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退休金成为了众多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日益凸显:有的老人退休金花不完,账户里的数字逐年增长;而有的老人却月月捉襟见肘,为生计发愁,甚至不得不节衣缩食。这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思考,退休金制度是否偏离了其最初设立的宗旨。



退休金设立的初衷,本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辛勤工作大半辈子后,能在退休岁月里维持基本的、体面的生活。它承载着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是一种基于公平与互助原则构建起来的保障体系。让每一位为社会发展付出过汗水的老人,都能安心养老,不惧温饱之忧。

那些退休金花不完的群体,往往是在退休前处于优势行业、较高职位,或是拥有特殊技能,退休金基数高,再加上各种补贴、福利,使得他们手头宽裕。比如一些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高管,退休金加上企业年金,每月入账颇为可观,足以支撑他们国内外旅游、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批普通企业退休工人、灵活就业人员。普通企业退休工人在职时工资水平本就不高,缴纳的养老保险金额有限,退休金自然少得可怜。以一些小型私企的流水线工人为例,退休后每月拿到的退休金可能仅仅只够维持最基本的饮食开销,一旦生病就医,立刻陷入经济困境。灵活就业人员更是艰难,由于收入不稳定,缴纳养老保险常常断断续续,退休后所获寥寥无几,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当下,生活愈发艰难。

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无疑违背了退休金制度公平保障的内核。从社会公平角度看,同样为社会创造价值,付出劳动岁月,仅仅因为职业、单位性质不同,晚年生活质量就天差地别,这容易引发民众对社会公平性的质疑,加剧社会矛盾。从社会稳定层面考量,大量退休金不足的老人陷入生活困境,可能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增加社会救助负担,甚至引发一些不安定因素。

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缩小不同群体间的退休金差距,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让分配更加均衡;另一方面,加大对低收入退休群体的补贴力度,如设立专项补贴用于医疗、生活必需品购置等,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合规范围内提高员工在职时的福利待遇,足额缴纳养老保险,为员工退休后的生活奠定更好基础。

退休金制度的完善之路任重道远,但只有回归保障全体老年人安稳晚年的初心,不断弥合差距,才能让这一制度真正成为社会的 “稳定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人生的暮年,沐浴在公平与温暖的阳光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