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月12日电(记者骆飞)一片竹篾到底能削得多薄、拉得多细?在赤水市的手艺人这里,最薄的,4片叠起来才有一张A4纸那么厚。然而,这只是一根翠竹“幻化千面”的缩影。

  作画、入菜、造纸……走进贵州赤水竹文化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一根翠竹“拓展”的更多可能性。“竹子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一直努力做好竹产业这篇‘大文章’。”赤水竹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刘朝文说。


  图为2024年7月拍摄的赤水市竹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赤水河谷,竹林如海。隶属革命老区遵义的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赤水人世代以竹为生,几乎家家户户种竹,农村人均竹林面积8亩多。2023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赤水市“中国竹都”称号。

  在赤水市,人们不仅喜好“居有竹”,更有“无竹不成席”的饮食习惯。他们擅长于就地取材,一年四季都能“以竹入菜”。 据了解,赤水人的“全竹宴”共有10多个大类上百个菜品。每逢婚嫁迎娶、祝寿贺岁、阖家团圆时,当地人都会摆上“全竹宴”招待亲朋好友。如今,“全竹宴”更是成为当地吸引游客的特色美食。


  图为2024年12月27日拍摄的赤水市“全竹宴”。新华社发(李宇航 摄)

  竹子生长周期短,且一次成林便可年年采伐,是一种速生、可降解生物质材料,将在某些领域逐渐成为塑料的理想替代品。

  近年来,赤水市积极响应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发出的“以竹代塑”倡议,积极推动“以竹代塑”全产业链发展,完成了《贵州省赤水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走进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翠竹正在被改变成不同模样。切割、分片、碳化……一系列工序之后,工人们呈现出全竹马桶盖、竹电子秤等竹家居产品。在公司展厅内还摆放着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等。


  图为2024年12月27日拍摄的赤水竹文化博物馆里展示的各类竹产品。新华社发(张影 摄)

  作为赤水市竹产业的龙头企业,泰盛(贵州)纸业,几乎每年能消耗原竹材料140余万吨,并为以竹纸浆板为原料的纸制品生产企业提供竹浆30多万吨。随后,更多竹浆会被下游企业加工成饼盒、鞋托、酒盒内托等产品。

  “目前,以竹纸浆板等为原料的产品逐渐深入消费者的生活日常,甚至有望在更多领域成为塑料的替代品,不仅绿色环保,而且物美价廉。”该公司总经理胥端祥说。据了解,该公司不仅带动着赤水80多家竹木加工企业发展,相关通过国际森林认证的竹浆产品还远销海外。

  近年来,赤水市将生态竹木循环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围绕竹制品、以竹代塑、新材料三个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翁永学介绍,全市目前已培育涉竹加工企业(作坊)近300家,其中“以竹代塑”生产企业10余家,逐渐推出了竹浆模塑、竹日用品、可降解竹粉环保袋、竹非遗产品、竹笋食品等500多种系列产品。


  2024年12月27日,人们在赤水竹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张影 摄)

  竹刀叉勺、竹签竹筷、竹牙刷……这些一次性竹质快消品是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陆续推出的产品。同时,该公司还积极探索将竹制品生产时产生的竹渣等废料进行再利用,加工成机制竹炭。

  “我们将积极打造竹制品产业园、‘以竹代塑’集聚区,逐步构建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翁永学说,到“十五五”期末,全市力争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为推动全国“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