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2024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实事和“身边事”,一批民生工程如期高标准完成。

中心城区一条条新贯通的道路顺畅便捷;有百年历史的京沪铁路沧州站焕发新生;获得高比例医保报销和救助的困难家庭如释重负;在社区食堂解决吃饭难题的老人露出满意笑容……回眸2024年,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幸福”,是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最美的底色。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图为新华区海丰南大道与解放东路交叉路口,刚刚贯通的海丰大道宽阔整洁。魏志广 摄

城市更新

有序推进

2025年1月1日,驱车行驶在新贯通的市区朝东路上,马路干净整洁,汽车和行人有序通行。从开元大道到迎宾大道之间,又多了一条东西向的宽敞道路。

市民张伟家住运河区万泰丽景小区,朝东路贯通后,他上下班就开始走这条路。“以前我到泰大国际写字楼上班,需要绕道而行,路远还经常堵车。现在好了,新修通的路近、宽敞、车也少,上班时间节省了十多分钟。”他高兴地说。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实施道路贯通工程,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委、市政府将中心城区道路贯通工程作为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并连续三年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重点推进。2024年,我市又有13条道路实现贯通。

道路贯通工程,打通的不仅是道路,更连通了民心。镶嵌于城市脉络之中的“口袋公园”,则使许多闲置的“边角料”地块重新焕发活力。去年,全市新建“口袋公园”14座,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健康生活的绿色共享空间,也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和休闲需求,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在浮阳大道与永济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律动公园,位置开阔、绿意盎然,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张有才退休之后和同伴们组了个团队唱歌、跳舞,律动公园就成为大家排练的好地方。“以前这里都是小门店,啥景色都没有,现在变成了游园,有大面积草坪绿地。大家来这里唱唱跳跳,心情非常舒畅。”张有才说。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京沪铁路沧州站改造提升项目,是去年全市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工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出行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按照沧州市和铁路部门统一部署,2023年12月,沧州火车站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经过短短一年时间,精心改造提升后的沧州火车站正式通车,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沧州城市发展又一张亮丽名片。

擦亮健康“底色”

提亮民生“成色”

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专家范思远走出沧州高铁西站,马不停蹄赶往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院区神经内科转诊示范病房——那里有10余名患者在等着他诊断治疗。

如今,沧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京津名医已成了“家常便饭”。这正是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大力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带来的“红利”。

去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优化。目前,我市医疗机构与京津高水平医疗机构组建京津冀医联体21个,4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3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77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

不仅如此,为解决群众异地就医的痛点问题,让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便捷高效,沧州百姓到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均视同备案,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我市参保人员到京津区域内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享受与我市同级别定点医药机构相同的报销待遇。同时,我市实现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五种门诊慢特病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县区全覆盖。

“床边安装了扶手,卫生间装了淋浴椅,还给配备了手杖,让我和老伴儿的生活方便、安全了不少。”前不久,在沧县捷地回族乡大贾庄村村民张风山家中,提起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捷,张风山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年70岁的张风山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儿多年前因生病导致行动不便,平日里靠低保维持生活。去年7月,家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对于生活上的新变化,张风山和老伴儿很感恩。

为帮助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去年,我市实施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全市30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安危冷暖和柴米油盐,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去年以来,我市着重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共为9.54万名城乡低保对象支出低保资金38507.46万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优化政策精准服务

拓宽渠道促进就业

拉丝、吹胎、爆口、喷涂……日前,走进河间市嘉腾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碌在各自岗位上,玻璃原料经过数道工序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玻璃制品。在质检区域,工人薛万里正在对玻璃杯进行质检。薛万里说,他通过参加“河间玻璃器皿师”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现在月收入7000多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我市实施了就业促进工程,将劳务品牌创建作为核心任务之一,积极组织实施劳务品牌促就业行动,坚持“一县一品、一域一品”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使其成为拓展就业的“助推器”。

“河间玻璃器皿师”“商贸人”“盐山管道装备工”……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壮大9个省级劳务品牌、38个市级劳务品牌、44个县级劳务品牌,这些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70.44万人。

为了扩大就业,我市还实施了“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工程,通过常态化开展“妇联约你学家政”、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举办技能提升培训班,扩大培训覆盖范围,提升“河北福嫂”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带动更多有就业意愿的妇女加入家政服务行业。去年,全市共培育五星级巾帼家政基地7个,选树五星级“河北福嫂”21名,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乡村)活动841场。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去年以来,我市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人社局按照“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稳岗位办法能用尽用”思路,先后印发《2024年就业促进工程工作方案》《关于延续实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健康发展,最大限度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202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837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4.5%。

优质均衡促发展

教育公平有保障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师生代表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开启了崭新校园生活。去年10月8日,沧州市职教园区首批入园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市持续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标准配建教育设施,深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涵质量,优质教育成为城市发展、人民幸福的坚实基础。职教园区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下实施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园区内聚集了多所中职、高职类院校,学生们将在专业指导下接受全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园区内的学校将与各大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了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持续提升托育服务水平。全市共有12家托育机构参与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的实施,新增普惠托位454个。同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8所义务教育学校已主体完工。

日前,走进沧州市启航爱婴妙妙屋儿童成长中心,老师正带领托小班的孩子们进行感统训练。“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我和爱人都是上班族,实在没时间照顾孩子。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的实施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不仅让托育质量有了保障,还让托育机构的托费降了不少。”幼儿家长寇俊凤说。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新一年开启新征程,我市将继续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愿景“绘”成幸福实景。

来源:沧州日报

编辑:任梓绮

编审:于国树 崔秩恺

审核:孟 辉

邮箱:zjrongmeiti@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