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写下了上面的诗句之后告别了高堂,离开了家乡韶山。

而此后一别经年,年轻的毛泽东也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了一座巍巍大山,人民的救星。但即便如此,对于家乡、对于亲情,他却亦是难以割舍。

1959年,66岁的毛主席6月25日,在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人陪同下再次踏上了故乡的热土。而这距离他上次回到家乡已经过去了32年。

在与地方的同志攀谈之间,他表示“要同乡亲们会一会面,打一打讲,吃餐便饭”。


翌日,他早早起床前往楠竹坨拜谒了埋葬着的双亲。之后回到上屋场旧居,后前往学校看看,又去了韶山水库游泳。晚上,毛主席邀请了家族长辈、亲朋好友吃饭。

不过在受邀名单中却发生了一个插曲——毛主席的堂弟毛碧珠不在邀请之列。

堂兄弟的关系亲密程度众所周知,毛主席不见毛碧珠遂连发三问。面对已经有些愠怒的毛主席,村干部自然不敢不答,只得低声说出理由——“碧珠是富农。”


毛碧珠是毛泽东堂大伯毛福生的第三子。

童年时光,兄弟二人经常一起玩耍、学习,而毛碧珠的大哥毛宇居还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

在年轻的毛泽东走出韶山冲从事革命活动后,毛碧珠也曾追随革命参与其中,他还一度担任过毛泽覃的助手。

只是对于每个独立个体而言,属于自己的路都是不同的。而随着白色统治、革命的危险性加大,毛碧珠也并没有像兄长那样笃定的坚持下来,而是选择了回家务农。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归于普通这才是社会常态。毛碧珠在家务农期间倒是勤恳能干,种得一手好田,还靠着积累慢慢的购置了8亩水田——而这却也成为了他被划为富农的原因所在。

1950年,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根据标准毛碧珠也被划入了富农成分。富农一般是团结对象,但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就地位很尴尬。

但在积累数量可观的田产之外,毛碧珠的苦难却要多的多,他续弦的妻子、儿子又接连离世……

1952年,毛泽东远在北京,国是缠身。而在毛宇居进京探望他时,了解到毛碧珠的困难后,毛主席特意送去了衣料。之后,了解到毛碧珠加入了合作社,毛泽东又开心写信问询。

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毛泽东和毛碧珠之间是有着十分亲密的兄弟情谊的。

而在1959年毛主席重返故乡韶山时,地方肯定是要考虑会面人员的成分问题,是故“富农”成分的毛碧珠也就被从会面的亲友名单中被划掉了。


可是成分就能隔绝亲情、思念吗?

“碧珠怎么没有来?”

“毛碧珠怎么没有请来?”

“我让你们请我的亲戚朋友, 为什么不把毛碧珠请来!”

“他是富农怎么了?还能害我不成?一定要找他来!”

“三哥”

看着满脸沧桑、形容枯瘦的老人,毛主席竟一时没有认出来。

“认不出了, 老了, 你瘦多了。”

而后毛主席又与五弟毛碧珠谈起了家庭、儿孙情况。至于富农成分的划分上,毛主席询问他是否怪自己没有帮他说话,毛碧珠反倒笑道“我不怪你,我理解你”。

主席在从不会因为亲人或自己的私事以权谋私、因私废公。而这一点也是他的伟大之处之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