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圆箓在清扫莫高窟内积沙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密室,当它进去后,映入眼帘的是数不清的经卷、文书、刺绣、绢画和法器,经过清点,总数超过了5万件,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藏经洞”。这些文物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从4世纪到11世纪,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绝大部分与儒释道相关。


这批文物里面,有一件曾引发世界各国关注,还被联合国评为“世界级”珍宝,此作就是《三界九地之图》。如今,我们对宇宙的运行规律、地球的内部构造、人体的奥秘以及生老病死有了科学且系统的认知,这得力于发达的科技。


而当我们回首过去,看看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天地宇宙规律,就能发现在科技远远落后的古代,他们依然能洞察一切,甚至比当今更精准。这部《三界九地之图》就是例子。宇宙是如何构成的,人怎样循环于天地之间,逝世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此图中有着详细的介绍。


1908年,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以极低价格买走了这件文物,至今仍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当该国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仔细研究后发现,图中描绘的形象竟然与人体骨骼结构如此相似,从盆骨到脊柱以及骨节,几乎完全一致。


很难想象在没有系统解剖学和现代X光的情况下,唐朝人能把人体与天地宇宙研究如此透彻。《三界九地之图》的作者几乎家喻户晓,此人就是唐僧,即玄奘法师。他取经回来后,在长安翻译经文,译完《阿毗达摩俱舍论》后,他将此书的教义绘成了这幅《三界九地图》。


此图出土时保存极为完好,画工细致、赋色自然、图文结合,非常容易看懂。全卷纵213.6厘米、横29.3厘米。图从下部向上部依次画出了描绘了虚空、风、水、金三轮、地下、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


所谓“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一“界”又由不同的“地”组成,“九地”即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人的修为高低,善恶之事所做多少,决定了将身处何地。通过水、火、金三道关坎,进入地门,跨过地府,则到九山八海和四大部洲。无色界四天之上是至高点,方框内写着“三界九地之图”六个字。


这幅图蕴含着无尽的智慧,细细钻研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还能积累功德,常看常新。


而今,我们将此图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进行了纯手工立轴装裱,非常便于您悬挂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