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LO HOME ∣ ISSUE 359
其实我是个不喜欢装饰,更没有节日概念的人。
记得有次我写了篇文章,有位读者留言说,自己很苦恼,因为文中的反面例子和正面例子,她觉得都挺好看的。她的困扰在于,“自己好像没这根筋,不知道如何是好的”。
对此,我的看法非常明确: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对家居感兴趣并为此付出时间。
只有当你存在实际需求时,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才成为问题,否则无需在意。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节日无感,没关系,我们下篇再见——本文呢,是温习之前讲过的方法,并且讨论如何将这套方法举一反三,用于节日装饰,来烘托出自己想要的那种气氛。
“一个不在意节日的人,凭什么讲节日装饰?” 杠精的画外音响起。
这个嘛,就好像你不能因为自己生过二胎,就认定男妇产科大夫没资格接生,毕竟咱是专业的。由一个不在意装饰但却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来讲这个题目,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更可信一些——至少不会假托过节之名,忽悠你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节日装饰,是在日常家居的层面上,临时叠加的一个图层。这个图层,打开有时,关闭有时——它和日常家居,最好完全分离
这一点,主要需要分清“背景”与“主体”。日常生活是背景,节日装饰品是主体。
干我们这一行,没有不会Photoshop的。P图的时候,如果需要做一个,比如说,江上晨雾的效果,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把临江建筑和景观的底图做妥。
以这个网上的案例为参考,这就是一张典型的建模渲染出来的底图,这个白模底图是锁定不动的。我们通常会再重新开一个图层,在这个新图层上面,加一个阴沉效果的滤镜,补上些许材质和灯光。
补上了灯光和滤镜之后的效果
最后,再将15%透明度的白色画笔边缘模糊深浅不一地涂抹,做出“晨雾”的效果。而最后的效果图,其实是底图图层 + 晨雾图层合并得到的。换句话说,“底图”是基础,是不改动的,是独立的。
加上白色“晨雾“之后的最终效果
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有了这个底图,理论上,可以做出一切想要的效果。
比如说,现在我江上晨雾看够了,想要看个江上落日的效果,那么我需要做的,只是保持底图不变,关闭晨雾图层,再加一个新图层,做出日落效果,就行了。
你的日常家居,就是类似这样一张“底图”。而节假日装饰,其实就是为打造不同效果的附加图层。
这些“附加图层”都是临时的,单纯服务于节日目的的。因此,你应该最大限度地把它们和你的日常家居分离:节日之前,效果打开;节日过完,回归日常。
这么做,是为了免于审美疲劳。从特殊状态回归日常,才能再次体会新的特别之处。特别之处一旦进入日常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就失去了其“特别“的意义。
很多人在这一点上是存在误区的。
有一部分人一边寻思着张灯结彩来点特别的,一边考虑着这些装饰以后能怎么利用。但日常家居装饰和节日装饰是两码事。
另一些人节前买的装饰品,等到圣诞节过完,春节过完,情人节也过完,到了草长莺飞四月天,还没撤下来,还摆着圣诞红,铃铛也没摘,永生玫瑰花摆在梳妆台上,客厅的大红色靠垫也没换,大门上的春联和墙上的年画也还挂着呢。
如果节日装饰变成日常家居的一部分,好几个图层的零星元素合并叠加,就成了一团糟。
保持底图“极简精良”,不要任由“叠图”中的元素混入并污染“底图”,这一点希望大家切记。
二、所以节日装饰效果出色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基础家居,也就是“底图” 有没有做好
基础家装做不好,好比底图损坏,怎么装饰都难。
一个质地粗劣、乱七八糟,或是过分花哨的“基础家居装修”是没法烘托出什么节日气氛的。
至于基础家装如何操作,不是本篇重点。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谈过太多次,大家有兴趣可以翻阅旧文。这里只再强调一点:越是能保持基础家居实用、简洁、精良,你的“底图”就越优质,那么装饰出色节日效果的潜力就越大。
三、“叠图”的终极秘诀是:围绕一个完全区别于日常的“主题”
假定现在基础家装已经都做得很好了,“底图”已几近完美,“叠图”怎样才容易出彩呢?秘诀是:找个“主题”。
这个主题,和我们之前谈日常家居摆设的主题不同,它的范围更小,针对性更强,就是这短短的几天内,围绕着这个节日展开的。
这个“主题”,有时可能就是某个节日。
比如西方人过圣诞节,大大的圣诞树一放,花环一挂,铃铛一系,礼物在树下摆成一圈,节日气氛很容易就出来了。
再比如我们过端午,艾叶往门上一系,屋里都是熏艾叶的气味,粽叶一摞摞地堆在桌子上,节日气氛也就出来了。这些节日,因为本身是传统节日,自带一系列习俗,装饰上能省去不少心思。
难的可能是另一些时候,虽然也是节日,却并没有鲜明的主题。
比如说,家人过生日了,结婚纪念日到了。经常我们就是买礼物买一束鲜花,吃一顿饭,千篇一律,这样一来,每一个节日都一样,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看这些节日配置,你甚至分不清是在为谁庆祝,庆祝什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花点心思,自己去找一个“主题”。
这里倒是可以就这类“主题”,给大家一点思路:▼
有个女性朋友,跟丈夫早就混成老夫老妻了。当年结婚的时候,蜜月在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度过。五年之后,两娃出生,鸡飞狗跳。地中海蔚蓝的海水,白石和松树,连带悬崖边上村子里家家户户顶棚上累累的柠檬果实和香气,都从记忆里淡去,剩下日常生活的各种鸡零狗碎。
那年纪念日前,她声如洪钟地吐着槽:“什么纪念日啊,还不就是找个馆子出去吃一顿,算纪念过了,我倒情愿不去呢。你不知道带俩娃出门吃顿饭是有多心累啊……”我一边附和,一边脑洞大开:“你干嘛不换个过法啊?旧地重游暂时不行,重温昔日总可以吧!”
后来我们定了一个“南部意大利”主题。她家基础装修基调是灰白色的,本身是很好的“背景”。可以把蜜月旅行的照片翻出来配框换上,把压箱底的蓝色窗帘翻出来换上,买了几个柠檬柑橘气味的香氛。
刚好我的一个客人,大花园柠檬树的果子实在用不完,送了我一箩筐。正好可以转赠给他们夫妇一大半,并且建议他们用这上百只柠檬装饰整个家。比如说,门上可以挂。
玄关处可以摆放,
厨房果盘里不妨堆得满满当当,
餐桌上也可以有,
纪念日当天,整个房子焕然一新,小小音响播着一支南部意大利民歌,两口子甜甜蜜蜜地分享了海鲜、好酒和柠檬挞……我相信这个纪念日,因为有了“重温蜜月”这个主题,在他们的众多纪念日当中,会是很特别的一个。
有时候围绕主题展开非常容易,只需要一块桌布,几块餐巾。平时生活简单用桌布、餐巾麻烦,可以在特别的日子里拿出来用。
举一反三地看,只要你想以重温某个异地、异域旅行为假日主题,这个办法就大有可为。有时候你只需要一幅挂画、挂帘,几个靠枕或者地毯,就可以轻易唤起某个难忘之旅。
另一对生了二胎的夫妇也是忙到飞起,纪念日的主题干脆就定为“俩娃爹妈”。两人一起整理了大宝和二宝的上千张萌照,选了大概50张,配上框挂在家里的各个角落。
“二人世界不再”的失落一扫而光,反而觉得这些年的忙碌有回报,也很充实幸福。这样一个“节日”,虽然没有出去嗨,但就幸福的体验来说,也许胜过烛光晚餐加珠宝首饰礼物。
所以说,这些所谓的“节日主题”,你与其把它交给传统,交给商家去定义,为什么不根据自己内心的所需所想,自己去定义呢?
按照这个思路,再反观上文的话,像圣诞、春节、端午这样自带主题的节日,装饰上也很容易落入俗套。但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这种主题。
比如,圣诞节,一般的装饰都长这样:▼
但你的圣诞主题,为什么就不能是“雪”,是“白色”?
这些就好比什么呢?比如说,“浪漫主义”这种思潮,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园艺设计各种不同的方式和语汇来表达。装饰,也只是你关于某个特别的日子的想法和观点,在空间上的一种表达而已。
关键是“想法”。而这“想法”的关键,则是关照自己内心,不要人云亦云。
很多人觉得,我怎么也装饰不出特别的效果。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因为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需要的不是特别的饰品,而是一个特别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主题”。
四、“叠图”的操作关键,在于主题元素的反复重现和彼此呼应。
我们谈配色和谈摆设的时候说过,调剂色找对之后,要以一定的节奏“重现”,并保证一定的体量。家居摆设的元素,也需要彼此“呼应”。复习一下:▼
灰色调背景色下,粉色调剂色一再出现,形成某种韵律,也保证了一定的体量
枝型水晶灯和瓶中的花枝相呼应
节日装饰也是一样的。找好主题之后,可以从器物、摆设、灯饰、香氛和音乐这些方面入手,围绕主题来展开,彼此呼应,“重现”主题。
若非右侧墙面上松枝呼应,圣诞树孤零零,气氛是不是就差很多?自己用手遮住试试看?
没有任何元素呼应的,孤零零的圣诞树,和前面一张比比看,是不是差一些?
反之,一个圣诞主题响彻每个角落的家,气氛是不是比上面那个光杆司令好多了?
呼应不一定是颜色或者形状,也可以是“光”,比如烛光和七芒星型灯的暖光彼此映衬:▼
有时甚至可以巧妙地“借景”来呼应,比如窗外的树林的枯枝和室内简洁的圣诞树:▼
再以春节为例。如果我想要一个“童年怀旧”主题,怎么操作呢?
挂上寓意吉祥的年画:▼
房间里也会养上几枝腊梅或者水仙,换一套复古暖色调床品,再挂几个红色的小纸灯笼。桌子上则摆上祖母传下来的车花玻璃攒盒和高足瓷盘放零食。边柜上纪念祖先点蜡烛用的铜烛台。最重要的是,我还会放一个巨大而蠢萌的老式兔子灯,除夕到正月十五之前是装饰,正月十五那一天,当然就是来做客的小朋友们最拉风的元宵节玩具啦!
厨房嘛,窗边总会挂上正在风干的咸肉或是鳗鱼鲞,再把自己心爱的大红色铸铁锅拿出来,煮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肉圆蛋饺菠菜粉丝暖锅。
这样一来,家中每个角落就都有“年味”元素反复重现、烘托“小时候过年的样子”这个主题了。
这个图,是个典型的例子。主题鲜明,即新春佳节。背景色调相对单一。红色元素反复出现,彼此呼应,那种热烈的气氛就好像要溢出屏幕。如果把其中的两个删去,不仅势单力孤,节日气氛也会淡去
再看这个图,为什么一看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很简单,第一,用的纸灯笼是传统元素。第二,灯笼形态各异但是合并成组,比孤零零的一个两个,要有力得多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和另一半的结婚纪念日是在春天。你想用“阳春三月”这样的明媚主题来装饰家居,并且选了一些漂亮的花材。那么这些花材最好是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在每个房间,这样就比孤零零的一束更能烘托气氛。如果配上花香调子的蜡烛和香氛,印花靠垫、窗帘和床品,效果会更鲜明强烈。
节日气氛和家居配色摆设不同,它不是一定来自于“视觉”的感受,还来自于声音、气味、味道、温度各个方面的感受,因此可操作的范围非常广,大家不必拘泥于视觉。
比如说这个阳春三月主题,可以加上轻快的音乐,甚至花枝吊灯、花瓣落地灯,花朵调子的香氛等等。这种做法,其实和调剂色重现,和摆设呼应,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渗透到眼耳鼻舌身意各个方面的进阶高端版本而已。
要掌握这类操作,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就是上文提到的,要保证装饰物的体量和重现的频率。太小,太少,都不足以保证效果。春节光贴一副春联,门外看着,气氛挺好的。等一进屋,好了,气氛没了。
第二,是不能偏离主题。任何一件装饰,都必须先问自己,我弄这个玩意儿,它会表达我要的主题吗?有人装着装着,就忘了“童年回忆”的春节主题了。觉得反正过节嘛,不管什么装饰,买点回来总归是好的。
就比方说买植物吧,很多人就爱选富贵竹或是金桔之类的。这些一年四季都可以养,没有鲜明节日色彩的植物,我觉得就不如幼年时熟悉的水仙、腊梅这样冬季,确切地说是春节期间开花的植物,更能突出主题。
五、经济上,对“叠图”中装饰品的巧妙购置
我们谈配色的时候,讲到过,大面积的中性色,尽可能用在体量大,单价高,不容易改动的方面,比如墙面、地板、柜子、沙发等等。而鲜明的,特别的调剂色则用在价格较低,频繁改动的方面,比如挂画、摆设、窗帘布艺之类。
节日的装饰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花点时间,仔细观察一下节假日用具和装饰品,你会发现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每年都用的有实际功能的和每年换新的没啥实际功能的。
对于前一种,每年都用的,建议选购质地优良的经典样式,或者保留家里的古董款。比如上文提到的复古车花攒盒、高脚盘、养水仙的紫砂缸等等。这些东西,正因为年年岁岁都相见,已经成为习惯,自带一种“佳节将至”的前奏,对烘托气氛很有帮助。我每次看到家里的高足盘里放上了大白兔奶糖和花生牛轧糖,春节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这类节日用具和饰品,一方面比较耐用,另一方面又具有实际功能,因此,尤其不能买廉价货,也不宜搞得很夸张。
花器、烛台、餐具,这些可以反复使用的,要质地考究,经久耐用
不信你想象一下,一个假日派对的大餐桌上,摆上60个一次性纸杯,你是个什么感觉,是不是瞬间感觉挺Low的?又或者每年冬至春节祭祖的时候,都端出一个体量巨大,造型夸张,金光闪闪的仿古龙凤纹样蜡烛台,你是个什么感觉,会笑场的吧?
对于后一种,则是一次性的“彩头”。这一次用过的“彩头”,下一次是无论如何不能再用了。因此大可以不必太在意质地。反倒应该多关注它是不是有潜力能带来出彩的效果,怎样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这种出彩的效果。
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留学临近毕业那会儿,有个室友要回国。因为大家都学景观设计,而她的生日又近了,所以当时,我们就选了“夏夜的花园”作主题,给她庆祝生日,顺便告别。
老房子的小小露台不到15平米,只够摆高矮三张小茶几。两瓶香槟十来个玻璃酒杯堆在高几上,一大捧芍药和晚香玉开在矮几上,来的人每人带一盆烹饪香草作礼物,没多久功夫,薄荷、迷迭香、百里香、莳萝就堆在矮几底下,变成一个微型香草园。背后的墙上攀着爬藤玫瑰,另一侧大花缸里养一棵巨大的凤尾竹。背景音乐很轻,笑声不绝。有小伙伴试着把去年圣诞节用的装饰小电珠涂上半透明的荧光绿色,又用黑色胶带裹住电线。入夜之后,我们用做模型剩下来的鱼线,把这串灯挂在凤尾竹之间,用减得很弱的电压。电线裹了黑色胶布几乎看不出来,而电珠则发出微弱的淡绿色荧光,露台一隅仿似一片萤火虫的晕光。
那是一个很美的节日。但是,如果掀开美丽的外层,分析一下,你会发现:
酒杯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东西,因此买了质地优良,设计简洁的款。但是那些在“花园”主题下应景的装饰,比如鲜花,比如盆栽,比如电珠,就无需纠结材质,重点就在于能否有巧思有新意,带出主题效果了。
当然了,一定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的——都已经那么忙了,谁还有空理这些,没精力,没闲情,日常生活牢笼一般令人窒息。
但是正因为此,我们才需要把这个牢狱打造得舒适一些,这是为什么你需要良好的基础家装。也正因为此,我们才需要偶尔“放风”,假日,就是“放风”啊。
我们已经习惯忙碌,习惯忽略,习惯方便,习惯无暇顾及。很多人会花一大笔钱,精心布置好一个家,而一年到头,一家人所有最重要的日子,却都在外面度过。但是,你有没有试过用心动脑,参与其中,去改变一点什么呢?
版权声明
本文为伽罗生活版权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允许后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