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伟人,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有一位伟人,他阔别了最爱的父母,阻碍的妻子,以及最疼爱的儿女,独自一人奋斗在边疆长达28载;有一位伟人,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最终不幸遭受核辐射,染上了癌症,最终为国家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而这位伟人,正是我国“两弹元勋”——中国著名核武器学家——邓稼先。
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爆发了恐怖的杀伤力,人类终于第一次掌握了足以毁灭自己的武器。紧接着,苏联于1949年试爆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颗核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其后,英国和法国也先后研制出了自己的核弹。
就这样,核武器成为了大国的标配。在弱肉强食的冷战时期,核武器已经完成为霸权国家耀武扬威、欺压弱小民族的工具。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自恃核优势,四处挑衅。在朝鲜战争和台海危机中,美国就曾多次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而中苏交恶后,苏联也对中国挥舞起了“核大棒”。
在古老中国的上空,可谓是乌云密布,核灾难随时有可能降临到中华民族头上。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明白,若中国没有自己的核弹,新中国的胜利果实就无法保证。花费几千万生命创造来的和平局面,也随时有可能被霸权国家的核武器所化为乌有。
因此,毛主席在1956年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中提出:
“我们不但要有更多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世界,我们要不受人起伏,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这一庄严宣告,已掀起了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序幕,而邓稼先正是领导和参与这场旷世行动的伟大科学家之一。
邓稼先是安徽省怀宁县人,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便勤学好问,1935年,邓稼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崇德中学,接受了最新式的教育。在那里,邓稼先还结识了比他两岁的杨振宁。两人一见如故,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抗战时期,邓稼先逃出了北平,去往大后方昆明,并考入了著名的西南联大。这所学府,集中了清华、北大、南开等著名大学的优秀教授,可谓是名师荟萃。在这所仅仅存在了8年的学校,竟为国家培养出无数文理科的杰出人才,其中就包括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而西南联大,也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邓稼先,也是西南联大涌现出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校期间,邓稼先师从于王竹溪、郑华炽等教授,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抗战结束后,邓稼先返回了北平,并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
到了美国,邓稼先受到已经先期赴美的老友——杨振宁的资助,很快便在著名学府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安顿了下来。在那里,邓稼先修习核物理学,并很快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美国,邓稼先看到了美国的强大,也看到了美国的霸道。他们凭借核武器的优势,到处称王称霸。美国的狂妄,或许邓稼先之所以会选择核物理专业的原因。他想以自己的学识,帮助祖国获取核武器,换取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安全。
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时,新中国已然成立。他报效祖国的愿望也一天比一天更强烈。在获得博士学位仅仅9天后,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恩师和好友的挽留,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游轮,毅然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
以邓稼先的学识,在美国一定能出人头地,获得更为优越的生活。但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邓稼先仍然放弃了一切,与其他200多位留学专家一起,投入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而他的好友杨振宁,却因一时犹豫,没有赶上返回祖国的轮船。而美国又立即扎紧了口袋,不再允许中国留学生回国。而我们所熟知的钱学森,就是这样被强行扣留的。
回国后,邓稼先便在国家的支持下,一心投入到原子核理论的研究之中,为中国研制原子弹做准备。
一开始,中国为了研究原子弹,向苏联寻求了帮助。而苏联人勉强同意了中国的请求,并制定了援华计划。然而,苏联人却并不真的希望中国获得核技术,因此总在关键时候留了一手。而到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急剧降温,苏联人撕毁协议,撤回了所有的专家。对此,赫鲁晓夫得意洋洋地称:“没有苏联帮助,中国就算花100年也别想制造出核武器。”
面对苏联人的狂妄,中国第一代领导和科学家们却偏不信这个邪。在周恩来、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中国的核物理专家们纷纷齐聚于北京,而核武器的研制也就此提上了议程。
1958年,邓稼先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前往了荒凉的罗布泊。而因此,邓稼先告别了深爱的家人,这一别就是28年,甚至连一点音讯也没有。而这,也是许多参与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所面临的共同宿命。
在中科院党委书记张劲夫的推荐下,邓稼先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虽然是领导,邓稼先在高度责任感的驱使下,仍然身先士卒,承担了最危险、最累的活儿。1963年,在长城脚下,邓稼先和他的科学家们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核武器“冷实验“。
在此期间,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用搅拌棒去拌药,稍不注意就可能因炸药爆炸而牺牲。但是即便如此,邓稼先仍然毫无惧色,毫不在乎。在邓稼先等人的努力下,这次冷实验取得了击打的成功,为原子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续的核武器研究中,科学家们曾多次遇到危险。但是邓稼先却总是不顾个人安危,站在了第一线。面对核泄漏的危险,邓稼先经常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人下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既然别人不能去,自然就只能邓稼先去了。在大剂量的核辐射下,邓稼先的健康受到了致命的损害。当原子弹的原子在剧烈裂变之时,邓稼先的体内也在发生了这一场可怕的裂变,而裂变的正是可怕的癌细胞。
1964年秋季,在新疆罗布泊的马兰镇,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制完成。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中,一颗巨大的火球拔地而起,它所发出的咆哮,似乎要掀翻整个地球。通过间谍卫星,苏联和美国同时看到了这颗火球,而他们也就此明白,中国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被人随意玩弄、欺侮的中国。
原子弹爆炸后,整个中国都沸腾了。而在现场,邓稼先也激动不已,他和战友们纷纷涌出地下指挥所,他们将帽子和衣物抛向空中。那一刻,他们紧紧地拥抱、欢乐地庆贺着!这一切,都是他们努力和牺牲的结晶。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研制一颗原子弹有多难,或许只有邓稼先等科学家自己知道。他们经费有限,吃得不算好,衣服也不够御寒,待遇也不够优厚。但对这一切,邓稼先等人都无怨无悔。
然而邓稼先等人并没有过多的庆祝,他们随后立即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在这场研究中,仍由邓稼先作为领头人。在他的启发下,一位名叫于敏的科学家发现了氢弹的突破口,研制出了著名的“于敏构型”。
终于在1966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也在茫茫的戈壁滩爆发了。这颗氢弹释放出比原子弹强大得多的威力。而中国,也就此掌握了这种世界上最具有威慑力的武器。
但在研究核弹期间,邓稼先再次遭遇了核辐射,使其体内的癌细胞空前活跃起来,疯狂地吞噬着邓稼先的肌体。但在邓稼先看来,这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正如著名学者泰勒所说: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是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扼杀武器的武器!
而中国的核武器,正是这种扼杀战争的武器。有了强大的武器,昔日的敌人也会变成朋友。尼克松的访华,中日的建交,谁说没有核武器的功劳呢?
邓稼先等科学家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但得到却太少太少。1971年,中美关系回暖,杨振宁第一次踏上了归国的旅程,并与老友邓稼先见了面。到了1986年,邓稼先因直肠癌而住进了医院,而癌症正是因为先前累积地核辐射引起的。
听闻老友病重,杨振宁匆匆赶到北京,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他与邓稼先最后一次见面了。在医院里,杨振宁最终问了憋在心里已经很久的问题:
制造出原子弹,邓稼先到底得了多少奖金!
对此,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回答,奖金10元。之后,邓稼先又补充说:“不,是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对此,杨振宁以为他们是在开玩笑。但是许鹿希却认真地说,这是真的。1985年,国家给科研团队办法了1万元原子弹特等奖奖金。单位实行了平均分配,分摊下来,每个人只有10元。许鹿希的话,竟把杨振宁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1986年7月29日下午1点50分,英雄邓稼先走完了他最后的旅程,时年62岁,为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画上了最终的句号。为了这个国家,邓稼先付出了一切,青春、个人前程、家人乃至于生命,却最终让中国立在了世界辉煌的高点。
邓稼先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为了国家的兴旺和强大,不断前进。如今我们祖国自由而强大,而邓稼先的英灵,一定能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