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来到合肥视察工作的毛主席受到了整个城市的欢迎,在离开时,同行的张治中突然对他说,您好像一直存着戒心?
张治中的话来的突然,之后,毛主席才道出了原因。张治中为什么突然这么说?毛主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表现呢?
1、“警戒”的主席
自建国以后,毛主席就一直忙于国家事务,为了能够深入的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毛主席在这几年一直坚持亲自去地方视察工作。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合肥视察工作,他带上了张治中。作为一位有名的爱国将领,张治中自参与我党事务以来就十分尽心,因此,毛主席也对他十分看重。
从视察工作开始到结束,一切都显得格外正常,但自离开合肥的欢送过程中,毛主席却露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情绪,正好被张治中所捕捉。
在离开合肥时,毛主席和张治中同乘一辆敞篷车,显得格外亲民友好,听闻毛主席要离开的当地人民也纷纷前来欢送,站满了道路两旁。
张治中突然问道:“您似乎有些紧张,处处存着戒心,是害怕遇到什么危险吗?”张治中问出了自己思考已久的问题,让毛主席一愣。
随后,毛主席才道出自己“警惕”的真相,张治中才不得不感叹主席的伟大和亲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主席表现的不寻常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受人尊敬的毛主席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伟大的毛主席都是人民心中最为尊崇的所在,其原因,不是简单的几个理由可以概括的,而是那些存在于他为人民所做的点点滴滴之中。
毛主席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中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高高在上,反而有着许多良好的习惯,并且影响了周围的许多人。
少年时的毛主席,虽然出身普通,但在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成长为了一个拥有赤诚之心、心怀大爱的人。
长大后,随着先进革命思想的涌现,他毅然决然的参与到救国救民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中,就像天生的革命者。
他是从人民中来的,自然也要深入人民。所以,在成为领袖之后,他一直坚持着自己之前的种种习惯和原则,坚决不给人民造成麻烦。
众所周知,我们党我们国家在革命时期曾经遭遇过很多困境,但在毛主席的机智应对下,都化险为夷。
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到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主席坚持和众多将士们站在一起,与他们同吃同住,是军民心中最亲切的存在。
他也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深入的了解到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之后,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为革命奠定了基调,也为人民争得了安定的生活。
可以说,他的革命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而战的,是人民的领袖。就算在之后,毛主席成为国家领袖,他也一直都坚持着这些初心,致力于为人民谋福祉。
所以,从小养成的习惯和革命的经历碰撞之后,毛主席的生活变得更加质朴,低调。这一点,从他亲自视察地方工作,不让官员接待,也不让人民欢送的做法就能看出。
但在这次合肥的视察过程中,却出现一些不一样的情况,继而引起了张治中的疑惑。
3、张治中的提议
张治中和毛主席可以算得上多年的好友,早在张治中还是国民党将领时,他就久仰大名。两个人都是一心为国的人,所以十分能体会对方的心思,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好友。
张治中直率的脾气毛主席是知道的,所以,当毛主席决定亲自视察合肥时,他便邀请了张治中,除了让他目睹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生活之外,也想让他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
为了不打扰百姓的日常生活,毛主席一如既往的采取低调行事的作风,在当地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了合肥。
在这里,他仔细的了解了当地的民生、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事无巨细,这让一旁的张治中不禁感叹,有这样一位领导人,实在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同时,毛主席也深入到当地部分人民的家中,亲自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其亲切和平易近人的气质让人不敢相信。
很快,视察工作进入尾声,张治中就想让合肥的人民都感受主席的风采,所以就联系相关人员,问及是否能组织群众在离开的那天为主席欢送。
在毛主席身边呆的时间长的人都知道,他是向来不崇尚这些表面功夫的,不然也不会在到达合肥时禁止官员接送和群众欢迎了。
相关人员随即面露难色,好久才说道:“这样是很好,但是主席会同意吗?”
张治中随即回答道:“交给我吧,我去请示主席。”之后,张治中就离开了。显然,他并不知道主席长期以来的习惯。
于是,张治中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主席提了这个建议,一向拒绝这类仪式的主席这次竟然说,这次按你们的安排来。这让旁边的官员一脸震惊,主席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这些疑惑在第二天的欢送仪式中,得到了答案。当天,合肥当地的群众几乎都来到了毛主席下榻的地方,人群绵延十里。
张治中没有见到过这样的阵仗,内心不禁觉得恐慌,但同时,他也注意到毛主席的不一样的神情,才问出了那个问题。
毛主席随即说:“人民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把人民摆在最前面。”
通过毛主席的回答,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一次毛主席默许的原因,不是突然转变了性子,而是不想抚了当地人民对自己的一片敬仰,这也是他始终心系人民的表现。
听到毛主席的回答之后,张治中对毛主席的尊重更加浓厚和热烈,有这样的国家领袖,新中国的未来充满光明。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被记住的场景,但如果问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那一定是和人民在一起的时候,那时的他既是国家主席也是人民之一。
参考资料:
周海滨《张治中:最后岁月直谏毛主席》
张治中——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