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梁鹤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便远赴英美求学,最后定居加拿大。其间四个儿子先后降生,他们性格迥异,给梁家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在西方社会生活了多年的梁鹤年教授,发现“东方式”的教育其实颇有优越之处,他把自己的“育子心得”写成一本书——《家有四男》,于2015年出版。如今十年过去了,这本书再版时,梁家四子已是盛年,孙子女辈也有14人。在热闹和睦的大家庭中,梁鹤年教授深深感受到,“生儿育女是伟大,能够体验无条件的爱是幸福”。


《家有四男:用数学、音乐和传统文化培养好孩子》

[加]梁鹤年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文|梁鹤年

2015出版的书,到今天快十年了。老四已过四十,老大也近半百,当时是11个孙子女,如今是14个,最小的一个也六岁多。如果问这些年来家里有什么变化,我的答案是:有变,也有不变。

四个孩子现时都在盛年,各有自己的事业,很忙。老大决定全身投入他喜爱的男士时装网站,设有各种话题的论坛,并且雇助手去世界各地参观展览,写专题报道。老二把时间分配在行医和教育两方面,在医学教育界也算做了点贡献,尤其是在教育课程设计方面。他很多学生都很出色。老三做了卑斯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加拿大数学学会去年还颁了他“全国最佳数学老师奖”。老四在渥太华一家有相当规模的诊所做主管,几十个医生、百十个员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要管,够他忙了。



1989年全家到加拿大爱德华太子岛旅游,学过武术的四兄弟在海滩“打功夫”。二十三年后,全家到美国西雅图旅游,在海滩上再次“打功夫”。

这十年,孙子女成长了,从嗷嗷待哺的婴儿、不懂事的“鼻涕虫”,到好奇多问的小学生,到朝气蓬勃但也开始对世情复杂有所感觉的中学生。作为爷爷的我好像似曾相识,当年自己的孩子长大过程不也就是这样子?

当然,四个孩子也在变。作为爸爸的我,这是新的认识,认识到他们自己也已是爸爸,有妻有儿,有自己的家。我要接受和适应。不!接受和适应是被动,我要主动拥抱和享受。试想想,如果孩子不结婚、不生子,我和他们的关系会是怎样?有了孙子,我和孩子的关系更坚固。他们的育儿使他们更理解当年我教育他们,在这点上,儿媳妇们的态度是关键。我要感谢妻,她和四个儿媳妇的关系非常好。说是“娶妻求淑女”,但是怎样才求得淑女?我相信,淑女不是求来的,是引来的。你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气质才可以吸引到淑女,而孩子的气质主要是在成长过程中经由父母培养出来的。

更令我感恩的是那些没有变的东西。当年培养孩子,我家强调慷慨、正派和服务精神。现在,我在他们为人处世中看见了。疫情期间,老大时装网站的收入大受影响。他小本经营,自然吃力。但他坚持不裁人,不减薪,共渡难关。我很感动。老二在医学教育界有点名气,但他不求升职,因为想多接触初级的学生,以身教去培养他们的“医德”。他写的文章都是把学生或年轻老师的名字放在前面,去鼓励他们向上。老三短时间内升正教授,众望所归当系主任,一个原因是他乐意承担额外工作,不计较名位,因而得到同事们的爱戴。难得的是他初衷不改,仍处处以发掘和培养人才为己任。老四依然是经常碰壁但总是过关。工作原本做得好好的,但往往因为公司合并、部门改组而失去岗位。可是,每次都有“贵人”相助,找得到更好的工作。这跟他对人慷慨而得人回报和为人正派而得人赏识有关系。

儿媳妇们依然非常合作,对自家的孩子有爱心,对侄子侄女们有关怀。十年前我家21人,妻排第一,我排第21。如今24人,妻仍排第一,我仍殿后。有些事情就是不变的。

我很满足,不是英语的“satisfied”,是“fulfilled”,得偿所愿的意思——好的妻子,好的家庭,好的朋友,好的事业,还有什么要求?

有人会说,哪有这样美满的,你是报喜不报忧。诚然,人与人之间,日子久了,总会出现不同意见、不同想法。但同样的,如果不同意见、不同想法得到适当的处理,日子久了,不同意见、不同想法也自然地少了,因为大家先吃过了解药。什么解药?一次,老四跟媳妇吵(吵什么早忘了),气冲冲地打电话回家找妈妈说:“你怎么这样不公平。我同媳妇吵,她说,你妈说过,无论什么她一定站在我的一边。难道你不问原委就偏心她,连自己的儿子也不顾?”妻温声对他说:“家里的事、情绪的事,怎能、谁能一下子说得清?她是人家的女儿,要教也是人家妈妈来教,不是我教。你是我的孩子,我要教的当然是你。你先消气,明天下班买簇鲜花给她,说几句好话,什么事都解决!”果然,过几天他俩来看我们,两口子谈笑风生。当然,这也需要认识孩子的性格,信任他的人格,这事妻拿手。

你或许会说我太乐观,什么事都从好处看。难道都要往坏处想?我认为从好处出发(相信解决有望)会比从坏处出发(相信解决无望)更有效。因为,解决有望会提升对寻求解决方案的推动力,会启发对解决方案的想象力。

当然,家庭和睦是有先决条件的,先教好自己的孩子,才可以吸引到淑女,他俩才会成为好夫妻、好父母。一切要从小开始。我们从小培养老四,使他对家有信心。他对妈妈信任才会打电话来“诉苦”。老四媳妇一入门,妻就在老四面前说凡事会站在她一方;这一来,她对妻就有信心。当他们两人之间有事,双方都觉得投诉有门——妻的门,劝和就容易多了。慷慨、正派和服务精神是我家万变中的不变。有了孙子孙女更觉得这些品质的重要,更觉得教育要从小开始。

孩子娶得淑女,媳妇愿意生育是我家的福气。但在更大程度上是他们的福气。上天真仁慈、真公道,给予每个人两个机会,若没有享受过这两个机会带来的幸福是大大的损失。如果为了高贵的理想而放弃这两个机会,我完全尊重,甚至欣赏,但若是“错过”就是大大的可惜。

第一个是“结婚”。不结婚就丧失“终身承诺”的机会。有人会说,爱情不需要终生。对,但如果可以终生,不是更好?我并未说结婚是终生承诺的保证,因为不少人不守承诺——不守承诺只有两个原因:不想守,这是欺骗;守不住,这是失败(起码是当初做出承诺时有误判,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对方的误判)。终生承诺意味着“真爱”——不是要有收获才愿付出的交易,是不计收获也愿付出的浪漫。没有不需要牺牲的爱,而最关键的牺牲是“自我”。如果双方都不坚持以自己为中心,哪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牺牲自我的具体表现是承认自己也可能有错——看错、听错、说错、想错,甚至做错。说白了,这就是真正的慷慨。在这点上,女性对男性有特别的要求,会特别欣赏。

我不是说结婚就一定是终生承诺。事实是,很多婚姻都不是从一而终——有明地里的,也有暗地里的。相反的,不结婚也不代表不从一而终——有些人会对理想、对使命从一而终。我只想说,结婚做出的终生承诺是一个人人可得的幸福之泉:你对对方做出终生承诺,你会有一种奉献的幸福感;对方接受你的终生承诺,你会有一种被宠的幸福感。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关系可以令人同时感到高贵(奉献)和舒服(被宠)?

还有一个——生孩子。夫妻间终生承诺的爱因其是双向的、相互的、共同的,才得以完整。但父母对子女的爱完全是单向的。当然,子女以爱还爱是值得赞美、值得欣赏的,但当一个母亲抱着初生婴儿,她一定知道,虽然不一定会去想,这个小东西一定会有一天伤她的心。因为她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非但不需要积极回报,甚至可以忍受有意的伤害。伟大就在此。

(本文摘选自《家有四男:用数学、音乐和传统文化培养好孩子》,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