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蒋视作心头好,曾经让日本人头疼不已的军官——杜聿明。
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甚至有人还能对他的经历如数家珍一般的说出来,杜聿明也曾让我军吃过不少亏。
一直到淮海战役时,杜聿明遭遇败绩被我军俘虏,属于这位军事天才的辉煌历史才暂时划上了句号。
1959年,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书。
在刑拘期间,杜聿明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也逐渐意识到了我组织思想进步性和老蒋的腐败。
对此前的行动,杜聿明的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在这其中最让杜聿明难以释怀的,便是其中一位名叫吴瑞林的师长。
不过谁能想到,这个让杜聿明一直愧疚不已的吴瑞林压根没死。
1962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典礼上,杜聿明看到了“死而复生”的吴瑞林。
尽管杜聿明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竟然真的看到了“死去”的吴瑞林。
这事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死而复生么?
死而复生不存在
人死而复生,这件事当然是不存在的。
至于为什么杜聿明能够看到死而复生的吴瑞林,其实是因为吴瑞林根本就没死。
说起来这个乌龙事件,还要追溯到杜聿明的发迹。
杜聿明出生在陕西一个特别的家庭,杜聿明的父亲是清末的秀才。
在杜聿明小的时候,他便对军事方面的书籍十分感兴趣。
虽说和自己的专业大相径庭,但是杜聿明的父亲从来没有反对过儿子的学习。
在杜聿明二十岁那年,他便和堂兄一起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期生。
因为天资聪颖和刻苦勤奋,杜聿明在毕业时还成为了当年的优秀毕业生之一。
无论是步兵、炮兵,甚至是工兵,杜聿明都掌握得十分扎实。
毫不夸张地说,杜聿明在军事上的天赋,已经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只是空有天赋当然是不够的,成功的开始还需要的一定是一个“时机”。
显然杜聿明在运气上是有所欠缺的,尽管实力强劲,但是杜聿明却并没有得到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一直到1928年,杜聿明才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张治中。
作为亲信,张治中的青睐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也就是蒋的态度。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杜聿明彻底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成为了“蒋的心头好”。
1930年,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
而作为蒋介石的门生,杜聿明则被任命为了教导第二师的第六团的团长。
当时的杜聿明其实还只是个小连长,陡然变成了上校团长之后,心里其实颇有一些担忧。
得知杜聿明心里的担心后,张治中还给予了杜聿明不少肯定。
事实证明蒋介石和张治中的眼光没有错,杜聿明的确是一匹潜力无限的“千里马”。
在任职期间,杜聿明曾经参加过多次战役,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在大别山一战中,杜聿明就曾经靠着优秀的军事能力给予了我军重创。
看到杜聿明立下了汗马功劳,蒋介石当然不会不为所动。
在教导第二师改番为陆军第四师时,蒋介石就将杜聿明升为了第十七军25师的副师长。
1937年,国民党成立了第一个陆军甲兵团,在团长的人选抉择时,国民党内部其实有过不少不同的声音。
但是最终蒋介石还是顶着压力,把这项责任交给了杜聿明。
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出于两点考量。
一方面是因为杜聿明出色的表现,在既往的战争中所创造的战绩。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杜聿明曾经接受过丰富和完善的教育。
除了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外,杜聿明还曾经参加过中央军校高级教育班的进修课程。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进修课程,这个高级教育班的总教头可是——徐培根。
能够在这样一位民国军事大家手下学习,杜聿明的军事能力自然远超同期的许多军官。
当得知杜聿明即将任职于该团的团长,不少人都表现了对杜聿明的艳羡。
在当时国内军事设备的发展进度之下,能够有这样一直甲兵队伍并不容易。
而能够得到机会指挥这支甲兵队伍,对于军官们来说就更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不过对于花落在杜聿明家这件事,大家却不嫉妒。
所有人都明白一件事——没人比杜聿明更合适。
"八·一三"淞沪抗日时,杜聿明就曾经率领甲兵团和步兵团协作,一起让侵略上海的日本人吃了个大亏。
战役结束之后,蒋介石便看到了机械化部队的好处。
没有丝毫犹豫,蒋介石便决定扩建这支队伍。
改革自然不会是大刀阔斧的,最开始蒋介石只是把甲兵团扩建为了甲兵师——200师。
1938年10月,200师又扩编为了国民党新编11军。
当时的军长正是杜聿明的老上司徐庭瑶,杜聿明本人则担任了副军长的职务。
但是几个月之后,11军便改番为了第5军,杜聿明也升任了军长一职。
任职军长之后,杜聿明对于第5军的管理更加严苛。
无论是在日常训练还是在风纪上,杜聿明都对士兵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也是那个时候,杜聿明提出了“操场多流汗,战场少流血”的口号。
在杜聿明一套精密而又程序化的操练下,第5军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国民党的军事能力评估中,第5军以优异的成绩夺得桂冠,成为了国民党最具实力的队伍。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蒋介石对于第5军十分宝贝。
在国共联合抗日期间,蒋介石很少动用这支军队。
一直到1939年,日军侵占南宁,并且将兵锋直指昆仑关时,蒋介石才终于动用了这支队伍。
作为四川的门户,昆仑关的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人把目光放在昆仑关的原因,也是为了要阻断南方交通线,一举拿下大西南。
为了能够打破日本人的幻想和诡计,杜聿明率领第5军浴血奋战了1个月。
终于在接连攻克三次昆仑关之后,杜聿明成功打服了日军。
尽管在战后复盘时大家发现,中方的死亡人数是日军的三倍之多,死伤率几乎有85%之多。
但是对于杜聿明及其所率领的军队的表现,各军事专家还是表示了赞赏。
能够在中日机械化装备相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将劣势的局面扭转并解决危机。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死伤人数比例不低,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出杜聿明及第5军的实力。
1945年日军投降,我国的形势也迅速从抵御外敌变成了内斗,蒋介石曾经派遣杜聿明发起多场战争。
一直到1947年,国共双方经历了多次较量,也到了角逐的关键时刻。
在和我军交手的过程中,杜聿明都曾经获得过不少佳绩。
在当时的杜聿明看来,一举夺得最后的成功可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却没想到事情远远超出了杜聿明的想象,我军竟然得以逆风翻盘了。
而在这个将局势扭转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让杜聿明误以为去世的“吴瑞林”。
扭转局势的军事天才
和杜聿明这样的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军官不一样,吴瑞林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草根军官。
在吴瑞林17岁的时候,他便加入了中国红军。
最开始他也不是上战场杀敌的一份子,只是在后方参与一些思想工作。
一直到1940年,吴瑞林才从后方走到了指挥官的位置,成为了鲁中军第一、二军分区的司令员。
也是在那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了吴瑞林的军事天赋。
虽说没有系统学习过兵法和战法,但是吴瑞林在带兵打仗这件事上却很有一套。
1946年,吴瑞林所率领的军队遇上了廖耀湘所率领的新六军。
作为杜聿明的左膀右臂之一,廖耀湘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而这支新六军的装备也远远超过我军,尽管我军也有炮兵,但是和他们当然不是一种量级的武器。
面对这样敌强我弱的局面,吴瑞林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跑!
但是廖耀湘怎么会甘心放过吴瑞林呢?
在吴瑞林带着军队转移的时候,廖耀湘当即带队展开了猛烈的追击,眼看着廖耀湘不肯放过自己,吴瑞林的心里也很无奈。
为了蒙蔽廖耀湘等人,吴瑞林率军做出了一副安营扎寨的模样。
看着我军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廖耀湘等人也放下了心中的警惕。
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廖耀湘等人便安心地松懈了戒备,吴瑞林便带着军队顺着羊肠小道逃出了围攻。
等到廖耀湘发现的时候,吴瑞林和军队当然没了踪影。
因为担心会受到处分,廖耀湘便在杜聿明询问时称自己已经击杀了吴瑞林。
为了能够让杜聿明相信自己,廖耀湘还弄了一张“假照片”来证明自己击杀了吴瑞林。
而这边是杜聿明为何会被蒙在鼓里的原因,一直到杜聿明见到吴瑞林之后他才得知此事的真相。
最开始见到吴瑞林时,杜聿明并不敢相认。
一方面是因为杜聿明不敢相信一个人能够死而复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吴瑞林的残疾。
原来在后来的战争中,吴瑞林因为意外负伤而需要拄拐。
于是才出现了在开国典礼上,杜聿明不敢和吴瑞林相认的场景。
这个乌龙事件真让人啼笑皆非,只能说战争时期真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国民党内部的纪律性的确很一般,就连击杀敌人这样的事情也可以是谎言。
我们都明白假报军情的严重性,也明白纪律的严明,当然杜聿明自己也能明白背后的深意。
也正是因为明白了背后的深意,再加上在被俘虏期间所受到的优待,杜聿明才产生了思想上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