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地一案”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上城区举办,旨在深入探究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重塑基础教育新生态,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活动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研究》总课题组指导,浙江省银湖基础教育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教育哲学研究中心、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浙江师范大学高质量育人综合改进研究中心、上海复育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湖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澳门等地的教育局局长、校长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受邀参加活动,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刘运远以《督导研评协作区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埇桥实践》为题作区域案例主题报告。

埇桥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46所,在校学生33.06万人,在编教职工1.14万人。作为全国面积、人口均为最大的县级市辖区,存在着教育体量大、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办学差异明显等多种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因素,如何将督学责任片区与联合教研片区合二为一,如何系统设计区域教育治理体系、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基础教育教研支撑体系,成为埇桥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埇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均衡发展为目标,以问题导向,以“梳理沉淀,为优质均衡寻求‘新路径’;变革机制,为优质均衡铸造‘新引擎’;协同共进,为优质均衡注入‘新动能’;深耕细耘,为优质均衡增添‘新色彩’”等“四新”为核心要义,通过协作区建设,建立“督-导-研-评”一体化机制,统整区域教育“督导、监督、指导、评价”与教育科研“引领、指导、研究、服务” 的双重功能,基于督导发现问题,整合指导研究力量,以评价推动学校发展内驱力,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变革,深入推进人口大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基层创新。其特色在于,以督压实职责、以导锚定方向、以研改进教学、以评明确定位,形成了“督-导-研-评”四位一体的协作区新范式,完善了“区域共督、教学共研、学生共育、教师共训、平台共通、特色共创、质量共评”等7个“共”运行机制;以打造在“国家-省-市-区-校”五级的基础上,首创基层“4.5教研新层级”,为很多学校缺教研、弱研究的问题找到了突破口,丰富教研内涵,提高教研品质。

据了解,2024年,各协作区共组织听课2500多节,对2000多名教师进行课堂诊断评价;开展教研活动182场,参与教师20215人。推进优质资源多元供给改革,打通城乡共同体、埇桥—上城区长三角一体化教育合作平台,推进长三角教育资源的共享交流,埇桥区与上城区就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师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打造“尚智学”品牌,开展联合教研、跟岗培训、主题研讨等活动60场次,惠及一线教师(校干)2万多人次;实施“云上运河”项目,9月至今,开展活动20次,培训人数1万多人。督导研评协作区实践成果突出,近年来,埇桥区教育系统22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坛新星,32名教师荣获省级优秀教师,87名教师被评为安徽省乡村首席教师;109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坛新星,65名教师取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023年度,埇桥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4所学校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杨小微表示,在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方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从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地一案、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动局面,也涌现出丰硕的成果与经验。


这次学术研讨会设置了主旨报告、区域观点、校长闭门研讨会等活动,在主旨演讲环节,6位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策略与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在创新地方实践的区域案例中,4名教育局负责人以及教育交流中心负责人结合教育实践创新案例作主题报告。校长闭门研讨会活动分为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学校文化与教育治理、数智赋能等4个部分,26名校长全面介绍学校创新管理经验,其中,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孙国锋以《123工程: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修模式》为题,详细介绍了“123工程”这一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修模式。

(高继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