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今年过年我们不回去了,在城里过方便,您和爸自己在家吧。” 电话那头,儿子刘志辉的声音透着轻描淡写。
这话让我愣了好几秒,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窗外冷风呼啸,吹得窗框直响,屋里的暖气似乎也驱散不了心底的凉意。
“怎么不回来?家里都准备好了,你们不是每年都回来吗?”我下意识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急切。
“妈,我和晓雪商量过了,回去一趟太折腾,还得准备礼物,花钱又费力。过年在哪儿都一样,咱们就不回了。等过完年了,我们再抽空回去看看您和爸吧。”
电话那头,他的语气平静又敷衍。我突然觉得有些陌生,这还是那个小时候站在门口拉着我的手,嚷着“妈妈我想家”的儿子吗?
我还没来得及多说几句,儿子便匆匆挂了电话。我呆坐在沙发上,耳边嗡嗡作响,脑子里乱成一团。
茶几上摆满了刚从镇上买回来的年货,瓜子、糖果、腊肠……这些东西都是儿媳晓雪喜欢吃的。
前一天,我还兴致勃勃地想着他们回来时的情景:屋里热闹极了,孩子满院子跑,儿子和儿媳围着桌子帮忙包饺子。
可一通电话,所有的期待都落了空。
我叹了口气,抬头看向墙上的日历。上面清楚地标着:距离春节,还有整整一个月。日子一天天逼近,年味却越来越淡。
儿子刘志辉今年三十五岁,结婚五年了。他从小聪明,学习特别好,村里人都夸他懂事,是我们老刘家的骄傲。我和他爸省吃俭用,供他念书,直到他考上城里的大学,才算松了口气。
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城里工作,娶了个漂亮贤惠的媳妇晓雪。那时,我和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觉得这辈子所有的付出都值了。可是,时间越久,儿子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刚结婚那会儿,他们每年春节都回来住几天,帮我们干点家务,陪我们聊聊天。
可后来,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说孩子小不方便。
去年,他们只待了两天,吃完年夜饭就走了,连腊月还没过完,家里又恢复了冷清。
我心里不是没有委屈,可每次想到儿子在城里压力大,工作忙,我就忍了。
反正我们老两口日子清苦惯了,也没指望他们能回报什么。
我退休后,每月能领到5000块钱退休金,日子虽然不算宽裕,但也不至于太紧巴。
晓雪辞职在家带孩子,家里开销全靠志辉一个人。我心疼他们,主动提出每月给他们4000块钱补贴家用。志辉一开始推辞了几句,但后来还是收下了。
“妈,您和爸真是我们的大后方!”他在电话里感叹了一句,那语气让我心里一阵宽慰,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可今年,他们连个年都不回来过,我心里开始有些疑惑了。真的是因为路途折腾,还是另有原因?
第二天,我按捺不住,给儿媳晓雪打了个电话。
“晓雪啊,今年过年你们真不回来了吗?孩子不是一直嚷着要回来看爷爷奶奶吗?”我试探着问。
“妈,过年嘛,在哪儿过都一样,您别太在意。再说,城里热闹,孩子还能去游乐园玩,比乡下方便多了。”她的语气轻松,还带着笑。
我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下去。心里一阵刺痛,想起去年她回来时,孩子确实闹过,说乡下太冷,没地方玩。
“妈,您和爸身体都挺好的吧?今年我们真回不去了。志辉工作忙,实在脱不开身,再说回趟家花费不小,城里的开销您也知道……”她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挂了电话后,我坐在院子里发呆。天阴沉沉的,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沙沙的响声。我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我省吃俭用,每月把大半的退休金给了他们,可他们连个年都不愿意回家过。
究竟是我做错了,还是他们变了?
我回忆起志辉小时候的样子,那时的他总是围着我转,哪怕只是买个糖葫芦,都能乐呵半天。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这么疏远了?是结婚以后,还是工作压力逐渐占满了他的生活?
几天后,我去镇上的超市买菜,遇到了邻居张婶。她儿子也在城里工作,甚至去了国外。
“张婶,今年过年你们儿子回来吗?”我随口问了句。
张婶笑着摆摆手:“回来啥呀,人家在国外哪有时间回来?不过每个月都寄钱回来,还打电话关心我们。过年嘛,咱们老两口凑合过,不用非得孩子回来。”
我点点头,心里却酸得不行。同样是儿子在外,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回到家,我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
照片大多是我和老伴的合影,儿子和儿媳的照片寥寥无几。
翻着翻着,我看到一张去年春节拍的照片。那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儿子低头看手机,儿媳抱着孩子,脸上带着一丝不耐烦。这张照片刺痛了我的心。
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太惯着他们了?是不是因为我总是主动给钱,他们才觉得一切理所当然,连最基本的亲情都可以忽视?
正当我难过的时候,几天后,一条朋友圈彻底让我心寒。
那天,我随手刷朋友圈,突然看到晓雪发的一条动态:一张飞机票预订单,我儿子、孙子、晓雪及其父母的合影。配文写着:“今年带爸妈去三亚过春节,感受暖冬的美好!”
我盯着那张照片,手指僵在屏幕上半天没动。脑子里嗡嗡作响,心里一片冰凉。他们说忙,说折腾,说回家开销大,可转头却带着亲家去旅游?原来所谓的“忙”,只是对我们而言的借口罢了。
我坐在沙发上,久久没回过神。眼前浮现出这几年我为他们的付出:退休金每月5000块,我咬紧牙关,每月给他们打4000块,自己省吃俭用,就想着能帮他们减轻点压力,让他们过得好些。可我的这份心意,换来的是什么?是他们一次次的敷衍和冷漠,是他们把亲家放在心尖上,却把我们丢在一边。
彻底寒心了。
那天晚上,我和老伴坐在炕上聊了很久。我说:“以后咱们的钱,自己留着吧。不再给他们了。年年给钱,换来的却是这样的冷淡。养老还是得靠咱们自己。”
老伴点点头,叹了口气:“是啊,咱们总想着帮他们,可到头来,连个年都不愿意回来过。咱们老两口,还是别太惯着他们了。”
第二天,我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儿子。
“志辉,我和你爸商量过了,以后不会再给你们补贴了。这些年,咱们给了你们不少钱,也算尽了心意。以后我们年纪大了,也得为自己留点养老钱。”我语气平静,但心里却有些发酸。
电话那头,儿子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急了:“妈,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我们不是一直靠着您的支持吗?晓雪辞职在家带孩子,我一个人工作,压力很大的!”
我冷笑了一声,声音也冷了下来:“压力大?我看你们带亲家去海南旅游,倒是挺会享受的。志辉,妈不是心疼钱,妈是心疼这份心意,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你们说忙,说路途折腾,说开销大,可却有时间和钱带岳父岳母去旅游。你说,这让我怎么想?”
电话那头一片沉默,半天没有回应。我也没再多说,直接挂了电话。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老伴过得平静了许多。每天该干什么干什么,心里反而没了之前的那份期待和失落。我把原本留给他们的钱存进了银行,想着将来用来养老。至于他们的事,我也不再多操心了。
有人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孩子终究是人生的过客,父母却是孩子永远的港湾。但这个港湾,也有拨掉灯火、关上大门的时候。
今年的春节,我和老伴决定简简单单地过。至于以后,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钱,我们会好好存着,为自己养老;心,也会好好守着,不再被冷漠和敷衍刺伤。
有些东西,终究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