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在全国各大战略区都设置了军事机构,派出一批久经沙场的将军镇守各地。

蒋介石用人自有其一套理论和办法,有些人用对了,有些人没用对,有些人用的难说对错。这些人事措置对解放战争走向产生了直接或间接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作一个系列的评说,讨论得失,用资当下。

一、国军各大战区简况

1945年8月后,国民党军一边接收各地,一边随方设置各地行辕、绥靖公署。大略如下:

起初是国民政府主席六大行辕(委员长行营):

1.东北行辕,长官为熊式辉,实由杜聿明指挥东北全军。

2.北平行辕,长官为李宗仁,实由孙连仲指挥各军。

3.西北行辕,长官为张治中,实由胡宗南和西北二马控制军队。

4.西南行辕,长官为张群,实际由川系各军阀控制军队。

5.华南行辕,长官为张发奎(粤系大佬)。

6.武汉行营,长官为程潜,1947年9月后由白崇禧实控。



不难看出,各大行辕并不全由蒋介石嫡系大将坐镇,程潜、李宗仁等国民党元老还有一定话语权,西南军阀势力也没有完全扫荡干净,故表面人物与实控人物大多非一。

有些人事安排有些粗糙,比如北平行辕,李宗仁和实际掌军的孙连仲都不是蒋氏人物,孙连仲是西北军过来的,掌控军权也不够彻底,而是由陈继承(时任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北平警备司令)等黄埔将领掣肘。

在傅作义异军突起之际,北平诸军无力压制,竟由傅作义由杂牌军阀入主华北剿总,蒋介石基本失去对华北部队的控制。

行辕之下有二级军事机构,绥靖公署,其中比较重要、掌握实权的有:

1.太原绥署阎锡山,持续至太原解放。

2.张垣绥署傅作义,升级为华北剿总。

3.郑州绥署刘峙,撤并入徐州剿总。

4.徐州绥署顾祝同,撤并升级为徐州剿总。

5.徐州绥署下辖之二绥区王耀武,后升任山东省主席,实控山东

1948年设立四大剿总:

1.东北剿总:卫立煌

2.华北剿总:傅作义

3.徐州剿总:刘峙

4.华中剿总:白崇禧。

剿总的级别甚高,统一指挥各大战略区所有部队,与行辕、行营的区别在于,只管军事,不管地方上的政务,与我军的野战军类似。

与此同时,太原绥署、西安绥署、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等仍然存在,山东王耀武辖下各部被悉数消灭,二绥区不复存在。

多说一句,以绥靖区而论,原徐州公署下辖的一、二、三绥区话题度都很高,一绥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是黄埔一期生,号称又文又武,在苏中与粟裕大战数场,打的灰头土脸,是国军黄埔将领中第一位被粟裕教做人的。

二绥区王耀武,小水坑里折腾出大浪,二级绥靖区长官独此一家,惜哉高光时刻尽在抗战,王耀武的事情后文细讲。

三绥区冯治安,若非何张起事,黄百韬兵团侧面一下子让出来,粟裕一举斩断徐州剿总右翼大龙,淮海战役进展哪有那么顺利。冯将军西北军出身,与张自忠都是忠心报国之士,可惜冯玉祥丧失兵权后,包括冯治安在内的绝大多数西北军旧将境遇都非常灰暗。映照我军,一个体系的将领与之颇为相似,不过好在那个体系的将领遇到了好时代,命运曲线虽然中段下跌,后来又回到正轨,归宿不比其他方面军差。

所谓得主与得时,二者盖不能缺其一也。

二、杜聿明:擎天之柱、对错参半

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中的佼佼者。我们论述国共战争,黄埔军校是一个避不开绕不过的话题。今就杜聿明往事,把黄埔军校毕业生的简要情况说一说,俾各位朋友对黄埔将领有更直观的认识。

黄埔军校自1924年3月招生,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招收六期学生。每一期学生在校时间约半年,第一期培训的比较粗糙,全系步兵科。自第二期始有步兵科、宪兵科、工兵科、炮兵科、辎重科等,第四期又编为步兵科、炮兵科、政治科、工兵科、经理科。



第一期毕业生635人,第二期449人,第三期1233人,第四期2654人,第五期2418人,第六期招生规模空前,达4400余人,但因大革命失败,大部分人四散而走,只剩718人毕业。

一期生虽然培养的比较粗糙,但胜在生源好,都是各地的尖子人才。选拔时还分了先后,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后来四川、湖南各自送来178人,都是各地的精英少年。如杜聿明,系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自向蒋介石推荐而录取。以私谊而决定录取固然反映了黄埔军校早期招生的不严谨,但能得到于右任这个咖位大佬的赏识,杜聿明本身的底子必然是不错的。

一期生又是国共精英的较量之地,这种较量起初带有一定积极意义,思想上的交锋有利于学生们更加清楚、深入地思考,尤其是军事之外的东西,一期生后来多能担任一方大员,与此不无关系。

以杜聿明为代表的一大批毕业生,在蒋冯阎桂新军阀混战中开始崭露头角,逐步走上团长、师长岗位。逮至抗战军兴,一期生开始走上军长岗位,逐步成为一线作战指挥的干城。

杜聿明的大概履历是25师73旅旅长、副师长、200师师长、第五军军长、昆明防守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司令、东北剿总前进指挥部主任等职。

杜聿明是陕西人,在蒋介石用人“黄陆浙一”(即黄埔生、陆大生、浙江省人、第一军军官)中稳占一席,其军事大员生涯起点在于昆明防守总司令,从一军之长升级为一省军事长官。

以往论者皆曰,蒋介石看中杜聿明既重其才又特重其忠诚,第五军宁跋涉于野人山也不远走印度,杜聿明宁可葬送半世英名而甘涉大险,深得校长之心。

不过杜氏还有一手好本事,论者恐怕并未注意到,政治才能。

杜聿明做人做事颇有政治头脑。1945年昆明五华山事件,杜聿明的政治头脑体现得淋漓尽致。

杜聿明早在1942年撤回国内后便在昆明就职,蒋介石让他率第五军驻扎于此,实为控制国内和印缅战场的联系,不让龙云的滇军独占这一西南重地。但龙云实力在抗战中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加,1937年4月时只有2个师,1945年有10个师。杜聿明只有第五军和青年军207师,13个团的兵力,硬来万万不行。

杜聿明深明蒋介石的意图,既要把撵走,又不能酿成战争。他便采取缓图之策,与驻昆美军、滇军处好关系,尤其对名义上的长官龙云执礼甚恭,第五军大小事务、昆明防守内外之事,无一不先向龙云请示而后行,渐渐打消龙云的抵触与提防,两人私人关系非常融洽。

杜聿明出入昆明上流圈子各种酒会舞会,做出一副享受生活的样子,不知情者传出流言,说杜聿明腐化堕落纸醉金迷已不堪军长之任。杜聿明深恐蒋介石见疑,亲赴重庆向校长诉说衷肠。不料蒋介石不仅不责骂,还给他开了一支巨额支票,让他安心照自己的策略行事。

1945年春,蒋介石召见杜聿明,说要任命龙云为中央军事参议院院长,若他不服从命令,即武装解决之。

杜聿明建议缓图之,以免发生内乱。他先与何应钦委婉向龙云提示,又动员滇军大佬卢汉一同劝说,反复劝说三个月之久,龙云始终不为所动。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杜聿明一边建议蒋介石把滇军主力三个军都调到越南受降,一边做好军事解决准备,龙云再不同意便炮轰五华山。

由于事先部署得当,龙云对杜聿明又没有提防,第五军仅用50多分钟便解决了龙云的警备部队武装,将龙云包围在五华山公馆。杜聿明几次派人劝说龙云,又把龙云公馆对外联系的电话开放一部分,使其任意与外界沟通。



种种手段,虽然是硬来却不失礼数,又是给台阶又是给空间,龙云也渐渐感到无力抗拒,于是接受杜聿明给他的体面,以和平方式交出兵权,到重庆任职。龙云离开昆明时,杜聿明亲自到机场送行道歉,说对不起院长。龙云说:“你是奉命行事,不怪你。”

事后杜聿明备受各方舆论责难,指其制造政变,杜聿明主动向蒋表态愿意代蒋受过,甘受指责。蒋介石十分感动,先公开发布命令将杜聿明撤职,未几便重新任命其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指挥东北一切部队。

杜聿明出任此职,背后还有熊式辉的因素。

蒋介石起初物色东北军政大员时,曾主政江西十年的熊式辉入选,蒋本来打算让熊式辉与张治中配合,一管政一管军,熊式辉知道张治中虽暗于军事但精于政治,在蒋介石面前话语权远高于自己。于是私见杜聿明,想和这位脾气甚好又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小年弟搭档。

杜聿明当时刚背了五华山事件的锅,二人一拍即合,熊便向蒋建议,于是二人得偿所愿一同履任东北。

熊式辉大杜11岁,年资履历都深于杜聿明,二人合作的甚是愉快,于此又可见杜聿明的人格魅力。

但蒋介石这一任命并不十分理想。

其一,熊式辉并非最佳搭档。熊此人善于钻营、善于察颜观色,早年受蒋宠信十余年而不衰,大率靠私谊而非公绩。

东北之争夺,初期靠军事,中期靠政治。熊式辉把东北三省划分为九省,乃重施当年治理江西之故伎(江西亦分为九个专员区),但此一时彼一时,分三省为九省(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省),虽能把自己的心腹塞到各省长官任上,但未免贻人以结党营私之口实,尤其奉系旧官员对熊式辉颇有微词。

相比于杜聿明在东北创办中正大学以培养人才的务实长远举措,熊式辉并未有多少扎实管用的办法,只会把旧日治赣的办法拿来套用。

大凡善于钻营逢迎者,基本都是私心重的。熊式辉利用接手之际中饱私囊,获利巨万。1947年夏陈诚欲到东北夺取大权,先派人到东北收集熊、杜二人贪墨的证据,熊式辉闻知,便先下手为强整治贪腐。熊式辉若非内心有亏,怎么会先发制人。

但熊式辉毕竟比不过陈诚在蒋介石那里的信任度,最终还是被免去东北职务。

熊式辉虽能意识到中共在东北经营乡村政权的巨大威力,自己却没有拿出相应的策略,眼睁睁看着解放区日益扩大,这大概也是蒋介石执意换马的原因。

其二,用杜聿明并未一用到底。



杜聿明1946年1月因肾病在北平住院治疗,蒋介石派范汉杰到东北,一度风传要取代杜聿明。又派戴笠到北平医院探望病情,杜聿明吓得赶紧保荐郑洞国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以免被范汉杰取代,杜聿明太懂校长惯于掺沙子的伎俩了。

好歹杜聿明病势不重,很快治好,他拖着刀口还没长好的身体强行复出视事,指挥大军作战,校长的行径着实令人齿冷。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1947年初,杜聿明攻南满不下,又被101南拉北打之策弄的焦头烂额,杜聿明忧心如焚。俗话说胜败兵家常事,打了一年半,敌我双方套路互相熟悉,有胜有败当属正常。蒋介石该当继续付以信任,支持杜聿明调整策略、巩固现有、以利再战。

但当杜聿明心灰意冷萌生去意之际,蒋介石也像杜聿明一样失去信心,很随意地把陈诚派过去,想让这位爱将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耍出点新花样。结果一番折腾,把本来不算太坏的局面搞得一塌糊涂。兵者国之大事,岂能随意试新?凯公的瞎指挥是东北溃败主因。

杜聿明之用兵,既善于从大局出发考虑战略,战役战术上反应也非常快,入东北初期占据优势时能快速取得胜利,进入相持阶段后也未有大的失败,像公主岭送掉一个整军的败仗更是没有。遇到困局时,往往还能想出奇招破解之,比如辽西兵团直取营口之计。

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方面之帅,蒋介石真是把他看低了。当然这也是杜聿明过于低眉顺目,让蒋介石产生认知偏差。

陈诚折腾完之后,蒋介石没把杜聿明继续派回去收拾局面,又把他拽回徐州给刘峙当副手,实际主持徐州剿总指挥大事。好歹杜聿明在徐州提出一个反攻山东夺回济南的策略,哪怕打不下济南,至少能巩固徐州防守,说不定黄百韬兵团在杜的主持下能早日向徐州靠拢,使华野无从置喙。但一切计划均未执行,杜聿明又被调去东北架空卫立煌。

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杜聿明又一步看出关键,争取廖耀湘主力从营口乘虚撤出。从杜聿明出发,还能怎么样呢!

你给我一手什么牌我都给你打好,让你尽可能占得先机,校长你却一而再再而三反复,一有先机就浪费掉。

仗打成这样,将用成这样,就算杜聿明是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诸葛亮司马懿集体降神,除了败之一字,还有何可言也。

未完待续,下期主讲王耀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