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漆大柱、雕花窗棂、黄墙碧瓦……重庆这座有着72年历史的地标建筑焕新归来!1月1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渝中旅游协会了解到,重庆不可移动文物——“红楼”重新向公众开放,同时设立“记忆展馆”,大量老照片首次公开亮相。
当年,重庆“红楼”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重庆市体育馆一起,曾被称为重庆三大标志性建筑。
曾与大礼堂、体育馆
并称为重庆三大标志性建筑
驾车经长江一路从大坪往两路口行驶,在肖家湾人行天桥附近,公路右侧有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坊,从牌坊进入,沿着路旁栽有黄葛树的车道进去百米左右,便是红楼宾馆。
红楼宾馆始建于1953年,曾作为苏联军事专家高级公寓、军队高级招待所,先后接待过国内外重要客人近百次。
最有名的当属红楼宾馆一号楼。1956年,苏联专家撤离后,这栋中式仿古风格建筑,古朴大方,精巧别致,邓小平以一号楼的门厅为朱漆大柱立地擎顶,故命名为红楼。
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园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重要的政务接待场所之一。上世纪80年代,重庆红楼宾馆对市民开放。
据渝中区文管所人士介绍,红楼宾馆建筑本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专家认为它是同时期建筑中,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和市体育馆并称为当时重庆三大标志性建筑,对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大西南时期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等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开辟“红色记忆”主题展览馆
多年来,“红楼”为重庆的礼宾接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记忆。
在渝中区肖家湾住了几十年的居民刘仲良常常来这里散步,他说,“红楼”周围环境好,老树多,在这里散步心情舒畅,历史底蕴也非常深厚。
时光流转,70多岁的“红楼”,许多设施已经陈旧,2024年1月进行综合修缮改造。
“本次改造面积达2.7万平方米,改造内容有拆、有建、有改,还包括文物保护。”重庆融通红楼宾馆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杨中华表示。
据介绍,此次创新采用历史建筑增设构造柱施工技术,在原有墙体局部增设高延性混凝土构造柱,为既有墙面铺设一层“钢筋保护套”,既加固了墙体结构,又最大程度不破坏原有结构,保留住了既有建筑历史风貌。
彩绘修复部分严格遵循“一麻五灰”古代建筑彩绘施工工艺,逐层叠加施工,保障本体不受损、色彩稳固,屋面琉璃瓦修复充分利用旧有资源破损瓦片分割成饼条,用于檐廊部位装饰,用“修旧如旧”的方式,顺利完成“换装”。
“比如1号楼,我们会同文史专家、建筑学家作了很多研究,整个外墙风格完全恢复到了1953年建成时的样子,很有历史感。”杨中华介绍。
作为渝中区不可移动文物,红楼宾馆在本轮改造中,还特别注意文化保护传承。 进入大门右侧的醒目位置,开辟了“红色记忆”主题展览馆,集中展示红楼发展历程、伟人下榻史料、非遗技艺等内容,大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的照片首次公开亮相,并引入数字化展陈技术,为市民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