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所扮演的,基于社会需要的角色之中,
出场次数最多的角色,恐怕是观众。
观众这个身份没有赋予太多复杂的成分,
相比于那些靠着舞台最近的,亦或是观赏方式更为“高层次”的人而言,
我这种小角色本就无足轻重,
只不过这些无足轻重的存在,一旦“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
原本被刻意复杂化的问题,
就会在质变之后,
彻底败露无疑。
之前参与过一出舞台表演,
从始至终,能够吸引我抬头的只有一个节目,
就是小品。
小品的演出者,刻意模仿了陈佩斯大师的小品风格,
而他们演绎的内容,恐怕也存在着某种显而易见的借鉴,
当然,借鉴的好,自然有人鼓掌,
借鉴的不好,那么就会以抄袭为名,找到一个可供抨击和批判的理由,
在我观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
我注意到前面几排的“重量级人物”颇有默契的提供给后面的人更好的视野,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总算低头了。
我很好奇,于是走过去看,
我发现他们之中的不少人,都低着头不知道在干什么,
如果是看手机,那应该能看到亮光,但他们似乎看的又不是手机里的内容,
而只是盯着手机摆弄,
我不想错过太多精彩的片段,于是退回座位,
认真欣赏这出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小品,
其实这个小品内容本身,就是讲了一个老掉牙的段子,
说是两个人上台领奖,主持人采访他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他们其中一个人拿起话筒,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另一个人就提醒他,你要先感谢凌导,
然后呢?然后感谢同行,
再感谢组吱者,感谢观众,
感谢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这个段子我看过原型,是陈佩斯大师早年的作品,
笑点即是讽刺,几个都包袱的地方,
观众们以笑声和鼓掌的方式,给予台上表演者高度的认同,
当然,这里所说的观众们,
并不包括刚才那些低着头不知道在干嘛的人,
后来,小品结束,下一个节目,是攒劲的歌舞节目,
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前方的视野突然出现遮挡,
定睛一看,哦,
刚才低着头不敢看节目的,
现在齐刷刷的昂起头颅,
跟着太上靓丽的舞姿,
一起摇摆。
散场之后,回家路上我还琢磨这件事,
这讽刺的小品,他们低着头不看,
那诱人的嗨舞,他们倒是看的挺欢,
想来想去,我得出一个不成熟的结论,
其实他们一直都在看,
而且看的东西都挺有目的,
比如嗨舞,他们看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
不仅喜欢,因为离得足够近,
也比我们这些坐在后面的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那小品,其实他们也是在看,
我们这些后排之人,看的是段子,
他们呢?他们看的是手机,但是是没亮屏的手机,
没亮屏的手机,就像是一面镜子,
所以,我不能说他们没有看小品,
他们只是一边听着小品里的说法,
一边低着头照镜子:
一样米养百样人,
一个小品,看段子的人笑了,是因为他们笑的是段子里的事,
看镜子的人低头,
并不是因为只有低头才能看镜子,
而是抬头看镜子的模样,
就好像是用镜子遮掩着什么,
这对于坐在前面的人来说,
毫无疑问,是一种羞辱,
而对于后面的人来说,
如果那是一种羞辱,
恐怕也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