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战役爆发,在战斗打响第六天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一三五团二营六班班长黄继光扑向了敌人的枪口,为后续部队冲锋赢得了时间。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到了黄继光的遗体,发现他身上已经被炸开了一个拳头大的血洞,其他地方也全都是枪眼。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事迹立刻在国内传扬开来,人们都在佩服他的勇气和舍生忘死的精神。但在我军历史上,黄继光并非舍身堵枪眼的第一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盘踞在淮阴、淮安两个城市的日伪军还在负隅顽抗,新四军军部决定派第三师攻打淮阴城南门,给日军最后一击。
第三师接到命令后立刻从淮南回师苏北,并对攻城计划进行了部署。指挥所决定一、三营为主攻营,七连为主攻连,二排为突击排,五班为尖刀班,合力作战。
9月6日下午,攻城战斗打响,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突击连迅速通过护城河门桥,将梯子架在城上,后面的部队紧紧跟上,开始爬梯。
全师上下斗志高昂,只见五班班长徐佳标手拿红旗,第一个登上梯子,朝着城墙攀登而上。城墙上的敌人慌张不已,连忙向下开枪、扔石头,但都被徐佳标轻松闪过。
徐佳标紧紧握住扶梯不放,拼命往上爬,就算身上已经中弹,也阻挡不了他向上攀登的脚步。就在接触到城墙头的时候,徐佳标一个翻身爬了上去,迅速将手里的红旗插了上去。
下面冲锋的战士看到红旗被插在了城墙上,顿时受到了鼓舞,高喊着与敌人交战起来。
看着迎风飘扬的红旗,徐佳标也不禁激动起来。不料,身旁突然出现一把闪着冷光的马刀,朝着他的双手就砍了过去。
徐佳标一时没来得及躲避,紧握红旗的双手被齐腕斩断,剧烈的疼痛使他眼前一黑,晕倒在了墙头。
但没多久,徐佳标就从黑暗中醒了过来,因为他听到了战士们振奋人心的冲锋声。可就当他准备站起身与敌人拼命时,就发现身体右侧敌人的机枪响起,那强大的火力向城墙下射去,使我后续部队根本无法接近。
在这危急时刻,徐佳标脑海中突然浮现一个念头,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让敌人停下火力,即使是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
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徐佳标再也容不得考虑,艰难地把身体向右一动,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那喷着火舌的机枪口。敌人的枪口再也射不出一颗子弹,徐佳标的背后却出现了一个个血洞,触目惊心。
趁着这个空隙,后续部队迅速通过了护城河桥,一鼓作气冲进城内消灭了敌人。几个小时后,淮阴城被彻底攻克,共俘获敌人8000余人。
战役结束后,战士们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徐佳标的遗体,只见他身中数枪,骨头和内脏被全部打穿。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新四军第三师授予徐佳标“淮阴战斗英雄”的称号,同时,他生前所在的五班被命名为“佳标班”,他牺牲的淮阴城南门也被命名为“佳标门”。
然而奇怪的是,在过去许多年以后,徐佳标这个名字虽然依然是淮阴百姓和军队中的标杆,但在江苏省民政厅印制的革命烈士英名录中,却查不到他的名字。
为了调查清楚这个问题,史志部门来到了徐佳标的家乡进行求证,也通过这个机会,彻底了解了他的革命历程。
徐佳标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的一户贫农家中,为了抵债,他12岁就开始给地主放牛、割草,经常遭受地主的毒打和虐待。
不仅对地主,徐佳标对日军也有着痛骨的仇恨。1942年,日军在苏北地区“扫荡”,闹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为了尽快实现他们的侵略梦,鬼子们四处抓壮丁挖战壕、造炮楼,徐佳标的父亲就是这样被日本人抓走的。
有一次,徐佳标父亲在肩扛木箱过桥的时候,因体力不支掉入了河里,又被日军活活打死,连尸身都没能找到。
当时徐佳标只有16岁,为了避免他也落入日军的手中,母亲带着他连夜逃走,背井离乡,沿途乞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母亲带着他一边讨饭一边寻找新四军的下落,当找到新四军第三师特务营二连后,母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求部队收下徐佳标。
二连连长连忙将徐佳标母子扶起,他看着徐佳标瘦弱的身体,不忍心让他冲前线,就答应让他先在炊事班干。母亲临走前嘱咐徐佳标,一定要多杀鬼子,为父亲报仇,徐佳标点头答应。
徐佳标把对鬼子的仇恨转化为力量,虽然在炊事班工作,但平常一有空他就刻苦练习射击、刺杀、投弹等训练,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欣赏。
也因为如此,徐佳标很快从炊事班调了出来,并入了党,当了班长,成为连队的骨干。
徐佳标杀敌也很勇猛,在1945年的阜宁战斗中,他一人先后从敌人手中夺得两挺机枪,奇迹般解决了敌人的机枪阵地。战后,师部还授予了他“战斗英雄”的称号。
徐佳标的事迹在许多资料中都有记录,比如《黄克诚回忆录》《新四军战史》中,就有大量篇幅称赞他的功绩。
之所以徐佳标的名字不在烈士名录上,史志部门猜测有两种原因:
第一,徐佳标生前所在的部队是新四军第三师,淮阴战役之后,黄克诚就马不停蹄地率领部队奔赴东北战场,1950年部队又赴朝作战,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做申报烈士工作。
第二,徐佳标牺牲时只有19岁,没有娶妻更没有生子,家中的亲属也多为目不识丁的农民。再加上当时通信极差,许多家人都与外出参军的孩子失去了联系,故也不可能得知徐佳标牺牲的消息。
诸多原因的作用下,导致徐佳标的名字没有登记在烈士名录中。不过,淮阴市人人都知道徐佳标堵枪口的壮举,那里的人民也早已将他视作烈士。
根据史志部门查访得知,早在198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淮阴市人民政府就在当年淮阴城南门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碑文所刻名字中第一个就是徐佳标。
为此,2015年初,在史志部门的帮助下,灌云县民政局出具确认了徐佳标烈士的证明,名字也录入了中华英烈网“烈士英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