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的一场大火,在很长时间里像余震一样吞噬着我们。但我不躲,也不退。生命在火焰中驰骋,我觉得自己既是脆弱的,但是又是那么丰满和强大。

2023年底,谢欣在上海松江的舞蹈剧场排练厅“白屋”突遇一场大火。几百万的服装库存只剩下灰烬,演出和办公设施设备也都已融化变形,3间排练厅屋顶只见一半。用谢欣的话说,这等于“家没了”。


过去的一年,谢欣一边忙着白屋的重建,一边照常推进着演出和创作工作。音乐舞蹈现场《萨蒂之名·春之祭》,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和以往我们看过的很多版“春之祭”不同,谢欣舞蹈剧场的这次诠释,更带着一些浴火重生的生命力量。

春节后的2月21-22日,该作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




青年舞蹈家、谢欣舞蹈剧场创始人 谢欣改编经典,诠释生生不息的新能量

音乐舞蹈剧场《萨蒂之名·春之祭》演出分为上下半场。其中,上半场《萨蒂之名·轻之重》将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名作3首《裸体舞曲》与6首《玄秘曲》混合编排,让空灵神秘的音乐情绪一以贯之,并用舞蹈肢体具象化了音乐中幻秘的意境。

“我们没有太多改变原曲的结构,在钢琴中加入了颤音琴,因为它金属材质的琴键可以产生非常空灵的音色,给作品增添一些神秘色彩。”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介绍,改编音乐的时候,希望呈现出一种法式的浪漫。“所以演奏的方式也很特别,比如用弦乐器的琴弓来拉奏琴键,或者采用软硬不同的琴锤来实现伴奏声部和旋律声部的层次感。”


下半场《春之祭·生之路》则在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双钢琴版《春之祭》的基础上,增设了打击乐部分,改编为全球首创的“双钢琴双打击乐”版本。4名演奏家演奏2台钢琴,与十多件打击乐器交相辉映,更增加舞台的戏剧性。

这套音乐曾亮相于2021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当时谢欣就有受邀观演,“感觉我的脊梁骨被打到了,那是只有现场的古典乐巨作才能带给人的震撼。”编舞家基因里的创作冲动开始被唤醒,谢欣决定参与挑战创作一个结合了这套音乐的新版音乐舞蹈剧场。


作为演出的重头戏,《春之祭》自诞生以来,已经衍生出400多个版本的舞蹈作品,皮娜·鲍什、杨丽萍等业界著名的舞蹈家都曾改编过自己的版本。对于编舞谢欣来说,重新诠释这样一个经典作品,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与大师对话的机会。尤其在经历了一场大火的考验之后,在她看来,这次的创作更加充满了赤诚与炽烈。

“大火让我更强烈地感受到《春之祭》音乐下迸发的原始生命力。在这一版作品中,我没有像原始的《春之祭》那样,去诠释一个赴死之约。恰恰相反,我想表达一种向死而生的信念。我们的剧场在经历这些磨难之后依然要活着,要生存,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作品传递给大家的,一种生生不息的能量。”

制作人许佩瑾告诉记者:“以往一些现场音乐与舞蹈结合的项目,要么是舞蹈只能作为音乐的氛围组,要么音乐只是舞蹈的配乐。这次音乐舞蹈剧场的创作则打破了这一桎梏,让古典演奏家和现代舞家们在舞台上更加水乳交融。”


国舞剧场搭台,助推青年编导跨界艺术融合

此次音乐家付艺霏与现代舞艺术家谢欣间的合作,说起来也是缘起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当时,制作人许佩瑾正在为付艺霏的另一部作品担任策划,萌生了与现代舞艺术家合作的想法,就联系到了国舞剧场。后来,在国舞剧场的牵线搭桥之下,许佩瑾才邀请谢欣舞蹈剧场共同创作音乐舞蹈剧场《萨蒂之名·春之祭》。

长期以来,国舞剧场就是这样,与众多国内外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合作,帮助广大青年艺术家更自由地探索舞台的——不仅推出“青年孵化平台”,通过委约创作、联合制作等方式,扶持青年舞蹈编导们的艺术创作,还积极搭建平台,助推舞蹈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融合。

回想大火之后,谢欣舞蹈剧场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原本定在第二天的讲座一时间不知道该取消还是继续,也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及时伸出了援手,无偿提供第二天工作坊的场地,才没让计划落空。

过去一年,谢欣舞蹈剧场完成了两轮欧洲巡演,超过50场国内外演出;策划举办了2024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舞蹈周;谢欣和艺术家团队完成的第六个海外委约佐魄《斑驳》也将在本月完成20场演出。

此次的《萨蒂之名·春之祭》在今年2月下旬完成首演之后也将展开全球巡演,著名钢琴家李聪、王鲁、谢亚鸥、谢亚双子、张薇聪以及打击乐演奏家吕政道、张立德等都已加入此项目。

而浴火后的白屋,经过一年的重建,也即将在今年3月焕发新貌。“未来这里不仅是有书店、咖啡店、花店、健身房、还有青少年的艺术实验中心,有小剧场、有教育中心,还有服装品牌的线下体验店。所有人在这里的梦想汇聚成舞团重新出发的热血,我们在这里跳舞,也在这里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