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苏然,和老公张强结婚五年了,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张强家里有个妹妹张莉,比他小五岁,还没结婚,性格有点娇惯,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一向偏爱张莉,小时候张莉犯了错,挨骂的往往是张强;长大了,婆婆总是千方百计补贴她,生怕亏了她。

张强对这事看得开:“家里就咱俩挣钱,妈和莉莉就靠着咱们。她还年轻,以后要出嫁,这些都是小事。”我想想也对,毕竟是一家人,能帮就帮着点吧。

可张莉最近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份“亲情”有了新的认识。去年,她突然找到我和张强借钱,说要凑十万块钱给自己开一家小店。我和张强商量了很久,觉得她也是为了工作稳定,也就答应了,把我们多年攒下的一笔存款借给了她。

当时借钱时我特意叮嘱:“莉莉,咱这可是借的钱,不是给的,你得有个计划,什么时候能还?”

张莉笑着拍着胸口保证:“嫂子放心,我开了店生意好了,第一个月就开始还,绝不会赖账。”我听着也放下心来,可谁知道,这钱一去就像泥牛入海,一年过去了,连个影都没见着。

这一年里,我催过张莉几次,开始她还打哈哈,说生意刚起步,资金周转不过来,稍微缓缓。看着她确实忙前忙后,我也不好再逼得太紧。可后来,她的店铺不仅没好转,还草草地关了门,理由是“赚不到钱,干脆算了”。



店关了,张莉也没主动提还钱的事。我忍着没开口,等了一段时间实在憋不住了,就让张强出面提了一句:“莉莉,之前借你的十万块,现在是不是该计划着还了?咱家里也是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谁知道张莉一听这话,脸色马上变了:“哥,嫂子,这钱不是借的,是妈说给我补嫁妆的!你们怎么能让我还?”

这话一下子把我噎住了,我努力压下心里的火气:“莉莉,这钱是我和你哥的存款,咱当时可是说清楚是借的,怎么就成补嫁妆了?你要是这么说,可就不地道了。”

张莉却摆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嫂子,当初妈说你们有能力,帮我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嫁妆少了,我以后在婆家抬不起头,哥总不能看着我受委屈吧?”

我听得脑袋发胀,气得当场拍了桌子:“莉莉,你嫁人是你的事,但我们家可没这个义务替你垫嫁妆!你说这是妈的意思,那好,咱们就当面问清楚。”说完,我转身就去找婆婆。

婆婆倒好,一听事情闹开了,连忙站在张莉这边:“小然啊,莉莉嫁人,咱们做哥哥嫂子的帮一把不是很正常吗?再说了,她还年轻,以后日子也不容易,你们别老想着催钱的事,得体谅点。”

我彻底懵了:“妈,我们借给莉莉的是我们小家的钱!我们还有房贷要还,还有孩子要养,这怎么就成了理所应当的?”

婆婆不耐烦地摆摆手:“你们赚得多,她也没别的亲人指望,你们就当补贴点吧。”

那天我和张强回到家,气得一个晚上没说话。后来张强忍不住叹了口气:“然然,你别生气,莉莉就是这样被惯坏了。这钱……咱也别指望了。”

我冷笑一声:“别指望?我可不干!当初她拍着胸口说借,咱就这么便宜了她?这不是钱的事,是理儿的事。要是她真赖账,以后我可不跟你家来往了!”

张强知道我铁了心,也不再劝我。之后几天,我直接找张莉摊牌:“莉莉,你要是觉得家里能白给你十万块,那以后我们两家就别往来了。这钱是借的,字据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你还不上可以慢慢还,但赖账?门都没有!”

张莉一开始还撒泼,说什么“要不是你们非得催,我也不会这么丢脸”。可见我态度坚决,又让张强亲自过来跟她谈了一次,她才开始妥协。最后,她同意分期还款,虽然每个月还得少,但至少不再是一毛不拔了。

经过这事,我和婆婆、张莉之间的关系彻底冷了下来。以前我还想着一家人多走动,可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亲情是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不是理所当然的索取。

日子归日子,账归账。后来张莉嫁人了,她的婆家确实看重了她带去的嫁妆,而我也算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虽然和婆婆走得远了点,但我不后悔,因为这个家,需要靠平等和清楚的边界来维系,而不是一味的牺牲和纵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