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圆桌对话现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设置了主题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圆桌对话,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网成主持,来自北京、河北、深圳、江苏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亮点做法及成效。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处处长李保红:

出生缺陷防控成效显著 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河北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孕妇产前基因筛查服务,具体包括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两个项目的筛查。

耳聋基因是带有遗传性的,唐氏综合征则是属于胎儿基因突变性的。将基因检测技术用于出生缺陷防控,可实现在孕期对胎儿进行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

为做好这项民生工程,我们努力做到三点:

一是满足群众需求。随着高龄孕妇越来越多,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概率会显著增加。所以,群众有对胎儿患病风险进行筛查判断的需求。

二是落实党委、政府要求。河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出生缺陷防控工作,要求我们要将最先进的基因筛查技术引入到胎儿出生缺陷的防控中。

三是项目工作者有追求。工程目标确定了,项目负责人就要把具体工作做好做扎实,要让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自2019年起,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惠民项目,严格按照统一采购、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质控、统一信息、统一咨询“六个统一”的标准开展工作,探索形成了“公平可及、科学规范、系统连续”的孕妇产前基因筛查防控出生缺陷的“河北模式”。

至今,河北省已有410万人次孕妇享受到免费筛查服务,其中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219万人次,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191万人次。

通过开展孕妇产前基因筛查,河北省出生缺陷防控成效显著,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流程,更加注重细节,让群众更加放心。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思来:

“五个结合”破解“小小孩”托育难题

2024年10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暨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成立。这是北京市第一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也是朝阳区第一家公建民营的普惠制托育机构。

成立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是为了满足周边群众多样化的托育需求,也是落实朝阳区委、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托育产业”的要求。

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面积近3000平方米,专门招收附近0—3岁的“小小孩”。关于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五个结合”:

一是与社区教育结合。通过儿童成长中心,社区以公开课的形式为育龄家庭传授托育知识,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缓解年轻家长的育儿焦虑。

二是与医疗资源结合。通过与辖区内的首都儿研所合作,成立朝阳区0—3岁的医育结合研究中心。通过成立中心,可将最新的婴幼儿照料知识、医育服务送到家庭。

三是与教育相结合。辖区内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展托育教育的学校之一。通过与学院合作,可促进托育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四是与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结合。通过结合,社区可打造从0—3岁、3—6岁到义务教育一体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从而确保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是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结合。朝阳区是北京的经济大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尤为重要。建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不仅可解决本地“小小孩”的托育问题,也可解决外来人员中“小候鸟”以及外籍人士中“小小孩”的托育需求。

2024年10月25日,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开始接收适龄儿童分批入园,目前已爆满。接收的外籍儿童中,年龄最小的仅5个月大。

通过儿童成长中心的建设,八里庄街道幼儿园解决了“小小孩”托育问题。在公建托育的指引下,八里庄街道将托育拓展到社区嵌入式、单位嵌入式等多种形式,实现从1到N的发展。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颐养院院长梁燕萍:

村集体打造医养品牌,探索养老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黄贝岭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黄贝岭村依然生机勃勃。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并存,古典与时尚相互交融。

黄贝岭村人口密度大,且构成复杂。随着老一辈“拓荒牛”的退休,原住民及社区居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村集体股份公司出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一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黄贝岭颐养院。

黄贝岭颐养院于2018年建成,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目前,入住率约为80%。在这里,老人小病不用离床、大病有直通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

村集体做养老有天然的优势,不仅能有效解决资金、场地等问题,还能真正实现“养老不离村”。

统计数据显示,近70%的老人希望留在城区养老,不想去郊区和偏远地区。在黄贝岭村,居民可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养老。

目前,黄贝岭颐养院是深圳市唯一一家村办的村集体养老院。由村集体来打造医养品牌,黄贝岭颐养院为湾区的幸福养老图景做出有益探索。我们希望,村集体养老模式能被更多地复制推广。


江苏省镇江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缪宏:

“不离床洗浴”,长护险有效帮助失能老人

对正常人而言,洗澡像吃饭一样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对一些失能老人,洗澡却成了奢望的事情。

洗浴一直是困扰失能老年人家庭的棘手问题。有些失能老人由于不能经常洗澡,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大。

在实地走访中,我曾发现一个50多岁的男士由于脑梗而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长达5年没认真洗过澡。平时,只能由70多岁的老母亲简单为他擦洗身体。

2023年10月1日,长护险制度在镇江正式实施。以此为契机,镇江将“为失能老人洗浴”写进文件,明确规定每月可由两名专业护理员、一名护士携带专业洗浴设备,免费为失能老人“不离床洗浴”3次,每次服务不少于两个小时。

前面提及的那位男士就享受到了“不离床洗浴”的服务。为此,他的老母亲特地让社区工作人员转达对这一好政策的感谢。

我们向全市群众承诺:给我们一个失能的“脏老头”或“脏老太”,我们还您一个干净的“香老头”或“香老太”。

短短一年多时间,镇江已为失能老人提供“不离床洗浴”服务3000多人次。服务过程中,无一例投诉,无一例安全事故。

“不离床洗浴”给失能老人带来了幸福感、获得感。服务开展以来,镇江市医保局收到80多面锦旗、30多封感谢信、市政府“1234550热线”多个表扬工单。

镇江开展“不离床洗浴”的做法,在医保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医保局领导,陕西、四川等省医保局领导曾专程到镇江参观调研,并对镇江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健康路上一个不能缺。通过首创“不离床洗浴”,镇江托起失能老人“稳稳的幸福”,相关做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郑智维整理)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期、1月6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