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25日晚,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京剧《芦荡火种》。演出十分精彩,毛泽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接见演出人员时,提议剧名应当仿照中国古典小说改为具有水乡特色的《沙家浜》。

从此,京剧《沙家浜》唱红了大江南北,剧中的“郭建光”更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京剧《沙家浜》中的“郭建光”

江青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化旗手,因为政治需要,十分重视京剧《沙家浜》,想要亲自见一见“郭建光”的人物原型。

有人介绍说,剧中的人物原型叫刘飞,当时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政治部主任,是伤员中职务最高的。他身受重伤,胸嵌敌伪子弹,但仍召集阳澄湖芦苇荡中的伤病员开会,登记姓名、建立党团组织、明确斗争任务,带领伤病员坚持敌后斗争,成就了一段芦荡传奇。



战争年代的刘飞

他伤愈后历任新“江抗”团长兼政委、新四军第6师第1 8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20军军长,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是出了名的军中猛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现在是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但这位将军脾气不太好,都传说他与许世友有得一比,特别是谁要宣传他,他就会给谁着急。

江青听罢这些,不以为然。



文革中的江青

1965年初夏的一天,刘飞突然接到了江青要接见他的通知。他知道准是为了《沙家浜》的事。他早就不想借反映“江抗”36个伤病员的剧作,来扬个人之名,因此不想去见面。但他又实在想不出拒绝的合适理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刘飞平时爱穿草鞋,一支左轮手枪不离手。去见江青那天,为显示对江青的尊重,他特地换上了皮鞋,但因为他还在病休期间,身边没有军装,就穿了一身便装。

当他迈着大步,脚下的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咚咚”的响声,来到江青在上海下榻饭店的会客厅时,江青满脸不愉快地朝他皱了一下眉头。

江膏劈头就问:“你是军人吗?”

刘飞回答道:“是的。”

“是军人为什么不穿军装?”

江青这一问,刘飞不高兴了,他硬邦邦地说:“因为我正在病休,没有军装。”

江青愣了一会儿,让他坐下,面无表情地要他讲一讲在阳澄湖上的那段经历。

刘飞一股脑地把“江抗”36个伤病员的情况讲了一遍,就是没提自己。

刘飞讲完后,没想到江青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你的嗓门怎么这么大?”

原来刘飞的耳朵在孟良崮战役中被炮声震得出了血,从那以后,听别人讲话声音很小,他怕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所以讲话时嗓门特别大。

听到江青嫌自己说话嗓门大,刘飞一下子急了:“我的耳朵是被敌人炸的,平时我就是这样说话的。”

“你这样子一点也不像‘郭建光’”江青说。

刘飞听罢,心情反而平静了起来:“我确实不是‘郭建光’,也没有他那样的光彩形象。”

江青对刘飞的接见到此结束。

刘飞没有给江青留下好印象,江青也没有给刘飞留下好感。

自那以后,刘飞就更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过去了。当有人“对号入座”,把他当作“郭建光”时,他总是竭力阻止,有时甚至板起面孔来训人,这也正是“郭建光”的人物原型长期隐姓埋名的原因。他常说说:“好多战友都死了,我有什么资格去摆功,去张扬自己。我刘飞个人算不了什么。”



刘飞将军

1984年10月24日,79岁的刘飞将军在南京去世。尽管生前他不愿沾银幕上“郭建光”的名气,但他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出生入死、奋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将永留史册,世代传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