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魏刘涛
花园路派出所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纬二路与政五街交叉口,这里不仅是河南省政府最早的办公楼,也是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时期留下的唯一建筑。1953年,花园路派出所就在这样一片政治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正式成立。
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公安民警接力奋斗,花园路派出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时代警务模式,先后荣获“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集体二等功等荣誉。从守护平安的坚实堡垒,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者,花园路派出所靠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花园路派出所,揭开“神奇”警营背后的秘密吧。
综合指挥室:智慧警务的“最强大脑”
一天早晨,花园路派出所辖区居民李先生在送孩子上学途中发生车辆刮擦,双方争执不下,导致道路拥堵。李先生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没想到短短几分钟后,花园路派出所的巡逻车就已经到达现场。原来,在李先生报警前,综合指挥室已通过视频监控发现了道路异常情况,并提前派遣了附近的巡逻警力前往处理。这次高效的出警让李先生感叹智慧警务的“厉害”。
如此高效的警务工作得益于综合指挥室这个“最强大脑”。通过加装可视化“一键报警”装置、安装“平安前哨”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整合630余路监控资源,在指挥室可以实现“一屏观辖区、一网知全域”。记者在花园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看到大屏上可以实时查看巡逻警力的车载图传,现场平安前哨的视频图像,这是指挥室使用4G执法记录仪对辖区内的巡逻警力进行日常调度的场景,也是派出所在科技含量上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
社区警务队:扎根基层的“最牢根基”
“邢警官办事公道、懂法明理、经验丰富,有什么矛盾,我们都找他,我们信任他。”辖区群众小赵说。“邢伯伯好,我们放学啦”“邢警官,吃饭了没”“邢老师,感谢您上次的帮助,现在我们两家矛盾解决了,邻里关系更亲密啦”“老邢,下班了来一局棋啊”……记者跟随着社区民警邢新志的脚步走进社区,许多群众都要和邢警官打招呼,拉家常。从警20多年的社区民警邢新志已经成了辖区群众矛盾纠纷的“金牌调解员”。
随着社区民警由“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警民关系更加亲近,警民双向熟悉率越来越高,有困难找社区民警也成了辖区群众的第一选择。这得益于花园路派出所实施的社区民警专职化,在35个社会网格上设立35个警格,按照“一格一警”配齐民辅警35人;推动警网、警社、警民、警医、警校、警企的融合嵌套,做实“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等五项社区警务工作,当好重要场所管理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群防群治组织员、法律政策宣传员、便民利群服务员、防范事故安全员“七大员”角色,逐步实现社区民警“知”社区、“融”社区。
案件办理队:快速反应的“最硬铁拳”
2024年5月以来,紫荆山公园连续发生多起手机盗窃案件,受害者多为防范意识较弱的情侣和独自带孩子的母亲。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小案,花园路派出所案件办理队推行“小案慧破”实战模式,总结出“定点、定车、定时、定人、定位”的“五定”侦查法,建立了接警快、合成快、落地快、抓捕快、结案快的“五快”侦查机制。这不仅促进了警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大大提升了破案效率。
通过对多起警情进行深入分析,案件办理队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规律、体貌特征以及侵害对象高度相似,且作案时间和手法如出一辙。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串并案侦查。面对犯罪嫌疑人全程佩戴口罩和帽子、刻意躲避监控探头的狡猾行径,案件办理队及时调整侦查思路,梳理近期出入紫荆山公园的盗窃前科人员记录,经过综合研判,成功锁定了体貌特征高度吻合的郭某某。经过进一步调查确认,郭某某在案发时间出现在现场,且其多次盗窃前科的手法与本案完全一致,从而基本确定了其为犯罪嫌疑人。最终,犯罪嫌疑人的成功抓获不仅为群众及时挽回了损失,还有效降低了辖区内类似案件的发生频率。
社区民警处理的或许并非大案要案,但每一件小事都关乎着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从综合指挥室的“超脑”调度,到社区警务队的“金牌调解”,再到案件办理队的“铁拳出击”,一室支撑两队、两队互为协同,花园路派出所不断创新的警务模式,成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