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 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受到严重批判。在众多批判声中,彭老总给予的最为严厉,直接说粟裕的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然而,同样参加会议的贺龙却对此没有任何发言。彭老总和贺龙元帅在军事方面都被称为天才,性格也相似,都是耿直且爽朗,但在对粟裕的看法上却截然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那场会议上,针对三件事情对粟裕进行了批判。其一,1955 年在对马祖列岛发起进攻时,粟裕被指越过彭老总发布命令。其二,1957 年,粟裕访问苏联时,以参谋部的名义向苏联借资料,且未上报国防部。其三,1958 年,中央撤回全部在朝鲜的志愿军,这个命令被认为是粟裕下的,未向国防部汇报。经过这几件事情后,彭老总觉得粟裕是想要夺国防部的权,同时有联合外国嫌疑,这也是彭德怀认定粟裕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主要原因。
但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三件事情存在不小的误会。首先,关于向马祖列岛发起进攻,这其实是中央的决定。1955 年,粟裕根据前线情况分析,认为解放金门需要细致长久筹划,而解放马祖列岛相对容易。于是,粟裕在 3 月 5 日将自己的想法上报给上级,彭德怀同意并给予批复。四月,上级指示福建军区负责解放马祖列岛,但粟裕觉得福州军区机构不全面,需南京军区协助。然而,福州军区进度缓慢,粟裕便和皮定均开会制定三个方案。但皮定均向彭德怀传达时信息不准确,最后变成粟裕擅自决定,这显然与事实不符。粟裕很快向中央写检讨澄清此事,但当时仍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
其次,1955 年到 1957 年,粟裕担任总参期间,很多提交上级的文件被打回。有人建议粟裕学习别人管理技巧,当时中苏关系好,苏联自然成为学习对象。1957 年 11 月,粟裕带队访问苏联时,向苏联要了国防部和总参部的建设资料,以作参考解决问题。这些资料并未涉及国家机密,双方交涉也未超过 20 分钟,不存在联合外国搞事情的情况。
最后,关于朝鲜撤军一事,也没有严重的越权行为。1958 年 2 月,总参部提出志愿军从朝鲜撤军的方案,上级不同意,认为总参部无权下令撤军。后总参部换国防部为方案起草者,仍被打回。之后方案作废,以军委名义下令撤军。
彭老总对粟裕的批评严厉,而贺龙在会议上不发表意见,主要是因为他不了解事情,对不清楚的事情保持沉默。这与彭老总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里插入一个历史案例。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与魏延在北伐战略上存在分歧。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而诸葛亮出于谨慎考虑未采纳。不同的人对魏延的这个提议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魏延有冒险主义倾向,也有人觉得魏延的提议有一定可行性。这就如同彭老总和贺龙元帅对粟裕的不同评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对同一事件或人物会有不同的判断。
彭老总和贺龙元帅对粟裕评价的差别,反映出他们在看待问题时的不同角度和依据。彭老总可能更多地从当时的具体事件和他所了解的情况出发,对粟裕做出了较为严厉的评价。而贺龙元帅则秉持着谨慎的态度,在不了解事情全貌时不轻易发表意见。但无论评价如何,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和人民立下的赫赫战功不可磨灭。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避免片面的解读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