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何新经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进行部署,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枫桥经验”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浙江省绍兴市。20年来,绍兴坚决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使命担当,致力于推动“枫桥经验”内涵实质的发展与创新,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由农村走向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居民主体、矛盾快调、服务优享、多元共治”为时代特征的城市基层治理之路,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表示,绍兴的党员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珍惜“枫桥经验”、呵护“枫桥经验”,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行动自觉,在坚持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制度、机制、政策、工作全方位跃升。
健全党建引领机制
织密建强城市基层组织体系
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将社会凝聚成有机整体,既适用于农村,也契合于城市。
“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城市基层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绕不开的问题,需要一体织密建强从街道到社区、小区的组织体系,更好发挥党组织‘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绍兴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树森说。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书记和社工队伍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绍兴突出建强社区书记队伍,大力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形成结构合理、梯度科学的社区“雁阵”。并且系统推进社区工作者赋能提升工程,落实县级统考统招,加大从年轻优秀人才中考录社工力度,实施“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达到18.4人,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绍兴全域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绍兴共新建调整小区党组织1725个,通过单建、联建实现对全市2155个小区的全覆盖。
健全矛盾化解机制
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枫桥经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主要逻辑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充分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就地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应用到城市,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依靠和组织城市居民,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让党员干部多跑下去,让居民群众少跑上来”是提升治理亲和度,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做法。作为干部驻村工作实践先行地、“民情日记”发源地,绍兴将一系列的制度实践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机结合。5万余名在职党员“两地报到、双岗服务”,4400多名驻社指导员和社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连百家心、解百家难、办百家事,走访率和入户率均达到100%,使“走社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成为新的城市风景。
在绍兴诸暨市的多个社区、小区都搭建起了“民情角”“凉亭恳谈会”“民意直通车”等协商平台,形成了“江大姐”调解室、“兄妹帮忙”工作室、“你点我调”工作室等各类群众自发调解组织,积极调解民间纠纷。
在绍兴诸暨市,两名调解员在为群众进行调解 翁忻旸 摄
健全多元共治机制
打造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强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枫桥经验”的鲜明特征,在农村主要是充分发动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实现村民自治。但与农村熟人社会不同,城市呈现出陌生人社会的特征,更加需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绍兴着力推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形成“民情民意三方联访、重大事项三方联议、民生实事三方联办、矛盾问题三方联调”的良性互动。全市小区业委会组建率达到76%,物业纠纷同比下降48.5%。
同时,绍兴健全多元共治机制,有序引导街道社区、小区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合作联建。在越城区府山街道越都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诸妙茵介绍,当地开展党建联建,整合辖区内闲置资源,将原绍兴市教育局办公大楼改造为35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辖区党员群众便民服务、文化活动、老年大学、托育服务等重要阵地。
在此基础上,绍兴加强培育社会组织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目前,绍兴引导全市25420家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积极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矛调类社会组织年均调解纠纷成功率在95%以上。
健全服务优享机制
建设居民幸福美好家园
夜晚,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街道红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萤火夜市”人头攒动,二楼多功能厅电影“佳片有约”,三楼“青年夜校”普拉提公益课程人气爆棚,四楼老年体协正在进行“乒乓夜赛”。在绍兴,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基层治理的一个阵地,也是基层党员群众的老年食堂、幼托中心、青年夜校、共富工坊、小哥驿站、城市书房。
近年来,绍兴持续迭代打造功能更加综合的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全市2289个县乡村各级党群服务中心链接更多社会化、市场化服务资源,推出更多常态固定的服务项目。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公共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一老一小”问题在绍兴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绍兴全力推进全龄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一老”方面,按照“家庭出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投一点”模式,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老人可刷卡享受助餐配送餐、理发、中医推拿等助老服务,目前全市已发放“爱心卡”14万张,建成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务点800余个,重点人群基本实现全覆盖。在“一小”方面,托育设施、托育服务不断优化升级。
绍兴市志愿者在回访一位帮助过的商铺主 翁忻旸 摄
健全基层减负赋能机制
注重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基层身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线”,直接服务千家万户、直面各类矛盾问题,通过管用办法把基层的精力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解决基层“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面临的重大课题。
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国民表示:“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我们从厘清权责边界入手,梳理形成村社事项清单,作为村社工作事务范围的基本依据。”
这张涉及村社的事项清单,由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编办、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对照《浙江省涉村(社区)事项清单》等规范性文件,按照是否明文规定、是否约定俗成、村(社区)能否承接等标准,梳理细化形成185个大类、464个小项,每年动态更新,总体涵盖了由镇街分派到村社的事项。清单之外事项先由应用智能驳回,再由镇街党委副书记把关审核。应用推广以来,涉村、涉社任务分别下降32%和16%。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城市社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以前各条块都来社区要数据,大小事情都要社区来兜底。”越城区迪荡街道洞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芳芳说,“‘浙里兴村治社’解放出我们很多填表格、报数据的时间,同类事项在应用里填过一次就会自动留存,变数据‘找基层要’为‘在系统取’。在应用赋能之下,网格员可以拿出一半以上时间走访群众、解决问题,一般民生事项办结时间只需要以往的1/3。”(本文转化自新华社研究院重点智库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