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谢佼、沈伯韩

“甜心姐姐,你怎么才来啊!”

12日上午,西藏定日县曲洛乡措昂村的集中安置点里,一群小姑娘围着一名大姐姐,欢呼雀跃。她们从大姐姐的手里接过颜料笔、画纸、糖果等礼物,咧嘴笑了起来。


1月11日,谭惜仁(左三)和孩子们在一起。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我叫谭惜仁,她们叫着叫着,谐音叫成‘甜心姐姐’了。”带领这群孩子的回族姐姐谭惜仁,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救援队的一员,曾参加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等震后心理救援,在玉树待过4年,经验丰富。

1月9日深夜,谭惜仁等4名队员赶到了定日县。10日她来到西藏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负责的措昂村安置点,原计划为森林消防队员提供心理服务,没想到战士们说:“老百姓和孩子们更需要!”

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围在帐篷边,好奇地打量着谭惜仁。谭惜仁一招手:“想当班长的请举手。”孩子们齐刷刷举手。

13岁的旦增、洛桑丹巴头脑灵活,成了招呼男孩子的男班长,五年级的旦增卓玛和另一名小女孩担任女班长。安置点80多名孩子,就有了“头儿”。


1月11日,6岁小女孩尼玛吉宗亲吻她的“甜心姐姐”。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谭惜仁对大家说:“消防员叔叔辛苦不辛苦?”

“辛苦!”孩子们异口同声。

“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呢?”

孩子们大眼瞪小眼,摇头说:“不知道。”谭惜仁笑着说:“叔叔们要给安置点所有人做饭,咱们帮着择菜好不好?”

“好!”

只见“甜心姐姐”带着小朋友们,兴冲冲地去帮忙,大孩子洗菜,小孩子手搭手帮着搬凳子,消防员们看到都乐了。

经过分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救援队决定在这里设立工作点,通过孩子走进受灾家庭进行心理复健。


1月11日,谭惜仁去孩子们的家开展家访。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11日上午,谭惜仁来到安置点,已经混熟了的孩子们把她团团围住喊“甜心姐姐”。

男孩子们喜欢踢球,谭惜仁给他们找来足球,两个土块一摆就是球门,开踢。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牦牛队”!

“我的偶像是内马尔,技术好得很。”旦增脚法不错,打门力度和准度很高。


1月11日,班长旦增(右一)用手转球,以此分配队员。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这边男孩子生龙活虎,那边女孩子文文静静。谭惜仁拿出手机播放锅庄音乐,小女生们就地围成一圈,自如地跳起了锅庄。一曲舞毕,谭惜仁教大家唱《歌唱祖国》,然后又给大家分发纸笔,让他们画自己最想画的图案。

6岁的尼玛吉宗穿着花棉袄,先画了一顶小小的帐篷,在旁边画上了大大的红心,把梳着羊角辫的自己也画上去,天空画上了太阳。她想了想,工工整整地写上:“西藏加油!”“定日加油!”


1月11日,6岁小女孩尼玛吉宗展示自己的画作。新华社记者 谢佼 摄

“从孩子们的画可以看出她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谭惜仁说。

一幅画、一曲舞、一首歌、一场球……“甜心姐姐”成为这个安置点里最忙的人之一。接下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救援队还将联动地方卫健部门、教育部门,尽快利用当地教师群体培训出一批心理服务队伍。

来源:新华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