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星美术馆的新年大展“放映计划2.0”开展,呈现了包括中国、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德国、英国等国家14位艺术家的作品。

当天来到现场的不少艺术家感叹:仿佛开馆还在眼前,一晃眼,星美术馆已经开馆两年。


2022年末,开馆之初,这家美术馆就因为选址和建筑火了。建筑原址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海陆转运铁路平台——“日晖港货栈”,始建于上世纪初。星美术馆建筑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他选择了延续历史,不破坏建筑与历史的连接性,使得星美术馆不仅是新建于日晖港货栈之上,更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延续。

连结着过去与当下的日晖港货栈,也成为一个撬动社会大美育的契机。以“停靠”的绿皮火车为媒,星美术馆开展的公教项目空间“艺术小火车”成为孩子们天然的“课堂”和“游乐场”。

星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彼时,开馆展题为“开启START”,英文START即为星美术馆的英文名称;开馆首秀在新年到来之际向公众“开启”;更重要的是,星美术馆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在现代化的国际格局中焕新出发,在上海这座文化之都中“开启”一番新气象。


两年过去,数据印证活力:星美术馆共出品12场高质量展览和11场品牌合作活动,吸引超52万⼈次观众走进美术馆。馆内相继展出了近180位中外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伴随出版研究文献23册,同期,获得艺术作品捐赠27件,书籍捐赠1798册。

“社会大美育”成为他们的特色。特色公共美育项目“艺术小火车”及“艺术家在现场”公教活动举办近510场,接待了11260位大朋友、小朋友,及3900余组家庭,并于去年被徐汇区文旅列⼊“社会大美育”项目名单,践行“城市美育”,构建拥有START星美术馆特色的“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美育体系,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创造力与活力激情。


全民参与的大美育,也在展览中体现。以此次的“放映计划2.0”展览为例,采取了OPEN CALL的形式,向全球范围征集高质量的影像创作作品。期间,星美术馆收到了超160位作者的近200份作品投稿,投稿人,并不局限于艺术家。覆盖的年龄段,也从60后到95后。比如80后的陆明龙,是一位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和音乐家。斜杠身份让他将建筑、游戏、视频、音乐和小说等多元化实践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不断扩展的电影宇宙。

又如98年出生的赵润东,是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代,他的作品紧密联系着当代社会和年轻文化。其创作关注于数字时代催生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通过使用3D游戏技术和AI技术来探索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自我认知和生存状态等重要议题。

“艺术是一种共创的过程。观众,也是创作者。”星美术馆邀请观众共创,观众的观赏、体验,再次赋予作品不同内涵。比如声音艺术家娄能斌的作品《日与夜》,从包括《爱乐之城》《廊桥遗梦》《两小无猜》等200部涉及古今中外不同题材的电影中,截取了酒吧、酒店、客栈、咖啡厅等场景,去除其中的音乐、音效、人物对话,仅保留这些场景里的环境噪音。然后进行拼接,成为一件作品。

“你当下的注意力会停留在哪一个瞬间?这是由每一名观众自己完成的。”在他看来,环境的噪音、合理的气味、细微的空气流通——正是这些不易察觉的东西构成了人的舒适区,搭建了身处现实之中的安全感,不同观众将会产生自己的解读。

星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说,START星美术馆以开创性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办馆理念和特色。未来也将不断丰富美育活动,以尊重个性、注重实验、先于经验为核心理念,潜心研发儿童、成人均可参与的艺术活动。“这将是我们星美术馆发往未来的一列艺术列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