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为汇报项目进展及科学评估结果,动员社会积极参与,让更多农村儿童享有早期养育服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于1月9日在京举办了“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年度汇报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向与会嘉宾汇报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工作实施进展。自2015年至今,甘肃华池、青海乐都、湖南古丈、西藏尼木、新疆吉木乃试点已实现项目全县覆盖;湖南古丈县于2024年起由县财政全面接手项目运行。当前项目内儿童逾3万人,受益儿童总数已超过6万人。目前“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已招募了113位学者和专业人士发起人、17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
在试点层面,过去一年中毕节、海东两地试点工作提速推进,2024年11月,海东市下辖六个县区政府2024年配套30%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到达县级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县区政府2024年配套资金总计407万元。为支持项目在新阶段的规模化扩张和系统化提质升级,基金会着力建设了一支“阳光起点培训师”队伍。自组建以来,培训师先后赴毕节、海东、森布日等地开展岗前培训约8期,累计培训项目人员近千名。
展望2025年,方晋介绍了项目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新的一年,项目将继续在示范区内巩固和扩大项目实施范围,确保项目高效提质,并加强评估研究和公众宣传,加速推进政策倡导和成果转化。
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
在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成果展示环节,毕节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首先介绍了项目的实施情况。毕节市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0-3岁项目,目前已覆盖8个县、55个乡镇、725个行政村,在岗项目人员1477名,正在为2.3万余名儿童提供入户养育指导,累计受益儿童3.2万余人。
青海省海东市副市长王桂莲
在海东市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成果展示环节,青海省海东市副市长王桂莲首先介绍了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背景及进展情况。海东市是多民族聚居的传统农业区,乡村人口占比72.59%。2009年起,基金会与海东市合作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对海东意义重大。2024年3月,海东市将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建设纳入重要民生工程,以基金会支持与县区政府配套的方式,以打造全国先行试点区为目标,全面启动了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各方合作下,示范区工作快速推进,在多民族聚居、农村人口占比高地区打造了“早期教育+普惠托育”的“海东样板”,为农村婴幼儿家庭提供免费的入户养育指导服务,旨在打破城乡儿童发展差距的壁垒,让农村孩子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会议还邀请毕节和海东示范区的项目人员进行了讲述,包括纳雍县玉龙坝镇育婴辅导员蔡季珊、金沙县民兴街道社区总督导王绍莎、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督导员马桂珍、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家访儿童家长薛艳萍。此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高级项目主任刘蓓、项目主任和驻毕挂职同志摩瑟伊萝也做了个人分享。项目人员们以小见大,从自身工作的实践经历出发,分享了示范区建设的心得收获、成长体会和未来展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都阳
多位学者和专家从科学研究角度参会发言,系统介绍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科学依据、政策意义和效果评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都阳认为,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的早期发展项目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儿童早期发展投资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性,不仅儿童自身人力资本受益,干预还具有改善家庭养育观念、提升女性地位等综合收益。然而,目前项目实践转化为公共政策,虽迫在眉睫却任务艰巨,需要深入思考解决制约因素,加大政策倡导力度。
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金春华
2024年11月24日至12月12日,基金会采用《儿心量表2016版》对毕节农村儿童发展综合示范区0—3岁儿童早期养育项目儿童以及即将进入项目的儿童进行普测。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等方支持下,完成了约1.8万名儿童的测试。
基于此次测评,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金春华汇报了毕节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测量的最新结果。对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干预时间越长、干预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金春华表示,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具体道路探索过程充满艰辛,但是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杜智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杜智鑫表示,多年来,基金会在毕节地区深入开展“慧育中国”和“阳光起点”等干预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认为,毕节示范区的成功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项目干预提升了家庭养育环境,引导养育人从理念到行为层面的改变,促进了婴幼儿家庭对养育的投资;另一方面,项目还改善了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对本地区儿童早期发展事业带来了正向影响。经过成本效益推算,家访入户服务优势明显,与目前广泛推行的托育服务相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同时可以创造大批本地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县域消费。最后,杜智鑫倡议毕节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示范区,建议中央设专项资金整合资源,组建高质量养育队伍,并提议在毕节择机举办现场交流活动,邀请欠发达地区代表参与交流,广泛宣传推广试验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陈思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陈思以基金会在湖南古丈县的试点评估结果,作了题为“早期教育干预对农村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长期影响研究”的报告。报告以该县“一村一园”项目为例,评估了对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基金会项目儿童在早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方面优势显著。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干预组儿童幸福感指数远高于其他学前教育服务类型儿童,在投入、坚持、乐观等维度表现突出。此外,干预组儿童的心理韧性得分显著更高,自尊发展优于对照组儿童,而且抑郁倾向在各类别中处于较低水平。陈思指出,儿童早期干预对其社会情感能力有多维度的积极影响,且持续至13—15岁青春期。积极的早期发展引导干预,可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方晋代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爱心人士表示了感谢。“阳光起点行动计划”自启动以来,已得到了113名个人发起人的鼎力支持。项目还获得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北京达理公益基金会等17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人的慷慨捐赠。
北京中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丹云
在发起人倡议环节,数位代表分享了自己加入项目的初心和倡议。在数字化浪潮的助力下,公益的力量被无限放大。支付宝公益、阿里巴巴公益、腾讯公益、新浪微公益、字节跳动公益等平台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提供了平台支持,目前项目已收到154名月捐人和百万人次的爱心网友捐赠。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过去一年,项目在经费筹集方面得到了巨大社会支持。卢迈认为,“阳光起点行动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政府主导推动、农村妇女和家长积极参与、爱心人士与企业支持、研究机构助力、媒体宣传以及基金会团队努力等多个方面。他表示,希望未来各方力量能加大投入,形成更大合力,为中国儿童的光明未来、为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现代化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自2024年初项目启动以来,“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已在贵州毕节、青海海东两地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将县域一级的试点扩展到地市级规模化发展,完成新聘人员培训工作,累计为两地超过3万名婴幼儿及家庭提供入户养育指导服务,取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来自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部门,以及来自全国23个试点县区项目人员代表等约200位嘉宾参加了本次汇报会。(本文图片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供)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陈 波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