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话题“深圳一区因为期末试卷太难延时20分钟”登上微博热搜榜单。据央广网报道,1月9日,深圳南山区数学期末考试结束后,许多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扑了个空,部分学校临时通知考试时间延长20分钟。原来,这次考试的题目实在是太难了,有三年级家长表示,这些题她自己都看不下去,更别说小学生。这次四年级原计划考试时间90分钟,一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有不少中学数学老师感慨:“别说小学四年级学生了,我都写不完!”
一场小学数学考试,难度竟然高到不得不延时的地步。对此,《新京报》发表评论文章《小学数学考试莫把心思花在“考倒”孩子上》指出:“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情,而不是把学生难住,让学生答不完题。超前或复杂的题目设置、繁杂的文字信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压力,把学生困在了读题、解题上,让大部分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题,不得不延长考试时间,说明试题本身出现了问题。这违背了应该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命题原则,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水平和思维状况。”
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应接受符合其学习能力的检验。考试题目过于简单,或许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不足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但题目过难,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使学生因畏难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少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原本对数学有一些兴趣,但因为老师和家长过早地让自己接触奥数,反而开始畏惧数学,最后连课内的数学知识也学不好了。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多数孩子的成长规律。
还有人认为,过难的数学考试,也与现在的减负要求不合。红星新闻在评论文章《中学老师都写不完的4年级数学试卷,与减负背道而驰》中指出:“出题者也不得不考虑,即题目并不是想当然地创新,它还要符合一种社会功能的期待:配合减负的大背景,能真正降低学生的负担、家庭的焦虑。”
或许,出题者的本意是好的,或是想给学生一点挑战自我的机会,或是想通过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刺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但这应该是适度的,过犹不及。从优化考试难度的层面来看,这场考试的出题者的确该好好反思。
对此,澎湃新闻在评论文章《避免考试题目太绕,也是一种减负》中提到,“题目简洁、直接一些,某种程度上也是减负。当一场考试需要集体延长时间,本身就已经说明试题设计不够合理。成年人看孩子的试卷,往往会代入自己的‘当’,但是当家长乃至教师普遍感到一些试题过于难、绕、抽象时,这种反馈也应该被及时倾听,成为促进命题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参照。”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份试卷最大的问题不是太难,而是题目类型单一。数学试题有抽象的一面,也有具象的一面,既可以是数理逻辑的推演,也可以与生活场景结合。这份试卷有太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文字描述很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这更像语文试题,而非数学考卷。广州一重点中学数学名师周老师就表示:“为了适应情景化和生活化,在数学试题里出现两三道贴合生活场景的数学题无可厚非,但不能整张试卷全是这样的题......不管如何变革,数学的本质依旧是追求简约之美,避免过度复杂化......我们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本身的思维之美,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份合理的试卷,应该是难度适中、体量适度的,这才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而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增强学习能力,提升求学热情。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次再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