他的死因,说:“他被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听命令,另一个就是刚愎自用。”



复杂的人生

要论出身,韩复榘也属于草根的那一类型。

因为家中人口实在是太多,那点田地也根本没办法养活一大家子人,于是在1910年他便远走他乡自谋生路,历经了闯关东的时代走到了辽阳。

当时,他也正好赶上北洋军阀招兵买马,为了能在军中混口饭吃,他就这么进了部队。

让韩复榘走上兴旺发达道路的是冯玉祥,当时冯玉祥见他能写得一手好字,就让他给自己当了书生;再加上韩复榘人也算聪明,总能帮助冯玉祥处理很多事情,于是他便得以节节高升,最终成为冯玉祥手下的得力干将,人送外号“十三太保之一”。



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韩复榘带着“讨逆军”第三路军开赴山东,并且在当年9月任山东省主席,开始了长达8年对山东的统治。

也正是那段时间,他的很多做法充满了争议性,因为是军人出身,他也总是用治军的办法来执政,这就会造成很大问题。

为了严肃风貌,他就规定了:公务员不准乘坐汽车和人力车、同僚之间不许称“老爷”、不准馈送礼品等,甚至是走在街上边走路边抽烟都不被允许。

可另一边,“韩复榘断案”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比如,有个名为“小道”的人奉旨办事送情报,路上看到韩复榘在审问土匪,于是便把脑袋探过去看热闹,审判结束后,执法队把看热闹的“小道”也当成土匪拖到汽车上。

“小道”慌了,大喊道:“放过我,我是送信的。”



这话让韩复榘听到了,他说:“送信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也该枪毙。”

此后沙月波带着“小道”的母亲前去见韩复榘,韩复榘却并没有对这件事表示道歉,还说:“现在是小盗,将来就是大盗。”

由于韩复榘已经去世多年,这件事也很难说清真伪,但被记录在相关文献中,也能说明一些人对于韩复榘的态度。

根据王慰农所撰写的《韩复榘统治下的济南见闻》中,也有另一个案子的记录:有一个妇女因为犯罪已经被判处死刑,可她5岁的儿子突然出现抱住了韩复榘的大腿哭闹不止,韩复榘干脆就把人给放了。

这些都能够证明,虽说韩复榘十分严厉,可却并没有真正的“法律”能够完全得以推行,很多事还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在这样的背景下,“严厉”就会失去很多意义。



就连韩复榘的儿子韩子华日后回忆的过程中,都对当年韩复榘草菅人命的一些事不予否认。

刚去山东的时候,韩复榘几乎什么案子都想要审一审,他的梦想是当包青天那样的“青天大老爷”,可当地法院就不愿意了:“案子都被你审完了,还要我们法院做什么?”

毫无疑问,审案子这件事耽误了韩复榘的很多时间,也给他带来了很多诟病。

另一边,韩复榘却有与当时很多国民党将领不同的一面:不贪财。

他有个座右铭是“不怕死,不爱钱”,虽说没人清楚他到底有多少个人收入,按照俸禄来看,他每月的俸禄是675元和特别办公费1000元。

韩复榘同时也不热衷于购置房产和地产,在那个时代,人只要有了钱肯定会想办法买房子,他的妻子也劝说他买房,没想到韩复榘的思想也算是相当另类:“我在的话,不买房咱们也有房子住;我不在了,买了房最后也是别人的。”



尽管如此,相较于普通百姓来说,韩复榘的房产都算多的:北平有一套是张学良送的;青岛有一套是沈鸿烈送的;南京这套韩公馆是因为政治原因自己盖的。

说韩复榘是软蛋,但他能在中原大战之后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还大肆扩充军队、推行“清乡”等,完全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可要说韩复榘是硬汉,在1935年日寇咄咄逼人的情况下,韩复榘却选择夹在日本人和蒋介石的中间只求自保,他还取缔反日宣传、解散抗日组织,并且与日本驻济南武官花谷交往密切,有了这层关系,蒋介石的部队也不太好开进山东。

日本人找准了机会想要他“华北自治”,不过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韩复榘还是拒绝了,他说:“我怕别人骂我汉奸。”

西安事变爆发后,韩复榘也发电对张学良、杨虎城表示支持,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与蒋介石的矛盾就大大加深了,因为在支持张学良的同时,他还想派兵袭击何应钦带的中央军。



与蒋介石的矛盾使韩复榘最终丧命

蒋介石有五大性格: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恋。

可由于他手握大权,所以这些性格体现在很多事情上都足以要了别人的命,韩复榘最大的死因就是得罪了蒋介石。

在掌权的这么多年里,蒋介石都在一步步蚕食地方势力,想要做到“一家独大”,那些表面唯唯诺诺的地方国民党将领还能有个延缓的办法,可韩复榘就算是撞上枪口了。

按照西北军人员的说法:“韩复榘胆大包天,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怕’这个字。”

过去冯玉祥如日中天的时候,韩复榘就敢离他而去;后来冯玉祥走投无路,韩复榘竟然直接将冯玉祥接到了泰山,完全不在乎蒋介石的想法。

石友三在被蒋介石通缉的时候,也只有韩复榘敢于把石友三给藏匿起来。



七七事变后,备受误解的张自忠离开北平,首先想到的去处就是济南,因为这里有韩复榘。

抗战需要的是一致对外,当时韩复榘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主要负责着山东军事和黄河防务工作,日寇进攻山东的时候,韩复榘就在德州抵抗。

由于当时日寇的火力很强大,导致韩复榘部3个师的兵力损失过半,蒋介石也在这个时候来个釜底抽薪:调走了韩复榘部的炮兵。

如此失败令他非常沮丧,他很不希望放弃山东,但现实情况正在告诉他无法抵抗。

于是,他就忍痛决定放弃济南,在撤离前夕下令焚毁了很多重要建筑;日寇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蒋介石的不信任,导致韩复榘很难在山东抗战中大展拳脚,为了保留嫡系部队的实力,他几乎是不战而退,放弃了黄河泰山天险。



在原本的预计中,黄河防线是能坚守数周的,可韩复榘就守了几天便逃跑了。

离开济南向后撤退的过程中,李宗仁用电报命令他死守泰安,韩复榘的脾气也来了,当即回怼道:“南京都不守,泰安为什么要死守?”

这句话直接将李宗仁气得怒火中烧,他马上就给蒋介石打去电话,说韩复榘不听指挥,无法沟通。

蒋介石听后也很生气,没想到也就是这个时候,韩复榘又跟“四川王”刘湘秘密联系起来想要反蒋,这些事最终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本就看韩复榘不爽的蒋介石现在更加不爽了,于是下定决心除掉韩复榘。

对于蒋介石的心思,韩复榘是猜到了个大概的。

1938年1月,蒋介石在开封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要求第五、第六战区的将领前去参加。

当时韩复榘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就给李宗仁打了个电话询问:“我能不能不去?”



此时的李宗仁与蒋介石是站在一起的,于是他回答道:“委员长就是脾气大了点,顶多也就批评你几句,你来了承认个错误也就算了。”

韩复榘进行了思想斗争,最终认为:在日寇的猛攻之下,丢了城池的将领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自己手握重兵,蒋介石应该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1月11日,韩复榘刚走到开封南关袁家花园的礼堂门口,几个宪兵就拦住了他和他的卫兵,按照宪兵的说法:蒋介石有命令,只有将领能够进去参加会议,其余人在门口休息室等待就好。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自然让韩复榘心生怀疑,可他看到休息室内还有其他将领的卫兵在攀谈,也就让部下也去休息了。

会议开始后,蒋介石严厉地批评道:“有一个山东的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座大城市,使日寇顺利进入山东,影响极大,危害极大。”

听到这些话,韩复榘很清楚蒋介石所言之人正是自己,可他不好多说什么,就默默听着。



没想到蒋介石加大了音量指名道姓:“今天我就想问问你韩主席,你一再向后撤退,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得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谁来承担?”

本来默默听着这一切的韩复榘来了脾气:“山东丢失我有责任,那南京丢失算是谁的责任?”

丢了南京的事本就让蒋介石耿耿于怀,现在被韩复榘这么一说,蒋介石的脸都气红了。

身旁的刘峙还在拉着韩复榘,让他坐下听着,还安慰道:“委员长正在冒火,这个时候又是何必呢?”

好在这个问题蒋介石暂时无法回答,他话锋一转说起了其他事情。

会议结束后,韩复榘刚准备离开,刘峙又与他一起走出会议厅,没想到外面的军统特务已经将韩复榘团团围住,强行拉上一辆车送往武汉,并关押在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旁的一座二层楼上。



审问开始后,关于不遵守命令、擅自撤退、侵吞公款等诸多罪状全都来到韩复榘身上,当时的韩复榘只是抬着头微笑,什么话都不回答。

两天过后,几名特务登上门来,韩复榘刚要换鞋,才迈出一步,一排子弹射来,身中七枪。

他被处决后,国民党当局通过报纸向全国发布了这条消息,并公布了韩复榘的十大罪状,这个显赫一时的省主席就这么退出了历史舞台。

韩复榘的儿子韩子华后来说:“不听命令擅自撤退只是他被处死的明面原因,而根本原因在于他一贯反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