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国力强盛的时代,其社会风貌与民众精神世界在众多文化载体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汉代画像砖便是其中一扇窥探当时民间信仰体系的重要窗口。

这些画像砖广泛分布于中原、巴蜀、关中以及苏北等地区,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汉代民间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信仰天地。



从丧葬与灵魂观念来看,汉代画像砖中大量出现有关墓室构建、灵魂升仙的场景,深刻反映出当时民众对生死和灵魂归宿的认知。

许多画像砖描绘了墓主人乘坐仙车、在羽人引导下飞升天界的画面,羽人形象奇特,身生双翼,或手持仙草,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仙界使者。



这背后蕴含着汉代民间坚信灵魂不灭,人死后灵魂将脱离肉身,开启另一段神秘旅程的信仰。墓室内的画像砖布局也有讲究,常按照一定顺序展现从人间到仙界的过渡。

如从日常生活场景过渡到祥瑞出现,再到仙人迎接,寓意着墓主人顺利往生,这种信仰给予生者慰藉,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也体现汉代人对死后世界的美好憧憬。



神话传说在汉代画像砖中占据显著位置,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源泉。西王母的形象频繁现身,她端坐在龙虎座上,周围环绕着玉兔捣药、三足乌、九尾狐等奇异神兽。

西王母在汉代民间信仰里已演变为掌管长生不死、庇佑苍生的尊神,民众向她祈求福寿安康、祛病消灾。



与之相对应的东王公形象也时有出现,二者共同构建起天界神仙秩序的核心架构。还有伏羲女娲交尾图,蛇身人面的二人或手持规、矩,寓意着创造万物、规天矩地。

象征人类繁衍与天地秩序的肇始,展现出民众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生成的质朴理解,这些神话传说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民众精神寄托。



自然崇拜同样深刻烙印在画像砖内容中。汉代人敬畏自然之力,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被赋予神灵属性。

画像砖上有金乌负日、蟾蜍代表月亮的图案,日神、月神掌控昼夜交替、四季更迭,影响着人间的农耕时序与生活节律。



此外山川河流崇拜显著,一些画像砖刻画山神出行,威风凛凛,周围云雾缭绕,民众认为山神主宰山林资源、守护一方安宁,对其祭祀祈求狩猎顺利、山林丰茂;

而河神信仰体现于蛟龙、水兽等形象,期望河神平息水患、保障水利灌溉,维系农业生产根基,自然崇拜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保障生存发展。



祥瑞文化是汉代画像砖反映民间信仰的一大亮点。麒麟、凤凰、白鹿等祥瑞动物屡见不鲜,它们被视作上天降下的吉兆,预示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贤君在世。

当画像砖上出现麒麟现世图,往往意味着所在地区将迎来祥瑞之福,社会繁荣昌盛。官员府邸出现凤凰来栖图案,则象征着主人政绩卓著、品德高尚,受上天嘉奖。



祥瑞信仰一方面源自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另一方面也被统治者利用,用以宣扬统治合法性,强化社会向心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地渗透于民间信仰网络。

驱邪祈福仪式也是画像砖展现民间信仰的侧面。有的画面呈现武士执戟驱鬼、方相氏头戴面具舞蹈的场景,这是汉代大傩仪式的直观呈现。



在岁末年初或疫病流行时,民众举行盛大傩礼,通过这些仪式活动驱赶恶鬼、祛除疫病邪祟,净化生活空间,守护家人平安。

还有门上刻画铺首衔环,兽面狰狞,具有强大威慑力,阻挡邪灵入户,这些驱邪行为反映民众应对生活不确定性的精神防御机制,以信仰之力构筑安全防线。



汉代画像砖所反映的民间信仰体系多元复杂,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织的产物。它既承载着民众对生死、自然、神灵的质朴敬畏,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官方意识形态引导塑造,为汉代社会稳定、文化传承注入精神动力。

更作为华夏民族信仰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环节,绵延后世,持续滋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让我们得以透过千年砖石,窥探汉代民间心灵世界的深邃与广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