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城阳融媒主播徐敏。今天与您分享文章《腊月,怀念一种花》。
腊月,在故乡,曾经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发生的情景,当我们父子第一次将一种沉寂多年的鲜花复活于窗格子里时,院子里一下子拥满了人,至今我仍难以描绘人们被一种美惊艳的样子。
这些花样都是父亲凭记忆恢复出来的。
这一年之前,我的头脑中似乎没有“窗花”这个概念。那个晚上,当父亲将几色纸认真地叠成方格,戴上老花镜,将剪刀插进纸里的时候,我还不知他要做什么。只记得当一幅传神的“喜鹊啄梅”在父亲手中脱胎时,父亲眼里含着泪花。父亲将喜鹊在窗格子里比划了一下,我的小小的心里就咯吧响了一声,我被一种搭配震惊了。
后来看油画展览,眼见很多笨拙的框子将一幅幅莫名其妙的意象框死,总觉得不如窗花贴在窗格子里那么自然、那么美。农村的窗格子如同现在的格子田,老百姓通过它看山看水看风看雨,窗花贴上的时候,山也好水也好风也好雨也好,都是花。
记得那晚我们常常将窗花贴反。父亲说,不要紧,贴反再倒过来。父亲极耐心地教我们如何小心地抹糨糊,如何搭配色彩,如何组织图案和意境。心中暗暗惊叹着美的生产过程竟是如此地富有学问富有秩序。贴完最后一格窗花,父亲将油灯挪到窗台说,你们出去看看。后来上美学课时老师讲过一个“审美紧张”的词,用在这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兄弟姊妹都被一种意外的梦里天国似的意境给镇住了,以至忘记了天上纷纷扬扬落下的大雪,直到那个串门的表哥啊地叫了一声,才回过神来。
现在想来,父亲不单单是延续了一种美。但是,这种被父亲竭力延续下来的美在眼下的老家已经只有靠记忆来回味了。
小花格窗换成了大方框窗,白纸换成了玻璃,不知是人们没有时间剪窗花,还是怕糨糊弄脏了玻璃,反正,我是好些年没有看见窗花了。然而,父亲似乎并没有多少惋惜,只是在他的抽屉里锁着些花样,临到腊月常常翻出来给孙子说,知道吗,这就是窗花。
图源:城阳融媒
来源:中国作家网、中国艺术报
作者:郭文斌
主播简介:
青岛市城阳区融媒体中心主播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