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靠近年底的时候,陈毅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弥留之际,陈毅始终放不下过去的革命岁月,还有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他临终之前,始终在呼喊着叶帅和毛主席。匆匆赶来的叶剑英,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战友,面色惨白地躺在床上。
陈毅和陪伴的家人
他知道这个老战友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忍不住上前握着他的手。
靠在他的耳边告诉他,自己带来了他最想要的消息,并且让老战友的女儿将消息读给他听。
这个辉煌半生的老元帅,在听到女儿读完消息后,黯然地闭上了眼。
可这个老元帅迟迟放心不下的是什么?又是在听到了什么样的消息后,安心地闭了眼呢?
戎马元帅的陨落
这一天,陈毅的子女守在父亲的病榻前,听见父亲不停地呢喃,口中念念有词,不断地在重复毛主席,长征,我们要战胜敌人,我们要一直向前。
在过去这几个月里,陈毅躺在病床上,经常有意识模糊的时候,口中也时常念叨这些话语。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曾经戎马半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英雄,曾经意气风发要为国效力的战士,无力地躺在床上,渴求着能见到主席最后一面。
1972年 1月6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商谈完基本的工作内容之后,让叶剑英带话给陈毅。
这天中午,陈毅的状况急转直下,叶剑英匆匆忙忙赶到病房时,陈毅已经在弥留之际徘徊。
望着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垂垂危矣,躺在病床之上,叶剑英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他握住老战友的手,告诉他自己带来了毛主席的指示,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了陈毅的女儿,让陈毅女儿将指示大声读了出来。
陈毅躺在床上,听着女儿的声音,忽远忽近,却连一句回复的力气都没有。将指示内容读完之后,陈毅的女儿陈珊珊跪在父亲的病榻前,哭着对父亲说“父亲,如果你听清楚指示了,就闭闭眼。”
陈毅果然将眼睛闭上了,陈珊珊看着父亲苍白的面庞,心里不放心又将指示再读一遍,还是像上一次一样询问父亲,让父亲听清楚了就闭闭眼,但这一次,陈毅的眼睛却再也没有睁开,病房里的哭声越发大起来,曾经戎马半生的共和国英雄元帅,就此陨落。
投入革命的学子
陈毅的人生无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年轻的时候,正值国内整体时局动荡之际。
那时候的陈毅和国内千千万万想要为国效力的学子一样,怀揣着赤诚的理想,带着满腔热血,踏上了远去异国他乡求学的道路。
那时候的陈毅和其他的万千学子一样,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当时国内正是各方革命时期,在家庭的支持之下,陈毅获取到了能去法国留学的机会。
但那个时候,家里为了支持陈毅去国外学习,几乎耗尽了所有的财产。
对于陈毅来说,要想在国外学习生存下去,他必须要勤工俭学。一边上学一边做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接触到了和他一样勤工俭学的华人。
那个时候,大家怀揣着一样的理想,都希望能够在法国学有所成,然后再回到中国,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家。
1921年10月,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陈毅,因为和其他的爱国华人一起参加了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在法国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这场运动之后,他和其他的一些留法的学生一起,被武装押解回国。
回国之后,陈毅意识到,要想救国,光靠运动游行是不够的。
必须要走一条让全民觉醒的道路,要让国内四万万中国人上下一心,要让所有的文人武客全都凝聚在一起,争取属于中国的权利。
现在的年轻人,接受过更加先进的教育,走的是前辈们打造的康庄大道,因此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想要拯救国家,就必须要先从国民觉醒开始做起。
但其实在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接受的教育还是过去传统的封建教育,能想到让全民觉醒,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且在前途未知的情况下投身革命的还是少数。
因此像陈毅这样的最先崛起的年轻学子,能够愿意走上一条带领民众觉醒的道路,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朱德、陈毅
那时候下定决心要走上救国道路的陈毅,在和蔡和森通信过后,决定正式参与青年爱国运动,加入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其他的年轻学生一起,拯救水深火热的国家。
1922年,陈毅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四川,在这里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之后一年里,陈毅除了一些最基本的青年团活动,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不断地学习。
1923年,他获取到了去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的机会。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之下,正式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当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因为之前在法国爱国运动,被武装押解回国的经历,给陈毅带来了一些启发。
过去只是埋头苦读书的他,认为如果想要真正地解救国家,只是通过文人的一张嘴,通过那个笔杆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只有走上政治的道路,成为手握权力的军人,才能挺直腰板外交。所以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有意识地去学习关于军事政治相关的内容。
1927年,他已经凭借自己个人的努力,成功担任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院内部的共产党员委员会的书记了。这一年,也算是他真正地开启他政治生涯的第1年。
而就在这一年,南昌起义爆发,陈毅当时作为武汉地区中央军事政治学院的共产党员书记,充分地认识到革命迫在眉睫,因此率先带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
在南昌起义之后,凭借在起义当中的出色表现,被组织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十一军内部的指导员,后续再次率领部队参加湘南起义。
凭借在军事学院内部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一次一次地为当时的革命指引道路,为当时的武装起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命垂危的英雄
陈毅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最早一批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员,甚至可以说是红军创建领导者之一。
从早年的革命到后来成立新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一路走得非常艰辛,但他为组织所做的贡献,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度过了最艰难的抗战与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个人的工作慢慢地就开始向外交方面进行拓展。
因为早年也有过在国外求学的经历,他个人也是比较精通外语的,尤其是法语和英语这两门语言。
再加上陈毅这个人,本身性格是比较外向的,在后来他女儿的回忆录当中,也有描述过,陈毅是一个非常幽默健谈的人。
这样的人在外交领域上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建设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
那时候陈毅也是为新中国的外交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1965年的时候,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场建交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出了一些相对比较尖锐的问题。
毛主席和陈毅
陈毅当时在会上霸气地回应,新中国是坚决反对所有“反华”的势力的,对于这些对中国不利的所有势力,都将做出反击。
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那些反华势力,始终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
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恶势力行为,早晚有一天会遭受到报应的蚕食,等到时候到了,所有的一切都会彻底地“报销”。
今年年初的时候,关于陈毅元帅逝世51周年的相关话题,还登上了热搜。由此可见,无论再过多少年,爱国的功勋英雄都不会被人遗忘,他们曾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曾经为国家争取的权利,是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纪念与追随的。
毛主席和陈毅
1970年9月份,陈毅在正常处理外交事务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腹部疼痛异常,于是在家里的帮助下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查出来结果是阑尾炎。
阑尾炎这样的疾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是发现了这样的疾病,还是应该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做手术的。
但那个时候陈毅却并没有把这个病放在心上,认为这就是个小疾病,简单地让医生开了一瓶止痛药就回家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这之后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发展到后期,甚至已经连正常的吃饭喝水都受影响,严重的时候连站起来走路都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人越来越担心他的身体状况。
陈毅夫妇
陈毅的妻子迫于无奈,写了一封信给周总理,将他的情况详细写在信件里寄送给周总理。
周总理知道情况之后当然也是非常重视的,第一时间就把私人的保健医生派过去查看情况。
而这一次的检测结果却让人大为意外,因为之前陈毅去的是一家小诊所,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跟现在肯定是不能相比的。
这所诊所医院内部也没什么特别专业的仪器,只是根据他当时的个人实际情况做了简单的判断。
再加上他自己本人又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因此在医生误判的情况之下,他自己还草草敷衍地吃了一些根本不对症的止痛药。
陈毅夫妇和周总理夫妇同游西湖
在后来周总理的私人医生去看过之后,通过更加详细的仪器设备检测,确诊陈毅患了癌症。
这个时候,其实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刚开始被检测出来,也是多方会诊,最终确定要动手术。手术过后要确保基本的休息,但是陈毅再一次,将医生的话当耳旁风。
动完手术以后,匆匆忙忙地又开始处理他的工作事务。癌症手术本来就是非常有风险的,而且成功概率又很小。
当时的医疗情况跟今天的医疗情况是完全不能同言而语的,再加上之前的误判误诊,又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后续他自己还不重视身体,连基本的睡眠休息都无法保证。
在种种情况之下,还是迎来了最坏的结果,癌细胞以最快的速度扩散了。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他的身体就开始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
陈毅和周总理
第1次手术之后,癌症相关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更加严重。
之后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他就已经没有办法正常地行走,只能够一直躺在床上了。
最后这个曾经容纳半生为国家中心效力的老元帅,在1972年的年底,甚至没能挺过那个新年,撒手人寰了。
而他临终之前,还在记挂着国家,还在想着曾经的老队友。最后的那段时间,主席让叶剑英带着自己的认可,去见了这位曾经在年少时并肩作战的战友。
1月6日在病房里,陈毅的女儿陈珊珊,在床榻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毛主席的指示,大多都是对于陈毅的认可和赞扬。
陈毅
始终吊着一口气的他,在听完这些知识后,安然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
结语:
陈毅的人生绝对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弃文从武”,参与革命,在前途未知的情况下,毅然投身到新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中。
正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无畏的革命者,我们才能够拥有像现在这样安稳的快乐的生活。
后来在陈毅的葬礼上,毛主席出席吊唁,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
但对于毛主席来说,在那场葬礼上,他去见的是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不管是对于毛主席还是对于周总理而言,陈毅元帅虽然已经离开了,但革命友谊却不曾消散,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伟人们最值得大家敬佩的地方。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资料库——陈毅》
《共和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