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暖手宝、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神器纷纷登场,但在温暖你的同时,它们可能暗藏“低温烫伤”风险。
1月10日上午9点,在亭林医院普外科换药室内,医生正在为54岁的顾师傅查看伤口恢复情况,并详细讲解日常护理常识。
原来,由于天气寒冷,顾师傅在睡觉时用上了热水袋,但没想到半夜突然被疼醒,第二天腿部更是出现了红肿、起泡的症状。
亭林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周朋飞表示,顾师傅是典型的低温烫伤,已经累及脂肪层,属于三度烫伤。
据了解,入冬以来,我区低温烫伤病例频发,由于低温烫伤发生时可能没有剧烈疼痛等明显不适,因此很容易被市民忽略,一旦自行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伤口感染,长时间无法愈合等。
周朋飞说:“实际上,只要达到44℃以上的温度,且持续接触皮肤6小时,就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如果只是简单的发红,没有水泡,可以自行在家消毒、涂烧伤膏。但如果已经起水泡了,并且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好,就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介绍,低温烫伤往往更“偏爱”感知能力不敏感的人群,如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婴幼儿等人群,且经常会发生在小腿、足部、脚踝等容易与热源长时间接触的部位,请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周朋飞说:“患有糖尿病足或是糖尿病的病人,我们不建议他采用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接触皮肤的方式取暖,可以开空调或地暖等方式取暖。”
记者:杨惠聪、朱磊、郭娅妮(见习)
通讯员:胡晓敏
编辑/责编:俞岚婷
审核:陈建军、林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