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刚刚开始,南亚的地缘政治已被推上全球舞台的中心,而印度,无疑是这场“大戏”的核心演员。接待特朗普和普京、重启与英国和加拿大的关系、应对中印边境协议的落实,这一系列外交动作让莫迪政府看似忙得风生水起。然而,光鲜的表面掩盖不了印度外交政策中的深层危机。所谓的“多种选择”,所谓的“多矢量外交”,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格局中,正在将印度推向不可控的边缘。



印度自诩为“战略自主”的践行者,强调自己在冷战时期的不结盟政策如今进化为“多方结盟”。看上去,莫迪政府试图与每一个国际体系中的重要角色维持关系:既要向俄罗斯靠拢,继续购买廉价的能源和武器;又要与美国加强合作,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还希望与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修复关系,打造经贸新局。但这种四面逢迎的策略真的行得通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印度并不是一名出色的平衡术表演者,而是一位走钢丝的赌徒。走得好,或许可以在多方势力间讨价还价;走不好,等待它的将是坠入地缘政治深渊的命运。

最棘手的问题在于俄美之间的矛盾。自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在表面上小心翼翼地维持中立,但事实上却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扮演着两头讨好的角色。苏杰生口中的“多种选择”,不过是印度在能源和军火交易中捞好处的托辞。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印度一边大量购买俄罗斯廉价石油,另一边又与美国在技术、军事和经济合作上频频互动。特朗普的回归可能在短期内让印度松一口气,因为他的交易型外交思维可能减轻美国对印俄关系的压力。然而,这种短暂的缓和能持续多久?如果俄乌冲突升级,或是特朗普出于利益考量直接与俄罗斯达成交易,印度的“中立”还能维持多久?更重要的是,美国并不是傻子,长期对印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非其风格。一旦华盛顿对莫斯科的态度转向强硬,印度将很可能被迫在俄美之间做出选择,而这正是莫迪政府最不愿面对的局面。



除了俄美博弈,印度与中国的复杂关系也是一枚定时炸弹。2024年10月中印达成边境协议,被视为双方缓和紧张局势的重要一步。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协议的签署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中印在边境问题上的矛盾根深蒂固,任何一次小规模的冲突都可能导致局势重新紧张。而特朗普的外交风格更让这种不确定性雪上加霜。如果特朗普一改对华强硬态度,与北京“达成协议”,印度是否还能依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牵制?印度在中美之间摇摆的空间将大幅缩小,其所谓的“多种选择”很可能不攻自破。更何况,美国的支持从来不是无条件的,一旦印度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错,其地缘政治处境只会更加危险。

印度内部的矛盾也让其外交政策难以为继。巴基斯坦将在2025年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无疑会为印巴矛盾的国际化提供一个绝佳平台。长期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让两国关系难以调和,而此次巴基斯坦进入安理会,很可能利用这个机会不断向国际社会渲染印度的“恶行”。与此同时,印度与孟加拉国的关系也在经历微妙变化。近年来,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对印度的“微词”越来越多,边界争端和水资源分配问题让两国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如果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联手在国际舞台上向印度施压,印度的区域外交恐怕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更大的隐患在于莫迪政府对国内事务的忽视。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制造“印度崛起”的形象,莫迪不断通过外交手段为自己加分。然而,印度国内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和宗教冲突却被他刻意忽略。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飙升、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正在侵蚀印度的国家根基。一个连国内治理都无法做好,靠外交手腕制造表面繁荣的国家,如何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如果莫迪政府继续头重脚轻,在内忧未解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外交上的“面子工程”,那么所谓的“多矢量外交”只会成为一场自我欺骗的闹剧。



印度的地缘政治豪赌正在走向失控。全球地缘政治的动荡、新兴大国的崛起、大国博弈的加剧,正在压缩印度的战略回旋空间。而莫迪政府的多边外交政策看似灵活多变,实则缺乏明确的核心利益定位。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没有强大的内部经济支撑和稳定的国内环境,印度的外交策略注定是短命的。更何况,大国间的权力博弈从来不是小聪明可以解决的,印度试图“左右逢源”,最终只会沦为国际体系中的边缘角色。

2025年是印度的地缘政治年,也是莫迪政府面临的最大考验之年。从当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印度的外交豪赌并没有为其带来实际的安全和发展红利,反而让其陷入多方压力的困境。如果印度不能在外交政策上明确核心利益,切实解决国内的深层次问题,那么所谓的“多种选择”只会沦为一种自我安慰的口号。莫迪的外交野心走得越远,印度可能离失控的边缘就越近。国际舞台从不缺少演员,但真正能站稳脚跟的,永远是那些有实力、有定力的国家。印度想要在地缘政治的漩涡中保持清醒,就必须尽快学会这一点,否则等待它的,将是战略失误的巨大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